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铁要来了!4.32秒过江!

新高铁要来了!4.32秒过江!

发布时间:2025-11-13 10:19:49    来源:十堰发布

近日,西十高铁铺轨作业

成功推进至控制性工程

汉江特大桥境内

标志着这座集

“世界技术突破”与“极致生态保护”

于一体的关键桥梁

正式进入轨道铺设衔接阶段

为全线贯通按下“加速键”

11月11日下午,记者在汉江特大桥看到,两座桥塔在汉江南北两岸拔地而起,长420米、“一跨过汉江”的斜拉桥的流畅桥面从桥塔腰际轻盈穿过,被160根宛如琴弦般的斜拉索稳稳拉住。预计在11月17日,高铁轨道铺设将从西安方向铺轨到汉江特大桥。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全长917.45米,地处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核心饮用水丹江口库区,环保要求堪称“史上最严”。

为在守护“一库清水”的同时保障高铁通行效率,项目创新采用主跨420米斜拉桥“一跨过汉江”方案,建成通车后将成为全国最大跨度梁桁组合结构斜拉桥。“是汉江的清澈水质,‘倒逼’我们突破技术极限,创造了这个‘中国之最’,堪称‘大国工程’。”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彭文盛直言,设计团队历经数十轮方案论证比选,最终敲定这一兼顾通行需求与生态保护的最优解。

“梁桁组合结构斜拉桥是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形式,能有效控制温度引起的变形,满足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对轨道平顺性和行车舒适性要求。”中铁十一局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项目部总工程师普银波告诉记者。

中铁十一局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项目部技术主管刘光坤向记者介绍,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将“绿色理念”贯穿始终:创新搭建五级污水净化处理系统,所有施工废渣、废水均通过专用船舶转运处理,实现汉江“零排放”;通过精细化施工管控,最大限度减少对水体周边生态的扰动。

值得关注的是,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与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直线距离约为3千米。保护区内珍藏着全球分布最密集、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恐龙蛋化石群——30万余枚沉睡8600万年的“地球密码”。

为守护这一世界奇迹,西十高铁设计阶段便主动对接青龙山管理局,反复核查点位信息,确保线路避开保护区,实现了“工程建设与史前奇迹和谐共生”。

据测算,待西十高铁2026年开通后,一列高速列车跨越这座特大桥仅需4.32秒,真正实现“呼啸过江不扰水”的环保与效率双赢。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何以创造世界级纪录?

2025年8月18日,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钢桁梁合龙,标志着该桥主体工程完工。对比公路建设中常见的超过1000米的大跨度桥梁,西十高铁汉江桥主跨为420米,却为何能在世界高铁桥梁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

这源于高速铁路对于轨道平顺性的极致要求。业内专家介绍,公路上的大跨度桥梁,多采用结构轻盈的悬索桥形式,属柔性结构,有很大的变形空间,使用过程中容许的变形常常可以达到十几厘米甚至几十厘米。

而建造大跨度的高速铁路桥梁,则需要面临更严苛的工程技术挑战——当高铁列车飞速通过时,轨道高低起伏必须控制在毫米级。桥梁跨度越大,在列车巨大荷载、温度变化等因素作用下,桥梁中部产生的变形就越大,威胁行车安全。此外,大跨度桥梁的自振频率降低,更容易与高速运行的列车产生共振风险,对结构安全和旅客舒适性带来影响。因此,汉江特大桥420米的高铁桥梁跨度,堪称工程上的重大突破。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采用420米的主跨飞越汉江

让其成为世界之最的,还源于该桥创新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在大桥现场,可以清晰看到,除了灰白色的钢筋混凝土主梁和成扇形布置的斜拉索,混凝土主梁上还安装有一排蓝色涂装的钢桁梁。这种结构形式,称为“梁桁组合结构斜拉桥”,是国内高铁建设的首次应用。

作为连接陕西、湖北两省的交通大动脉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的建设突破

展示了“中国智慧”

不仅刷新桥梁建设的世界技术标准

更树立了重大工程与生态保护

文化遗产守护协同发展的典范

随着轨道铺设的推进

这条承载着技术创新

与生态责任的高铁线路

将加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为守护“南水北调”清水

传承史前文明注入新动能

来源 | 十堰广电、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编辑 | 侯爽  责编 | 韩晓玲

初审 | 马俊杰  终审 | 彭飞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 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