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校史,传承湖工精神——第三期

追溯校史,传承湖工精神——第三期

发布时间:2019-04-12 11:26:44    来源:湖北工业大学

校史馆第三期隆重登场!今天的“嘉宾”是湖工学子最熟悉不过的一位,它就是我们的巡司河——

想知道有关巡司河的传说吗?

就让官微君带你寻觅巡司河的历史轨迹,一起去探寻神奇的传说吧!

话说“巡司河”之——历史上的巡司河

巡司河是一条历史久远的古河道,古称“里河”。据《江夏县志· 山川》载:“里河,在望山门外,今呼巡司河,西通长江。” 巡司河位于东逝的大江内侧,即位于长江的堤坝以内,故称“里河”,巡司河在长虹桥处西折至长江口,故称之为“西通大江”了。谓之“巡司河“,是因为明代在其北岸置“鲇鱼口巡检司”而得名。

据《水经注》载:“江之右岸,当鹦鹉洲南,有江水右迤,谓之驿江渚。”巡司河有14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江夏八分山北麓的几条溪流,流入汤逊湖,经武泰闸在鲇鱼套汇入长江。全长16公里,河面宽50—70米,流域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汇水面积近300平方公里。在湖北工业大学东侧蜿蜒近2公里,像一条护城河静静地守卫着湖工大。

地铁七号线“湖工大”站的巡司河浮雕

话说”巡司河”之——

鲶鱼的传说

古老的湖泊、河道孕育了无数传奇故事,流传最广、最为神奇的当为鲇鱼修炼的传说。

很久以前,美丽的汤逊湖里有一条土生土长的鲇鱼,从小立志修炼成仙,化龙飞天。鲇鱼年复一年地在湖中修炼,以时日推算,早该修成正果,但他的行踪依然局限在汤逊湖内。

修炼多年,未能得道。一日,正当鲇鱼静修身心时,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飘然而至,道:“你在这风平浪静的湖里修炼,境界不高,事倍功半,难成正果啊。”

“那我怎样才能如愿以偿呢?”

“只有屡历磨难,游归大海,才能得成大道,羽化登仙。”言罢,化作一缕青烟飘然而去.....

鲇鱼恍然大悟:一定是神仙在点化自己,于是每日潜心苦修,等待游归大海的那一天......

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鲇鱼连游带跃,直冲下游而去,所过之处,居然冲出一条河道,后人称之为巡司河。

鲇鱼游到长江边,不禁欣喜,心中得意,不料却一头落在渔夫布设的大网中。鲇鱼心中大急,千年苦修,一路抛弃生死,只为化龙成仙,如今却为渔网所困,即将前功尽弃,心有不甘,连忙表明夙愿,哀求渔夫放行。

渔夫解开网套,遥指东方,鲇鱼顺流而下,游入东海,继续修炼。不久,一代鲶鱼王,成龙升天。

鲇鱼升天之景,后人已不可见。但鲇鱼游经的巡司河,还有鲇鱼遇阻的鲇鱼套,依然向我们诉说那个神奇而催人奋进的传说。(河边三块石头——修炼 遇师 放生)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如今巡司河两岸已是万象更新,一派繁荣景象。湖北工业大学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来到在这鲇鱼王曾经修炼游弋之地,开始他们的求学生涯和“修炼”之旅。

看到这里,是不是对巡司河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同时也对这传说给后人的启示与期望有了更多的领悟呢?

走进校史馆,

了解校史,传承湖工精神~

下一期,敬请期待!

文案:湖北工业大学档案馆校史馆

图片:湖北工业大学档案馆校史馆

排版:刘宇欣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 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