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暖”后“冰”,该怎么穿衣听听中医的!

先“暖”后“冰”,该怎么穿衣听听中医的!

发布时间:2025-03-04 09:13:22    来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近日的天气就像“过山车”

前天还在28℃的夏天里吃冰淇淋

这两天就跌进了0℃的冰箱速冻层

简直是“大额满减”式气温

不过别慌,中医的养生智慧

稳稳“拿捏”住这种天气的脾气

——春捂秋冻

老祖宗的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周小莉副主任医师表示,初春时节气温变化大,科学“春捂”防病于未然。

“春捂”要“捂”到啥时候?

周小莉提醒,“春捂”并不是一“捂”了之,关键还是要顺应自然,总的原则是上薄下厚。昼夜温差大于8℃时,说明气温不稳定,需要“捂”;当气温保持在15℃以上,且维持了一两周时,就可逐步减衣。

而且“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没有出汗的情况下即便气温稍高于15℃,也不必着急减衣;如果运动量大出了汗就要需及时减衣,尽早换装,防止出汗后毛孔张开风邪入侵导致着凉感冒。

“春捂”三大穿搭宝物

过膝袜。俗话说“寒从脚底起”,且膝关节部位脂肪层薄,血管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春季早晚温差大,没了秋裤保护的膝关节,遇冷之后血管收缩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变差,加速软骨磨损,多穿一双过膝袜可以保护关节。

马甲。气温变化大,上身衣物需要灵活穿脱,一件马甲能保护重要的经络和穴位,如后背的太阳经、膀胱经,胸腹部的膻中、胃脘、神阙等穴位,保证这些部位温暖,可以鼓舞脾胃阳气。

围巾。头为诸阳之会,而颈部连接头部与身体,且此处皮肤较薄,血管容易受冷空气刺激。后枕还有风池穴,此处很容易遭风邪入侵,引发头疼、肩颈疼痛、感冒等病症。一条轻薄的围巾就能守护好脆弱的脖颈。

特殊人群可以多“捂”一下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及小动脉血管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危重疾病。

脾胃虚弱人群。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与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关节不适患者。各处的关节都是“皮包骨”,局部热量容易散失,温度常比身体其他部位低,受冻易加重关节炎症。

两杯药茶疏肝清热

春季为肝主气的季节,气温回升容易引发肝气横逆、肝火内盛,周小莉推荐两杯代茶饮,可以固表止汗,疏肝清热。

·

·

编辑:吴良慧

责编:张龙

声明: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 肖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