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体育讯 北京时间9月13日,姚明最近做客《非常静距离》,接受主持人李静的访谈,姚明自己在访谈中透露小时候因为个子太高曾经感到自卑,钱德勒、王治郅、巴特尔对自己加盟NBA有很大帮助,自己现在还很抗拒镜头,但从来没有离开过体育。
很晚才真正喜欢篮球 两因素让自己坚持
姚明表示,自己一开始只是喜欢看篮球,并没有想过一定要钻在篮球里面,没有想过放学后每天打两三个小时的篮球,但两个重要的因素让他对篮球有了坚持:一是父母都是篮球明星,他以父母为豪,感觉子承父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自己在打了七八年篮球后才开始喜欢上篮球,也就是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才真正喜欢上篮球;二是父母要求姚明坚持自己所选择的东西,他坚持了差不多二十年,现在从另外一方面坚持。
小时候曾因个高自卑 受欺负
虽然姚明从小就比其他的孩子高很多,但他却是一个总受到欺负的孩子。如果打扑克,姚明脸上的条子肯定最多。如果去逛街,姚明害羞到不敢自己去买冰棍。小学班主任不止一次告诉姚明如果有同学欺负他,就应该向老师告状。直至今日,姚明对老师在学生手册上的评语还记忆犹新。每年老师都会写道,需要姚明更主动一些,更外向一些,该孩子很有集体主义精神,很遵守课堂纪律,但是需要更主动跟同学和老师去交流。而这过分的低调与内敛都源于姚明出类拔萃的身高。
姚明表示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总是比别人高一些,所以内心的心理环境和其他的孩子是不一样的。“高就被关注,从小就像一个小大人一样做事四平八稳的,做很多事都要低调,千万别做地跟别人不一样。这样比较缺乏创新精神,不想吸引别人的注意。”
姚明表示身高也曾让自己自卑过:“你如果在普世价值观里面是优胜者的话,那你是自信的,但是如果你超过普世价值观太多的话,变成另类的话,就会变成物极必反。在大街上,无论如何你也找不到很多2米23的人,这就是物极必反。”
姚明自曝小时候投篮三不沾 被教练强行带走
直至接触到了篮球,姚明才释放了内心压抑已久的能量,而这次厚积薄发的时刻却源于小学运动会上让姚明至今耿耿于怀的一次经历。姚明自己爆料:“小学时开运动会,全班师生都知道投篮比赛应该让姚明去,因为他的父母是篮球运动员,他应该天生会投篮的。但是我却连篮框都没有粘,还强辩说自己的投篮姿势是最正确的。”
姚明小时候经常在母亲工作的图书馆中看图画,他非常喜欢看图画,他感觉那是生活很快乐。当姚明篮球的启蒙教练李章明带走姚明时,他甚至极不情愿地抱着桌子腿不愿走,姚明坦言自己当时是没有想到后面玩的时间就没有了。
由于身高,姚明总是会被分到比自己年龄大两三岁的组里面练习篮球。“高年级的孩子体格、体力、力量都比自己要大很多,因此自己也并没有因为身高得到太多的优势。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打不过比自己大的孩子,打一段时间打过了后教练马上就把我调到更高的一组了,因此也没有考虑过自己和同龄孩子打球的优势,就算打不过因为知道对方比自己大也不会感到失落,因此心中从未有过很大的失落或者消极的情绪。”
打爆钱德勒对自己影响很大 感谢大郅巴特尔趟雷
姚明说,自己刚开始从来没有想过去NBA赛场上比赛,而是从别人身上得到了启发,泰森-钱德勒就是第一个。“1998年的时候,那时候我十八岁,和尼克斯队现在的主力中锋泰森-钱德勒一起参加了美国的篮球训练营。教练告诉我,对待泰森-钱德勒一定要认真一些,因为他以后一定能进NBA。结果后来我发现自己过于认真了,让泰森-钱德勒很难看。”那个时候是姚明第一次感觉到也许有一天自己也能够打NBA。
第二个对姚明影响很大的人是王治郅,第三个是巴特尔,“2001年王治郅加入NBA真正拉近了中国球员和NBA的距离,后来北京队的巴特尔也加入到了NBA。我作为中国第3个加盟NBA的球员很幸运,因为前面有人替我趟雷。”姚明对运动也有自己的感悟:“运动员的突破是建立在他本人或者其他人努力的堆积结果之上,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耐心,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突变的,也不可能是井喷的。”
喜欢孩子但抗拒镜头 从没离开体育
女儿姚沁蕾出生后,姚明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关注儿童的成长中。电视中,姚明总是和孩子们很开心地打成一片,但是姚明坦诚自己到现在还是很抗拒镜头,“如果没有镜头的话我会和孩子们玩得更开心,我知道躲不开镜头,但是我有一种天生的抗拒感,只要在镜头面前,我就会也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乱说话,不能乱开玩笑,”姚明还开玩笑说,“我不痛恨发明手机的人,我也不痛恨发明照相机的人,但是我特别痛恨把手机和照相机结合在一起的人。”
姚明很喜欢自己退役以后的生活,他认为体育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且体育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并没有离开体育的范围,“我只是从运动员方面退役,但是我从来没有离开体育,只不过从一个方面转移到另一个方面,从大范围来说,体育就是玩。它从来没有离开过生活。”
姚明坦言做公益不容易
2008年姚明创办姚基金,到目前为止他建了14所希望小学,并且每一所小学都有篮球场。在姚明的记忆中,小学是最快乐的时光。姚明竭尽全力试图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他认为学校不仅仅是一片场地,最关键的还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一点一滴的事情才串联出小学和中学的记忆。
姚明说,姚基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和被捐助方的联系,“中国目前的法例并没有跟上,因此在井喷的时刻就暴露了很大问题。做基金就得动用社会上各种力量和关系,这样才能有效率,这也是对捐助方和被捐助方的负责。” (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