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丹江口,第一站,出发~

十堰丹江口,第一站,出发~

发布时间:2024-10-31 11:39:31    来源:十堰发布

十堰市委市政府官方微信

点击左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巍峨的大坝

清澈的湖水

深秋的丹江口水库

烟波浩渺

天空明净如洗

如同一幅美丽画卷

丹江口水库。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今年是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

10月29日

新华社南水北调中线行进式报道团车队

从丹江口大坝上缓缓驶出

开启了

一场特殊的“旅行”——

2019年11月26日无人机拍摄的丹江口水库大坝。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报道团从十堰丹江口出发

途经河南、河北、天津、北京

全程1432公里

围绕大国重器、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等主题

以接力直播、采访札记、图片故事

卫星新闻等多种方式

开展全媒体中英文报道

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穿越黄河工程。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作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

重大战略性举措

南水北调是国之大事

世纪工程、民心工程

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关键性工程——沙河渡槽。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十年间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

已累计调水超760亿立方米

直接受益人口超1.85亿人

深刻改变了

我国北方地区的供水格局

在优化水资源配置

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等方面

发挥了巨大作用

丹江口水库。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

十堰多年来坚持

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治

建立体系化、系统性的

节水护水爱水机制

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

从十堰送去北方的“这滴水”

如何既能汇聚成一泓清水润泽北方

又能发展出百亿产业强县富民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

行进式报道第一站

报道团队在十堰丹江口找到答案

↓↓↓

一滴水背后的经济学

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形成的良好口碑

刚投产不到一年的

丹江口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

很快在华中和华北地区打开了市场

10月30日拍摄的丹江口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仓库。王世霖 摄

从秦巴山脉到中原腹地

再到燕山脚下

一泓清水北上千里,滋润北方

如今,优质包装饮用水

某种意义上成了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

南水北送的另一条线路

农夫山泉丹江口生产线。资料图

高水平保护成就高质量发展

一库好水

成为丹江口市发展水经济的动力之源

走进丹江口经济开发区水都工业园

只见绿树葱茏、厂房林立

农夫山泉、北冰洋汽水等

头部饮料企业一字排开

宽阔的道路上,运输车辆来回穿梭

远处,华润怡宝、燕京啤酒

马迭尔精酿啤酒等项目正火热建设

10月30日拍摄的丹江口经济开发区水都工业园园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如今,水产业占丹江口经济的半壁江山

实现了水生态价值的转化

据统计

2023年,丹江口市水经济发展

取得历史性突破

产值突破140亿元、税收达到近10亿元

今年上半年

全市水经济实现产值86.4亿元、税收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3.4%、26.7%

农夫山泉丹江口工厂。资料图

这10年间

丹江口的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也翻了一番

下一步丹江口将扩大水资源加工业规模

打造从源头活水、纯净水、功能饮料

到食品加工的成熟产业链

预计到2025年形成产值160亿元的产业集群

丹江口市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资料图

水经济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运用“绿电+水冷+储能”新模式

可为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

节约能耗15%至20%

助力算力经济发展

近日,湖北大学丹江口水环境保护

与水经济发展产业技术研究院

在丹江口市揭牌成立

后续科研成果将推动水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从全民护水到一库清水

再到发展活水

一滴水带动着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接下来,循着水脉

跟随报道团队的镜头和笔触

一起了解库区小流域治理的秘诀

寻找源头活水中的桃花水母

见证红旗渠故乡再添一条新时代“红旗渠”

共赏白洋淀水草丰美的盛景

……

一泓清水北上

背后是无数人的负重前行

这一路的故事与感动

我们愿与你一起分享

十堰发布综合新华社,欢迎分享

编辑 |  西鱼  责编 | 静静

初审 | 陈玉  终审 | 彭飞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 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