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荆州
◎全市大平安建设月调度会议召开
1月2日,全市大平安建设月调度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吴锦出席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系统观念,注重协同发力,扎实推动大平安建设走深走实,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荆州篇章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阅读详情】
◎荆州又拿奖了!从1083个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
近日,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六届工业互联网大赛“新”要素行业赛决赛在北京举行。我市唯一参赛项目——沙市区服装产业供应链平台项目在1083个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领军组优秀解决方案奖,进入全国参赛项目评比前30名。【阅读详情】
◎荆州的他,全国先进!
近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表彰了全国150个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450名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其中,我市退休干部郭景云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代表。【阅读详情】
◎荆州新增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近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区正式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区坐落于洪湖东岸,建有金湾酒店、洪湖湿地生态园、洪湖旅游港、党史教育中心、洪湖绿道等子项目,是集生态观光、商务度假、运动健身、红色旅游、科普研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阅读详情】
◎定了!沙市机场计划改扩建
随着荆州航空市场高速发展,荆州沙市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70万设计标准,机场飞行区及地勤等配套设施难以满足航班架次、旅客流量快速增长的需求。目前,荆州沙市机场改扩建前期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已上报省发改委审批,计划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阅读详情】
◎2025荆州马拉松开启报名
一马当先,“荆”彩有你!2025荆州马拉松将于3月16日鸣枪起跑,1月2日16:18正式开启报名!【阅读详情】
◎武松高速最新进展→
年末岁尾,武松高速公路建设捷报频传。近日,武松高速江陵至松滋段从土建施工转为路面施工,这标志着武松高速距离建成通车更进一步。
◎抗战影片《活着可要记住》正式杀青
抗战影片《活着可要记住》在公安县经过剧组紧锣密鼓的拍摄,于1月1日杀青。这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作品,通过影像的方式,生动再现了公安革命老区那段充满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为期一年!监利这条路限行
近日,监利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发布公告,对G240国道(保台线)新沟至红城段(桩号K1415+599—K1431)路段实行交通限制,禁止中型以上客货车、专项作业车辆通行,限制通行时间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宜荆荆恩
◎“宜昌造”汽车实现自营出口第一单
近日,江苏太仓港集装箱码头灯火辉煌,货物装卸繁忙有序,350辆“宜昌造”汽车从这里装船出发,通过海运方式出口欧洲。这是“宜昌造”汽车首次在宜昌实现自营出口,开启了宜昌汽车整车出口贸易新征程。
◎全省百强!荆门+8
近日,竞争力智库、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湖北省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4》,揭晓了“2024湖北省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名单。其中,荆门市8个镇在列。
◎恩施州科普工作获得省级表彰
日前,省科协下发《关于表扬2024年湖北省“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活动和先进个人的通知》,恩施州科协、利川市科协获评“优秀组织单位”,来凤县科协主场活动获评“优秀活动”,恩施州内5人获评“先进个人”。
速览湖北
◎今年继续!湖北省商务厅最新通知
1月1日,湖北省商务厅发布最新通知,根据商务部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安排,湖北省2025年将继续开展汽车、家电、家装厨卫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并做好跨年度政策衔接工作。【阅读详情】
◎线下首单!2025国家补贴范围再扩大!
1月1日,武汉市民李女士来到京东MALL购买灶具,享受了20%的优惠,节省280多元。这是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湖北线下首单。据了解,新一轮国补,智能家电补贴品类再扩容,新增移动充电宝、助听器、宠物喂食器等多个产品。
◎全国首批个人制“碳资产”集中“变现”
1月1日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获悉,有两笔公众积攒的碳普惠减排量共计2000吨,近日在该中心完成交易,获得碳收益8.7万元。据悉,这是全国首批个人制碳普惠减排量参与碳交易“变现”。
◎湖北对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实行四色码管理
从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近日出台《湖北省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将通过强化信用监管措施,实行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四色码预警管理,规制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乱象。
◎武汉这家医院新大楼,正式启用
武汉市第九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青山总医院)平急结合大楼在2024年12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大楼门诊区1—3层已在运行,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病区也已陆续搬入大楼住院部。
国内国际看点
◎建设1万个!工信部发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5G+工业互联网”广泛融入实体经济重点行业领域,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公共服务5方面能力全面提升,建设1万个5G工厂,打造不少于2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4.8万公里!新纪录!
1月2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再创新纪录。
◎便宜了!平均降价63%!
1月1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正式落地实施,参保人在医院药店购药,将按照新版目录执行。在此次目录调整中,谈判竞价药品平均降价63%。【阅读详情】
◎注意!工资计算方式有变!
随着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1天增设为13天,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时间以及工资折算办法、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计算方式也随之调整,涉及广大职工群众。【阅读详情】
◎元旦假期180.3万人次出入境
国家移民管理局2日通报,2025年元旦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计保障180.3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较去年同期增长13.7%。
◎2025年第一场流星雨,来了!
2025年的第一场流星雨——象限仪座流星雨将于1月3日迎来极大,喜欢流星雨的朋友可在3日夜晚至4日黎明进行观测。
今日温馨提醒
经常开窗通风和不爱开窗,
时间长了会有哪些差别?
冬季天气冷,很多人会选择把门窗紧闭,窝在家中“猫冬”。但也有人,不管多冷都会每天坚持开窗通风。经常开窗通风和不爱开窗,时间长了会有哪些差别?
冬天完全闭门关窗不可取
冬天如果完全把门窗关闭,在把寒冷关在窗外的同时,也把“缺氧”的污染空气关在了屋内。实验显示,在10平方米的房间里,如果门窗紧闭,让3个人同时在室内,3个小时后,会使房间内温度上升,二氧化碳、细菌、灰尘数量都会增加。
长时间吸入这样的空气,轻则会出现头痛、头晕、精神萎靡不振、睡眠质量差等症状,重则会诱发或加重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心肺疾病,对健康十分不利。天气晴朗时开窗通风,这是增加室内空气含氧量最好、最有效的办法。
经常开窗通风有这些好处!
抑郁风险低
2024年9月在《情感障碍杂志》 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不开窗通风的老年人相比,每周开窗通风>5次与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降低 33%显著相关。
在我国老年人群中,高频率的开窗通风与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率降低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
呼吸疾病风险低
进入冬季,空气相对干燥,我们的鼻腔、咽喉等黏膜失去水分,降低了防御能力,容易被各类病菌感染。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降低房间内病原体浓度,减少人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进而防止疾病发生。
大脑更舒服
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室内的氧气不足,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会因缺氧引起头晕、头痛等,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通过通风换气,一方面把有害的、被污染的空气及各种致病因子排出室外,另一方面从室外获得更多的氧气、负离子等有益物质,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度。
开窗通风有讲究,做好4件事
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
天气晴朗时开窗通风,让室内室外的空气流通起来,让室外的含氧空气进入室内,这是增加室内空气含氧量最好、最有效的办法。每天开窗2次,时间上可以选择上午9~11点以及下午2~4点,这两个时间段的车辆相对较少,空气污染物也少,每次开窗20分钟左右。
此外,在早晚交通高峰时段,汽车排放的尾气会使空气质量变差,如果居住在交通主干道附近,且楼层较低,开窗通风最好避开这一时段。
每次开窗不短于15分钟
每次开窗通风的时间不短于15分钟,20~30分钟为宜。如果只将窗户开个小缝,通风时间需增至30~60分钟。
开窗通风最好对流一下
通风方式以形成对流为佳,例如打开家中距离最远的窗户和门,让流动的空气穿过整个房间。
如果有感冒患者在家,则要慎重,可房间依次开窗通风,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切忌衣着单薄吹风或出汗时吹风,这很容易诱发感冒。室内温度不要因开窗而降到16℃以下,最好控制在18℃~23℃。
气温低时窗户开小一点
当室内人员密集或在感冒流行季节时,应开窗通风。这时如果气温非常低,可以留一点小缝,通风的同时又不会很冷。
每天早上
不见不散
新的一天
荆小布在荆州
向您问候早安
荆州发布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湖北日报、湖北发布、荆州日报、江汉风新闻客户端等
编辑:李鑫
责编:解秀桃
编审:王桃芳
监制:朱永胜
出品:荆州市融媒体中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阅览今日《荆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