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怎么走才是最健康的呢?
饭后走路的方法
倒着走:缓解腰酸背痛
很多人都有饭后走路的习惯,其实,走路也是有方法的。走路走得对,疾病跟着退。饭后走路可以倒着走,以此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对于久坐的人来说,通过倒走能够有效缓解身体疲劳和腰酸背痛之苦。
倒着走时,尽量选择路面平整、周围人较少的环境。小步往后退,让小腿带动大腿,背颈挺直。同时可以采用正走和倒走相结合的方式,每天走30分钟左右,使身体各部分肌肉得到锻炼。
边拍边走:疏通气血
走路时,两手半握,虎口张开成弧形。双脚行走的同时,双手依次交替拍打另一胳臂的肩颈处,一边前进,一边拍打。
这样的行走方式,可以活血化瘀,解除酸痛,保持各关节柔韧性。同时还可以锻炼肺部,有助于呼吸通畅。
脚尖行走:护肾
踮着脚走路时,前脚掌着地,双腿交替向前移动。起支撑作用的是前脚掌的内侧和大拇指,能够促使脚心和小腿内侧的屈肌群紧张度增强,这样可以按摩到穴位。
每天饭后走路,不妨踮脚走路十分钟,中间可以停顿休息。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缓解疲劳。同时前脚掌连通着肾脏经络,这种行走方式还能够增强肾脏功能。
脚跟行走:缓解关节病
走路时,抬起脚尖,用脚跟着地,两臂有节奏的前后摆动。尽量弹着走,也就是身体向上蹿着走。这样可以加大双足及踝部肌肉的锻炼,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与韧性,有利于腿部关节的拓展。
来源:腾讯视频《万步荟》
举手行走:护颈椎
行走的时候双臂向上斜举,略向两边展开,就像表针指到“10点10分”的位置上,抬头挺胸。每天坚持行走200步,能够有效锻炼肩部、颈部肌肉,缓解和预防颈椎病。
“一字步”行走:防治便秘
行走时,左右脚轮番踩在两脚之间中线的位置,左右脚掌着地的同时,分别向左右两侧扭胯。这种走路方式会带动胯部扭动,有助于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肠胃蠕动,能有效防治便秘。走一字步的运动量无须太大,大约500米就够。
揉肚行走:缓解肠胃病
行走时,两手旋转按摩腹部,每分钟大致走50步。边走路,双手边在腹部按摩一圈,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这样的行走方式可以促进肠胃消化,帮助排便。
走跑交替:防治老寒腿
如果觉得走路的运动量太少,可以采取走跑交替的方法。先快跑15步,走45秒,或者快跑60秒,再走三分钟。这样运动量大大提高,可以增强体质,增加腰背及腿部的力量,对防治“老寒腿”、腰肌劳损有良好效用。
饭后走路常见误区
饭后立马行走
很多人饭后会立马去散步,这个习惯是不可取的。进食后马上散步,会给胃凭空增加许多紧张因素,反而容易造成身体损伤。正确的散步时间应该是饭后半小时,慢跑尽量在饭后一小时,如果要进行打球等剧烈运动,应在饭后两小时。
盲目追求速度
很多人认为,走路时速度越快,强度越大,锻炼效果就越好。其实,走路速度过快,反而容易造成身体损伤。走路速度应该根据自身身体素质相配合,适当放缓速度才是最佳。
早起猛走
很多人有早起走路锻炼的习惯,这个习惯很好,但是如果不吃早餐或者不喝水就开始猛走路,容易导致血糖过低。早晨,身体器官刚刚苏醒,此时较为适合散步或者其他舒缓的运动。
走路贪多
随着微信运动的流行,很多人在微信步数上暗暗较劲。为了抢占运动排行榜榜首,有的人一天走路步数高达几万步。其实,走路锻炼要适可而止,不要盲目追求步数。运动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体胖或者有慢性疾病者更加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