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岁的女性白领
连续十几年
几乎每天都至少要喝一杯咖啡
骨密度检查结果显示
她有明显的骨量流失
已经达到骨质疏松的边缘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记者采访多名骨科专家了解到,很多年轻人以为骨质疏松离自己很远,却不知不良生活习惯早已埋下隐患,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出现“未老骨先衰”现象。
32岁女白领
“骨质疏松”如五六十岁老人
武汉市第一医院骨运动医学科医生张麟介绍,他曾接诊过一位32岁的女性白领,因腰部酸痛就诊。她体型偏瘦,长期在办公室工作,几乎不运动,为美白严格防晒,日常靠咖啡“续命”,每天至少一杯,持续了十几年。骨密度检查结果显示,她有明显的骨量流失,已经达到骨质疏松的边缘,相当于正常人五六十岁的水平。这就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年轻时没有存够“骨本”,不良习惯又在持续“透支”,最终导致骨骼提前衰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周建林介绍,他也接诊过一位28岁的女性白领,为减肥每天只吃蔬菜沙拉,很少运动。体检时骨密度检测显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前期),比同龄健康女性骨量低15%。询问后发现她不仅钙摄入不足,还因怕晒黑从不户外活动,维生素D严重缺乏,双重因素导致骨量提前流失。
这些不健康生活方式
导致骨骼提前衰老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张麟介绍,大众普遍将骨质疏松视为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因而容易放松警惕。人体骨量在30—35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开始缓慢流失。年轻时存的“骨本”越多,年老时可供消耗的“库存”就越足。因此,防范骨质疏松的关键窗口期在青年和中年。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引发骨质疏松的重要诱因。”周建林说,长期久坐不动、熬夜、过度节食、高盐饮食、大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等生活方式,都在悄悄“偷”走人们的骨量。还需要注意的是,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骤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流失速度比男性快约10倍,使得绝经后骨质疏松成为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
喝太多咖啡、浓茶
会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近日,《中国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非药物干预防治指南(2025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从饮食、睡眠、运动三方面给出了护骨建议。
《指南》提到,碳酸饮料、浓茶和咖啡的摄入量增多会导致骨折风险增加。一项涉36740例参与者的横断面研究发现:与从不饮用碳酸饮料等含糖类饮品者相比,碳酸饮料每周饮用≥3次者骨折风险更高;每日饮茶≥5杯者的骨折风险大于从不饮茶者;每日饮用咖啡≥2杯者的骨折风险大于从不饮咖啡者。
专家建议每日咖啡因摄入
限制在300毫克以下
周建林介绍,高糖的碳酸饮料等会通过“渗透性利尿”带走大量钙离子。长期高糖还可能引发轻度炎症反应,抑制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形成效率。部分碳酸饮料含磷酸,过量摄入时会打破体内钙磷平衡,肾脏为排出多余磷,可能导致钙被动流失。浓茶和咖啡中均含咖啡因,有轻度利尿效果,过量摄入会刺激肾脏滤过功能,增加尿钙排泄量。建议每日咖啡因摄入限制在300毫克以下,相当于3杯美式咖啡或5杯浓茶。
张麟建议,中青年人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瘦),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负重运动;保证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的摄入;
每天在非暴晒时段(如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接触阳光15—30分钟;限制碳酸饮料、咖啡、高盐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
提高筛查意识,如果有骨质疏松家族史或本人有长期服药史、慢性疾病等风险因素,即使年轻,也应咨询医生,必要时进行骨密度筛查。

WRITER/文字 · 长江日报记者李慧紫
CORRESPONDENT/通讯员 · 刘禹 张梦石 谯玲玲
EDITOR/编辑 · 叶凤
SOURCE/来源 · 武汉发布 长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