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塔社区温度型“红色”治理之路
东塔社区地处鄂州老城区,是一个典型的以老旧小区为主的社区,以前,“三多三少”在这个社区比较突出,“三多”:老旧小区多、老年人群体多、居民诉求多;“三少”:物业少、服务空间少、志愿服务活动少,居民对社区党组织缺少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仅靠社区干部十几个人“单打独斗”,社区治理难以带动居民“人人参与”。
2018年,鄂州市委提出“党旗领航·社区创新”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社区“40工程”。通过老旧小区拆违整治改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提档升级、“红色物业”的引进、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开展……一系列努力和改变,翻开了东塔社区旧貌换新颜的崭新篇章。
建强社区党组织这个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这个党组织强不强是决定基层治理好不好,党员群众满不满意的关键。社区建立了“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成立了8个网格党支部、16个楼栋党小组和47个党员中心户,将党组织延伸覆盖到每个网格、小区、楼栋、单元楼,确保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留死角和空隙。组建社区“大党委”,将辖区内的15个机关、企事业党组织和联点共建的4家单位党组织纳入到了社区“大党委”的组织网络中,共管理直管党员328人、在职党员220人、驻区单位党员291人、联点共建单位党员72人。通过签订“志愿联盟”双向服务承诺书,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社区党委与辖区单位、联点共建单位党组织建立信任、和谐共建的良好关系,有效推动资源、信息、人才等方面的共享,真正构建共驻共建共享治理格局。
聚焦突出问题这个导向。面对居民抱怨最多的“脏、乱、差”问题,以“40工程”为契机,以“拆”字为突破口,重点拆违建、拆危墙。2018年10月,凤凰小区被列入“40工程”改造示范小区,共拆除违章建筑165处近1万平方米,改造了小区污水管网、空中管线,安装了消防栓、路灯、文体活动设施,平整了坑洼不平的路面,启动了平安智慧门禁系统,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持续绿化、美化和亮化小区环境,社区党委发动居民清理自家阳台和楼道内乱堆乱放的杂物,启动以“人景和谐公益绿”为主题的“绿城计划”,鼓励居民在阳台和公共区域种植绿植、鲜花,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居民都感叹:“虽然住在老旧小区,但邻里关系和谐了,心里也敞亮了,也能享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了!”
用好社区志愿者这支队伍。为了更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成立了一支由退休老党员担任队长的“五老”志愿服务队,配合做好社区治理中的政策宣传、矛盾协调等工作。目前已吸纳队员160余名。“五老”志愿服务队队长杨志安是一名退休老党员、老战士,还曾经是一名恶性肿瘤患者,但他始终牢记入党时的誓言,把“为民服务”当作医治自己疾病的灵丹妙药,带领“五老”志愿服务队当好社区的“五大员”(信息员、报告员、宣传员、调解员、帮教员),与网格员一起拿起小喇叭在小区里进行治安巡逻,还把服务队的工作例会开进网格、小区和楼栋,发现问题及时向社区反馈,并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他们用实际行动带动了身边一批老年人主动加入社区治理的队伍中来,很多经验丰富、阅历广的老同志也都愿意加入志愿服务,大家逐渐有了“社区的事我也能说上话了”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建好“公益之家”这个平台。围绕党建引领,社区依托“三社联动”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精心打造党建“公益之家”品牌,通过引导社区党员干部带头奉献、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以“贡献爱心、公益众筹”的方式,帮助辖区内有需要、有困难的居民。在社区特色活动开展过程中,提出低偿收费贡献爱心的“一元公益”理念,学员每上一节课便捐出一元钱到社区“爱心公益基金”;创办东塔社区公益微店,定期开展“公益之家”党员手工沙龙,组织辖区党员、居民制作手工艺品,并通过公益微店进行义卖,义卖金汇入社区“爱心公益基金”。2018年,社区“公益之家”共募集公益基金7481元,有效带动了社区的公益服务,以爱心双向循环的方式促进了社区自治。
做优精细化服务这个根本。按照“1+9”的功能布局,打造温馨便民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紧紧瞄准居民需求,因地制宜构建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健康服务、法律服务、文体服务“六大服务体系”,重点在“精”和“细”上下功夫。社区党委将辖区内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政、维修、餐饮、租房、教育培训等生活服务资源统筹到社区,注重在服务中融入“红色”温度,让服务更便民、更亲民。结合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社区服务“四个清单”和政务服务“一张网”示范社区建设工作,9个市直部门的25项便民服务事项在社区实现了“网上办”、“就近办”和“及时办”,公交卡、老年卡、养老保险、医保、身份证、港澳通行证、违章罚款等都能在社区进行“一站式”办理。同时,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让居民办事少跑路,甚至不跑路。通过精心打造的社区“家”文化,让老旧社区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