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召开。长江日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武汉将出台《武汉市实施“五改四好”加快推进高质量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武汉两江四岸,大气磅礴。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今年启动实施第一批80个
“小而美”城市更新片区
目前,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省委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重要路径,以城市更新带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加快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武汉城市风光。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行动方案》体现“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吸引人、服务人、留住人”等特点。
《行动方案》中提到“五改四好”,其中,“五改”包括:实施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实施老旧街区改造提升、实施老旧厂区改造焕新、实施城中村改造提速。“四好”就是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我市将启动实施第一批80个“小而美”的城市更新片区;之后两年还将滚动实施一批城市更新片区项目。三年新增一批“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实践成果和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模式。
居民组建“住宅合作社”改造危旧房
今年底,家住青山区21街的134户居民,将要搬进原址上重建的32层高住宅楼。这也是湖北省试点“住宅合作社”危旧房改造模式的首例成功项目。这样的改造模式正是城市更新行动方案里“五改”的其中一项任务——推进危旧房改造,消除居住和公共建筑隐患。

青山区21街危旧房改造项目商品房效果图。
根据武汉的实际情况,《行动方案》中提到的“五改”又被细分为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推进的11项任务。如:
推进危旧房改造,体现“居民主体、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理念;
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以用促保”为原则;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居住品质;
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推进老旧街区改造,带动产业焕新;
推动道路沿线片区更新,带动城市能级提升;
推动历史街区保护利用,赓续历史文脉;
推动环大学片区更新,带动科技创新发展;
推进重大项目片区更新,推动站城一体化发展;
以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老旧厂区更新;
推进城中村改造,采取“调减一批、加快一批、供地一批、置换一批”的方式,一体化推进城中村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要重组一切空间、整合一切政策、链接一切资源,以“五改”明确主攻方向,以“四好”检验工作成效,精准谋划和实施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更新项目,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供给“好房子+好服务”满足居民需求
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武昌中南一路的66号小区。这个建于1979年的老小区,如今已蜕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复合型社区:原有闲置活动中心被活化利用为多功能居民共享空间,空置房屋引入了精品咖啡馆与手工面包坊,楼间零散空地变成儿童游乐场。这个项目正是在城市存量更新提质和增量小区开发中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代表项目。

武昌中南一路66号小区。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行动方案》提到,强化“六带”联动,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包括:
城市更新带开发,在存量更新提质中,以多元化服务提升房屋价值,在增量小区开发中,通过供给“好房子+好服务”的好产品,满足居民更高居住需求;
城市更新带改造,如对老旧厂区进行改造,社区公共空间“微改造”;
城市更新带建设,如城市慢行道的建设、城市骨干道路沿线片区更新等;
城市更新带整治,如建设口袋公园、新增绿道等;
城市更新带保护,实现环湖片区的特色打造等;
城市更新带管理,以数字化驱动治理模式创新,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以系统思维统筹“六带”联动,有助于实现城市更新由单一项目改造向整体功能提升转变,形成有机衔接、协同推进的实施路径,加快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推进“小规模、微改造、
渐进式、可持续”的城市微更新
在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初创企业“武汉初度”因园区生态链快速成长。这家广告公司入驻3年来,先后承接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订单。这个如今吸引6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和机构入驻的城市更新项目,正是在积极探索“五创”协同路径后,匹配相应的产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推动产城融合。

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行动方案》提到,探索“五创”协同,可破解城市更新难题。
创新实施模式,以小片区为切入点,推进“小规模、微改造、渐进式、可持续”的城市微更新;
创新融资方式,如鼓励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等;
创新资源配置,结合国土空间体检,探索多样化竞价出让方式;
创新策划机制,推动产城融合,发挥专业力量在城市更新全流程中的支撑作用;
创新审批流程,简化合并重复环节,推动手续全程网上办理。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积极探索“五创”协同路径,通过模式创新、融资创新、配置创新、策划创新和审批创新,强化政策创新,建立“政策清单、改革清单”,有利于破解“钱、地、人、手续”等核心难题。

WRITER/文字 · 长江日报记者冷靖华
EDITOR/编辑 · 叶凤
SOURCE/来源 · 长江日报 武汉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