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文林用镜头记录巴东蓝家老屋!经历百年风雨,如今……

摄影师文林用镜头记录巴东蓝家老屋!经历百年风雨,如今……

发布时间:2019-11-14 18:44:12    来源:你好巴东

蓝家大院俯瞰(11月9日,无人机拍摄)

蓝家大院又称蓝家老屋,位于巴东县清太坪镇倒卜龙村二组。大院坐南朝北,由东西向并列的三个天井及房间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落。建筑规模较大,建筑形式、布局,严谨规整,其墙面彩绘、隔扇窗、柱础等建筑构件工艺精美。

蓝家大院屋顶上的“风火墙”(马头墙)。

大院屋顶的风火墙,从侧面观之,似骏马昂头,所以风火墙还有“马头墙”一说。仔细一看,真像马头一样。

蓝家大院正天井屋里窗户上的雕花特写。

蓝家大院正天井屋里木柱下的“磉礅”

蓝家大院是清末时期地主庄园式建筑群。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平方米,建筑外墙为砖石混合修砌,墙面以石灰抹面,再施以各种彩绘图案。天井之间有青砖风火山墙做隔断,堂屋、厢房间则以木板壁做隔断。蓝家大院是当地清代中、晚期代表性居民类建筑,结合了汉族民居和当地土家族住宅的建筑特点,具有较高的审美、人文研究价值。

2011年7月由恩施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蓝家大院的朝门

蓝家大院正天井屋一角

一百多年来,这座老院子在莽莽大山之中,躲过了一次又一次劫难,凭借她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吸引了许多外地游人和学者。2019年11月9日,我和几位摄影家从恩施州首府恩施市驾车沿沪渝公路在野三关下高速,再到清太坪集镇往西南行进16公里后,蓝家大院便呈现眼前。

蓝家大院始建于晚清民国初期,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整个大院有门楼、正厅、厢房、书房、马栏总共70余间,建筑结构为石木框架的“三进”板块,由条石、青砖、灰瓦、木料等建造而成。

俯瞰蓝家大院,周围群山环抱,山峦绵延。

谭显公和蓝申贵两位老人在蓝家大院里生活了六十多年。

进入院子后的正屋正面。

写有“骏业开基”四个大字的蓝家大院朝门。

蓝家大院正天井屋内一角。

巴东县文化部门实地考察认为,蓝家大院属巴东长江以南四水归池的三个天井和带门楼“一”字形大院坝的民间标志性院落。走进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一进门楼,只见其万卷书的门额上刻有“骏业开基”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与“骏业鸿开”“骏业日新”“骏业宏开”等意义相近,大致是指“宏伟的事业兴盛地开始了”。门楼与正堂是不同的方向,走进正厅前,横额上刻有“天相吉人”四个大字。正堂里面,则是三个天井,构成了四水归池的完整格局。

老人蓝申贵从楼梯上走来

蓝家大院正屋的大门门框和门坎由石头雕凿而成

蓝家大院正天井屋一角

在蓝家大院里生活了六十多年的蓝申贵老人笑迎远道而来的游人

今年76岁的谭显公老人在正天井屋里向摄影师讲述老院子的故事

蓝家大院正天井堂屋里的“神柜”

蓝家大院正天井屋厢房里的“香火台”

蓝家大院正天井屋里门上的“腰门”

墙上还有绘画,色彩分明,栩栩如生,颇有创意。院落里的木柱相互串连,高低错落、别致,门庭亮柱12根,下有石头雕凿成的磉礅,四面精雕细刻着吉祥图案,诸如“太公钓鱼”、“梅花迎春”、“马鹿含花”、“貔貅镇宝”等。雕花窗棂中“福、禄、寿、喜”等字样花纹亦依稀可见。

新中国成立后,蓝家大院曾作农会办公用地,上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时,谭显忠、谭显公、董兴开、向会芝等4户人家住进。

蓝家大院与之毗邻的蓝家大坪老屋,因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

当年院子里人家用的度量衡“木斗”

老院子里的铁锁诉说岁月的变迁

一个院子,一群老人,几户人家,薪火相传

注:本文文字参考了谭显爱先生2016年5月采写的《湖北恩施庭院式古民居南家大院》一文

图文来源:山里人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