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硬核!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研究成果写入中学教科书

真硬核!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研究成果写入中学教科书

发布时间:2019-09-12 15:15:27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小科预祝各位HUSTer中秋节快乐呀!当你在啃着月饼赏月的时候,有咩好奇过为啥月亮是圆的呢?这一切,就要从宇宙中最神秘的万有引力说起了......

巧了!最近也有同学也告诉了小科一个关于万有引力的好消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最新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的教科书里,出现了这样的文字“我国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团队在引力常量的测量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于2018年得到了当时最精确的引力常量G的值。”

❖ 物理必修 第二册

研究成果写入教科书!引力中心团队成果在课本的这个重要显示,源自于2019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黄冈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何兰田和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李鸿彬的4156号建议。该建议提出将我国科学家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的成果编入中学物理教科书。

❖ 教育部对相关建议的答复

教育部对第4156号建议的答复显示:经商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已将“关于将我国科学家测得国际最精确万有引力常数G的成果编入中学物理教材的建议”转高中物理教材相关编写出版单位,请他们认真研究,并按照教材编审工作有关规定和程序完善教材内容。

罗俊院士带领引力中心团队经过30多年的山洞蛰伏,于2018年成功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该事件还获得了中国科技部评选的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评选的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张凯认为,我国科学家研究成果入选高中教科书正体现了中央对教材思政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罗俊院士带领的引力中心团队坚持30多年的科学家精神正是对当代青少年精神品格塑造的一个好的示例,写入教材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繁复的测量方法,而是在书本中切入对学生科学精神和文化自信的教育,让学生学习“甘坐冷板凳”的科研精神,坚定成为祖国需要的科学家的信念。

“看到我翻过无数遍的课本里赫然出现了 ‘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我惊呆了!但想一想,也算是‘情理之中’。每一本物理课本,都可以用‘群星灿烂’来形容,但这些科学巨擘多是欧美学者。现在物理课本中有了‘中国贡献’,他们给我的激励,莫过于是那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精神。在我们做任何事时,也许我们都需要一个‘山洞’。”计算机学院大二学生郑朴看到课本中出现了自己学校的研究成果感触颇深。

万有引力是什么?

,这个公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而其中的G值却是众多物理常量中测量最早发现但却是最难测得的值之一。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了使苹果落地的力和维系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力本质一致,而这种力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体,这就是“万有引力”。要计算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则需知道引力常数G的大小,但令人遗憾的是截至目前,我们并不知道G的精确值是多少。万有引力常数G是一个与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地球物理、计量学等均密切相关的基本物理学常数。

因此对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不仅具有计量学上的意义,其对于检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及深入研究引力相互作用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最高精度的G值如何测得?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罗俊院士带领引力中心团队开始采用扭秤技术精确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历经十多年的努力于1999年得到了第一个G值,被随后历届的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录用。科学探索的脚步没有就此止步,该团队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一系列优化以及对各项误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又历时十年,于2009年发表了新的结果,相对精度达到百万分之二十六。该结果是当时采用扭秤周期法得到的最高精度的G值,也被随后的历届CODATA所收录命名为HUST-09。

又经过一个十年的沉淀,引力中心团队再次一鸣惊人。为了增加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团队本次采用两种不同且独立的测量方法——扭秤周期法(TOS)和扭秤角加速度反馈法(AAF)进行万有引力常数G的独立测量。此次引力中心团队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测G,精度均达到国际最好水平,吻合程度接近10-5的水平,这将为提升我国在基础物理学领域的话语权、为物理学界确定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的推荐值做出实质性贡献。该项工作被国际同行评价为“精确测量领域卓越工艺的典范”。华中大引力中心在短短30多年里,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逐步走向世界前沿,被国际同行称为“世界的引力中心”。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