若选一样文物来为楚文化代言,非虎座鸟架鼓莫属。虎座鸟架鼓曾登上特种邮票成为“国家名片”,也曾惊艳上海世博会,它的形象广泛出现在洪山礼堂等众多重要场所。
作为楚文物“颜值担当”,它造型精美,生动活泼,两只昂首挺立的凤凰,仰天长鸣、蓄势待发,是楚人崇凤的直观体现,也让人联想到与楚庄王有关的成语“一鸣惊人”。
“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个诞生于楚地的成语,大家耳熟能详。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故事流传至今。
成语
释
义
一鸣惊人:一声鸣叫让人震惊。比喻平日默默无闻的人,突然获得优异成绩,从而引起人们的惊异。
成语
出
处
《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文物
名
片
虎座鸟架鼓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件虎座鸟架鼓,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2号墓。该器物通高约136cm,宽134cm,两只背向踞坐的卧虎四肢屈伏于六蛇缠绕的长方形底座上,虎背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悬于凤冠之下,两只小虎后足蹬踏凤鸟背脊,前足上托鼓框。
该器物通体髹黑漆,饰有红、黄、银白多色彩绘,稳重的虎座与飞扬的鸟架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文物
故
事
专家称,九连墩楚墓出土的这件虎座鸟架鼓,器型高大,造型独特,从虎座到鸟架,从形制到彩绘,及其精美程度,都称得上楚国髹漆艺术的代表作。六蛇缠绕的底座及两只憨态可掬的小老虎抱鼓造型,属首次发现。
这件虎座鸟架鼓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虎使用整木雕刻,凤的头颈、身和腿分别制作,然后用榫卯相接而成。虎座大而底平,使鼓的重心非常稳定,即使用力击鼓也不会倾倒。凤的细长双足插于虎背上,加上虎座的高度将鼓框升高,更利于击鼓,可以说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展现了楚人高超的制乐技艺。
虎座鸟架鼓考古线绘图
延伸阅读
“一鸣惊人”是楚文化的精髓之一。著名楚学专家刘玉堂结合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尝试用古今结合的方式来提炼和表达楚文化精神,将楚文化精神提炼为六点: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和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
借鉴荆州博物馆藏漆木彩绘虎座凤鸟悬鼓制作的工艺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出土的虎座鸟架鼓类文物有30多件,多见于楚国贵族墓中,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襄阳市博物馆、湖南博物院等馆。这些文物器型、名称略有不同,其中,湖北省博物馆的虎座鸟架鼓、荆州博物馆的漆木彩绘虎座凤鸟悬鼓,分别为两馆的镇馆之宝。
来源:湖北省总工会、湖北文物
制图:莫潇阳
编辑: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