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中心提醒:
寒潮来袭 做好健康防护
一、寒潮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包括:
1.易造成浅表皮肤损害而形成冻疮,加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的疼痛;
2.易诱发气道痉挛、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异常;
3.易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4.加重泌尿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二、需重点防护人群包括:
1.敏感人群,如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等;
2.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群;
3.户外作业人员,如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
三、寒潮预警信号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
蓝色、黄色预警信号下,建议有做好房屋保暖检查及保暖用品储备;关注病原体感染特别是经呼吸道传播的病原体感染,及时接种疫苗;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适时通风换气;使用取暖设备时,避免发生烫伤和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出入温暖的室内时,注意温度的缓冲不宜忽冷忽热;外出时避免意外伤害及事故发生;避免进行剧烈的户外体力活动等。
橙色、红色预警信号下,均建议不宜长时间户外逗留,要加强头部和胸腹部的保暖。
四、收到寒潮预警,需要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包括:
(一)个人防护。做到“两加三防”:加衣:当气温发生骤降时,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手、脸的保暖;加固: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防范高空坠物;防病:老人、小孩和心血管病人、哮喘病人等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不要外出;防滑:雨雪天气来袭时道路湿滑,外出当心路滑跌倒;防一氧化碳中毒:采用炉火取暖的家庭提防一氧化碳中毒。
(二)工业防护。冬季多大风雨雪天气,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易发生事故。企业在进行高空作业、起重作业和机械操作时,对使用的梯子、登高面、吊装作业必须采取防滑措施。遇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时,严禁进行高处、起重作业。冬季温度较低,设备容易受冻,影响正常生产。在实际工作中,要防止生产现场、道路积水和结冰,造成安全隐患;各车间做好水管、料管和风管的保温工作,防止机械设备冻坏影响生产。配备防护用品。企业要为员工配备适当的冬季劳保用品及应急用品,保障员工安全。
五、怎样做紧急处理?
(一)出现失温症状。若出现寒颤,及时测量体温,若出现体温低于35℃、虚脱、记忆丧失、言语不清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若无法就医,宜进入温暖的场所或躲避在防风挡雨的地方,减少热量散失。若衣物潮湿,需及时换上干燥衣物,温暖身体的核心区域,补充热饮(避免酒精及咖啡饮品)。
(二)外出时,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晕、冷汗等症状。应立即休息,服用急救药物,如果持续不能缓解,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进入温暖场所。提前储备一定量的常用药,服药需遵医嘱。
(三)户外作业时,出现紧急情况。了解周围的救援设施和联系方式,及时寻求帮助,并停止作业,尽快进入温暖场所,注意防寒保暖。
编辑丨许怀同
来源丨东楚晚报
校对丨钟海涛
审核丨李娜
终审丨易木生
监制丨丁耀坤
发布丨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