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举世奇!详解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历程

一山举世奇!详解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历程

发布时间:2019-06-26 11:28:48    来源:黄冈日报

一山举世奇

创建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纪实

湖北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精彩申报片

泱泱华夏地,巍巍大别山。横亘中原,绵延千里,散发着独特的人文科学魅力——

这里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带,是全球著名的大陆造山带之一,是中国的脊梁、地界学的实验室。

这里红旗漫卷将星闪耀,红色之魂激扬着烽火硝烟的革命壮歌。

这里青山碧水交相辉映,绿色之韵吟咏着山之苍碧和水之灵秀。

大别山森林

这里文脉传承钟鼎回响,古色之风默默诉说着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多元。

这里地质遗迹古老而又典型,造化之奇记录了行星地球的前世今生,揭示了大别造山运动跌宕起伏的地质演化。

汪利群 摄

哲人峰

为保护好这一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2006年9月,我市启动了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创建工作。从省级到国家级再到问鼎世界级,我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实现创建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目标努力奋斗。

颖立锥中芒终露,12年磨剑功始成。

2018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4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批准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世界地质公园;2018年9月13日晚,黄冈市政府代表团在意大利领取了世界地质公园新成员证书,这意味着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正式成为中国第37个、湖北省继神农架之后第二个世界地质公园,也是我省东部第一张世界级名片。

市委书记刘雪荣指出,这是市委、市政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大成果,是黄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是黄冈建国70年成果的缩影,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晶。

一个决策,

让大别山走出“藏在深闺少人识”的困境

1000多年前,著名诗人李白登临大别山时赞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大别山由此而得名。

这种大别,不仅仅是风景,还体现在气候、物产、文化之大别,更体现在地质之大别。

然而,黄冈大别山丰富的资源,曾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对于它的科学价值,更知之甚少。一个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机会揭开了这座历史名山的神秘面纱。

小华山

2006年9月,时任代市长刘雪荣在一次培训学习中,得知地质公园申报的信息。

信息,蕴藏机遇,也预示责任。

2006年11月24日,刘雪荣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研究决策,启动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申报工作,委托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野外地质调查、编制申报等技术服务,并确定了三步走战略:省级——国家级——世界级。

规划中的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横跨罗田、英山、麻城三地,分为大别山主峰园区、龟峰山园区两大园区,总面积2625.54平方公里。是以大陆造山带构造花岗岩山岳地貌景观和亚热带生态景观为主体,集地球探索、地质科普、遗迹保护、环境保护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科学公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在麻城木子店地质遗迹及地灾防治点

经过50多名专家两个月的野外地质调查,一本厚厚的黄冈大别山地质基础数据出炉,黄冈人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公园自身所具备的跻身世界地质公园的独特天赋与实力:

——神奇地带,举世无双。这里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带,是全球著名的大陆造山带之一。花岗岩出露面积大,种类繁多,有距今28亿年至2亿年间不同地质时代的花岗岩体,是全球花岗岩地质中难得一见的集中呈现;其中高压、超高压榴辉岩,是目前世界上出露最完整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岩石,为人类认识探索地球及大陆造山带结构演化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李江风 摄

杨金洲 摄

——奇观地质,旷世遗迹。称为“大别山之根”、距今28亿年的古老变质岩——紫苏石榴黑云母片麻岩和大片的原始造陆花岗侵入岩——“TTG”岩系等4个世界级地质遗址出土于斯;举世罕见、规模巨大,分带明显的走滑型韧性剪切带,被发现于此;这里还有5个国家级、21个省级地质遗迹景观,被称“大别第一峰”的天堂寨、“天下第一石龟”的龟峰山等独特的地质地貌,形成了当今如诗如画雄奇峻秀的山地风光,具有极高的地学科研科普价值。

罗田冰臼  华仁  摄

李晓池教授与联合国专家共同探讨地质知识

——资源多元,交相辉映。这里是红色的摇篮,2位国家主席、200多位共和国将帅从这里崛起;这里是名人的故里,孕育了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昇、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中国京剧鼻祖余三胜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这里被誉为华中“绿色明珠”,是2000多个物种生命的天堂、是“中部生态之肺”,生态多样性的山水田园演奏着天人和谐的乐章……

众多亮点无不折射出黄冈大别山独步世界的珍稀性、典型性与美学性!

圣人堂

“真没想到黄冈还有这么宝贵的地质遗迹,申报国家地质公园是一种全新的观念。”2007年初,在市委常委会研究申报国家地质公园时,几位在黄冈工作多年的领导感叹道。

眼界一新世界宽。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推动下,申报专班和专家们争分夺秒,攻坚克难,步步为营,捷报频传:

2007年3月,顺利被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

2009年8月,取得国家级地质公园资格;2012年12月,国土资源部正式下达批复,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2015年12月27日,国家地质遗址保护评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九批世界地质公园推荐评审会,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在6家申报单位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2017年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资格。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黄冈大别山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开展地质科研科普、生态环境保护等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陈小宁登上天堂寨主峰,极目眺望,由衷赞叹:“大别本色,百里画廊”!

哲人峰 陈永斌 摄

2017年7月18日至20日,由美国布朗斯维尔世界地质公园经理克劳斯•乔治、韩国济州岛世界地质公园专家全勇文组成的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组,对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进行了细致的评估和指导。专家组认为,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风景秀丽,地质、文化、生态、科研价值非常高,当地群众参与非常充分,黄冈团队的工作热情让人感动。评估之行让人印象深刻。

“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申世’成功了,河南和安徽的大别山就不可能成世界地质公园了,我是看重这块世界级名片来的。”2017年3月,安徽金寨国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罗田九资河镇投资3.3亿元,开发系列旅游观光服务产业。

新发展理念,

成就大别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美誉

2017年七月,酷暑难当。罗田大别山峡谷漂流接待中心门口停满外省牌照的旅游大巴。

“我们打地质旅游牌,每天千余名游客,高峰时2000多人,大都是上海、南京、江浙、安徽一带的。”总经理李倍青笑着说。以前没多少人知道这好山好水,公司曾亏损多年,预计当年营业额达600万元,是去年的3倍多。

龙潭飞瀑   余立 摄

龙潭峡

多情大别山,风流看黄冈,一朝传唱天下知。黄冈凭什么?

大别山地质公园,是黄冈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结晶。

九资河农田景致

创新是最强烈的脉动——

面对无资金、无经验等瓶颈,创新发展思路,将大别山地质公园创建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建设“四个大别山”,打造区域增长极、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具体体现。

成立市县两级大别山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编制大别山地质公园发展规划。

黄均明  摄

协调是最突出的主题——

面对跨三地、战线长、协调难、推进难等困难,创新落实路径,将大别山地质公园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双强双兴”四大行动的重要载体,与大别山5A级旅游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试点县建设、国家园林城建设、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等相结合,协调推进。按照5A级标准,推进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努力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目的地。

如今,景区内指示牌已全部“改头换面”,用上了中、英、日、韩四国语言。

龟峰山杜鹃花海

绿色是最醒目的底色——

绿色决定生死。市委书记刘雪荣语重心长嘱托全市干群: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在基础建设中,按照自然就是最美的、适用就是最好的,优质就是最省的原则,用木材石头,还大别山本真。

英山县石头咀镇,昔日沿线800米长的牛栏猪圈厕所等,今朝摇身一变成为鹅卵石铺成的步道。

乡村美如画  方盛辉 摄

开放是最优美的旋律——

与国内外著名地质公园建立了姊妹公园,搭建分享可持续发展理念平台。

与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达成了共建大学生野外科研实习基地合作协议,经常性的联合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地质科普教育活动。

多次请专家团队来黄冈作地学专题讲座,组织一批批申报团队,外出考察,学习云台山、光雾山的先进经验。

如火丹霞九龙山

共享是最切身的感受——

在各景区内酒店、游客中心,随处可见印有“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LOGO的特色产品,凭借这张名片,黄冈土特产走俏市场,农民的口袋更鼓了。

讲生态伦理,想民生大计,求天人和谐!湖北交投集团在麻城龟峰山投资30亿元,新建龟峰山高速互通,龟尾500亩医疗养生区,以大投入促使景区品质大提升,美了山川,乐了百姓。

黄均明 摄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罗田按照“山上做减法,山下做加法”的发展思路,计划在三年内,将山上的核心景区7个村、5000余人全部搬迁至山下的特色小镇。山下,引进武汉卓尔文旅集团,将投资50亿元开发罗田“五景区五小镇”旅游项目,开启罗田全域旅游新格局。

“山的巍峨,石的奇特,树的妖娆,谷的秀美,水的清澈,路的曲幽……一景一物均令我留念。大别山,许我三千笔墨,绘你绝世倾城。”这是大别山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余其森眼中的大别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组一行在英山龙潭河谷

地质公园创建的十二年,也是黄冈旅游腾飞的十二年。据了解,黄冈旅游经济增速连续十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旅游收入从2006年的2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50亿元,文旅产业综合实力在湖北省排名第四位,获评2018年度魅力文旅扶贫城市称号。

发现,保护,发展,共享!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演奏大别山自然与人文、地质与旅游、经济与民生共荣的新乐章!

12年磨一剑,

大别山引领黄冈迈向世界大舞台

黄冈与世界同行,旅游让生活更美。今年5月5月9日-12日,我市举行了首届大别山(黄冈)世界旅游博览会,活动共吸引国内外26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30万人次参观展览,现场售卖黄冈特色旅游商品55万元,全市共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全市各地与客商签订文旅项目34个,总协议投资金额达307亿元。

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质公园网络联盟、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组织,喀麦隆巴门达三市、新西兰维斯兰市等国际友好城市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领导、嘉宾,国内外部分世界地质公园及所在地城市的代表、地质公园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地质公园与区城经济发展座谈会,见证了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仪式。

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已成为我市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世界文明互学互鉴的重要窗口。这一天来之不易,黄冈人民期待了很久。

12年创建历程中,申报材料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构运行等5大类222个子项“申世”历程,是一篇宏篇巨著,其间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12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创建专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用创新创造奇迹,用责任书写跨越——

在2006年创建之初,面对资金难题,创新方式,由所在园区县市相互分摊,合力推进。

2009年,为跻身当年申报国家的“盘子”,面对全省共有8家争夺2个名额的激烈竞争,申报专班日夜奋战,潜心钻研,以过硬的业绩,一举通过评审。

龟峰山

把地质遗迹、生态遗迹和文化遗产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相结合,推动地质旅游,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这是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的伞形框架理念,也是黄冈人的心声。

然而,交通不便曾是黄冈大别山旅游业发展的“拦路虎”,让天生丽质的大别山藏在深山不见人。

图为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罗田县九资河镇段建设时的情形。

图为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罗田县九资河镇段现状。

2007年11月,刘雪荣提出有条件要建、没条件要创造条件建设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经过艰苦卓越的努力,于2011年11月竣工通车,再一次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实现了穿越几代大别山人的梦想。

这条全长458.65公里的康庄大道,穿溪越涧,飞渡关山,贯穿7县市,把沿途23个乡镇的38个景点以及三大旅游区串联一线,惠及230万群众,一线串珠的品牌效应加速了大别山迈向世界的步伐。

2017年7月15日,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开馆,同时被命名为中国地质博物馆黄冈分馆。作为创建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配套设施,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博物馆自2009年动工兴建,历经8年建设完善,个中的艰辛,怎一个苦字了得。

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博物馆

作为创建专班的市国土局及园区三县市一班人,苦干、实干、巧干,没有双休日的概念,没有节假日的奢望,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向着胜利的目标进发。

“没有市委书记刘雪荣的开拓引领和强力支持,就没有今天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的良好发展态势。”这是许多熟悉情况人的一致感受。

2016年11月,在大别山地质公园环境综合整治专题会上,市委书记刘雪荣向与会人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地质年代口诀”:

新生四三各千五,人鸟被植兴哺乳。

中生代里现裸爬,白侏三纪两亿五。

二石泥志奥寒纪,古生五亿蕨栖鱼。

元古二五藻无脊,原核三八在太古。

四十六亿地球生,冥古洪荒生命无。

12年来,无论是担任市长,还是担任市委书记,刘雪荣始终把大别山地质公园创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带头进行地学研究和科普,在目标把控、问题解决等关键节点上,勇于决策,敢于担当,在大别山地质博物馆布展、推进保护与发展等细节上多次过问,把脉问诊。

市长邱丽新十分关心大别山地质公园保护与发展工作,强调要以成功创建世界地质公园为新的起点,扎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推动黄冈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把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建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一流世界地质公园。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刘劲松说,“创建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饱含着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对老区的深情厚爱,也凝聚着全市干群的支持。”沿线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积极参与、支持创建工作,许多居民成了义务科普员。

罗学珊 摄

一直以来,对于这次冲刺世界级,黄冈人是志在必得。在此之前,大别山地质公园,先后获得“全国第三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中国最美地质公园、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等美誉。

申报成功,对黄冈来说将是一笔无法估算的无形资产。不论是在社会知晓度上,还是在网络引擎搜索排名上,首先出现的大别山将会是冠名为“黄冈”的大别山,这有力地捍卫黄冈在大别山区的主导地位,也将有利于以黄冈为中心带动大别山区共同发展。

2018年5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保护与发展会议。市委书记刘雪荣指出,黄冈大别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获得成功,标志着黄冈独特的地质奇观、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国际认可;标志着黄冈旅游业发展提升到国际化平台。

神韵大别山   李德峰 摄

如何适应新身份、用好新名片?我市坚持:发展与保护并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一程多站式线路,做好文旅文章。

根据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布的特点和组合规律,该市将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划分为地质遗迹特级保护点、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四个级别。

天堂寨雪景 汪利群 摄

早在2016年,黄冈市人民政府就出台《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管理办法》,坚持“保护优先、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对地质公园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

今年6月5日,市委书记刘雪荣借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平台,在市职工活动中心作了一场题为《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价值与意义》的专题讲座。他从什么是世界地质公园、宇宙故事与地球演变、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的意义、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路径四个方面,向大家作地质地学科普,并要求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公园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独特优势,把公园建设成为享誉全国的地质科普基地,世界著名的大陆造山带、地质旅游胜地,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世界地质公园。

方盛辉 摄

造化钟神秀 ,大别举世奇!新起点,新征程,黄冈人将以世界一流的标准和眼光,把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建成具有“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基础设施、一流的制度体系、一流的管理团队”的世界级地质公园。

黄冈日报记者 沈红星

来源:黄冈日报;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胡思思;终审:秦娇阳

【声明】本文图片、视频、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