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汝捷与精补本《李自成》

俞汝捷与精补本《李自成》

发布时间:2020-11-23 06:46:33    来源:出版六家

认识俞汝捷先生是本世纪的事,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在武大读书的时候,我就买了俞先生的《小说二十四美》一书。当时,我并不知道作者在湖北工作。

《小说二十四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小32开本,便于携带。作者将小说分为24种美学特征,如雄浑之美、犷悍之美等。这种简明扼要的划分对于理解中外小说美学,是一个很好的入门读本。

大约是2004年左右,出版社计划出版一套“茅盾文学奖获奖长篇历史小说大系”,除了已经获奖的《白门柳》《金瓯缺》(荣誉奖)《少年天子》《张居正》外,还计划收入姚雪垠的《李自成》。

不过,由于姚雪垠的《李自成》主要是写以李自成为中心的农民起义军的壮烈史实,他的四、五卷出版后,市场反响并不多么好。加之这套书卷帙浩繁,有300多万字,在此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我并没有读过姚雪垠的多卷本《李自成》一书,故对收入这套书的预后效果还心存疑虑。

后来,有人介绍了俞汝捷,说他曾是姚雪垠的“写作秘书”,有修订《李自成》的打算。于是,我与这套书的策划之一韩敏先生,到省社会科学院家属院拜访了俞汝捷先生。俞先生是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研究员,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而我在理论家协会也正忝列其职,所以我们一见如故。

近日与俞汝捷先生合影

俞先生个子不高,说话轻言细语,谈吐间即见其学识渊源有自,谈兴浓时,两眼灼灼生光,双颊酡红。他除了早年间担任过姚雪垠助手时写下的《小说二十四美》外,尚有多种著作问世。我们谈到出版修订版的《李自成》一事,俞汝捷先生当即表示,他正有此意,而且,已得到了姚雪垠先生的继承人姚海天先生的授权。

姚雪垠先生在世时,针对各方面提出的意见,曾多次提出以后有时间要对《李自成》进行修订,可惜,姚先生宿愿未了即因病离世。如果要修订姚雪垠五卷本300余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话,在某种程度上,非俞汝捷莫属。他于1977年到1985年的8年间,担任姚雪垠的创作助手,负责为姚雪垠查找资料,整理录音文稿,回复读者来信,两人经常就作品中的某些情节与细节进行讨论。俞汝捷对姚雪垠的创作理念,美学追求,作品的优缺点,了如指掌。再加上俞汝捷本人对小说美学颇有研究,如前所述,担任姚雪垠助手期间即出版了《小说二十四美》一书。另外他受业于文史大家瞿蜕园先生,青年时期对古典文学及传统文化即颇有心得。虽然后来因为爱人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工作,两人分居不便,只好离开姚雪垠,从北京回到武汉,但俞汝捷一直关注着姚雪垠后期创作,关注着社会各界在姚雪垠生前死后对其作品的不同反应。姚雪垠去世后,曾应中国青年出版社之约,与姚雪垠之子姚海天一起,主编了22卷的《姚雪垠书系》。

俞汝捷担任姚雪垠创作助手,或曰“写作秘书”一事,我初闻也感到新鲜。一个作家由组织上派遣写作助手,不说史无前例,至少目前还没有人再享受这个待遇。何况这个助手的工资由政府发放,作品署名和收益归作家本人,可见这位作家和作品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说起姚雪垠,学习过现代文学史的人对他并不陌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姚雪垠以《差半车麦秸》《牛全德与红萝卜》等中短篇小说享誉文坛。后又创作《春暖花开的时候》《戎马恋》《长夜》等长篇小说。他办过杂志,当过大学教师,后立志创作,1951年从大夏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调回河南开封,后来到武汉,做专业作家。但1957年,因文获罪,姚雪垠被划为极右派,发配到武汉东西湖农场监督改造。繁重的体力劳动,不间断的批判改造,让他身心俱疲,但在劳动之余,他并没有沉沦,而是动笔写作多年来即酝酿的历史小说《李自成》。1963年,小说《李自成》上下册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虽然当时限制印刷,不准报刊发表评介文章,但这部小说不径而走,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过,尽管如此,姚雪垠的境遇并未改变,他的右派帽子虽然去掉了,但仍属于“去帽右派”。文革开始后,有人写大字报批评他的《李自成》是大毒草,他天天提心掉胆,担心某一天造反派会烧掉他为写作《李自成》而整理的上万张卡片和其它资料。但让他纳闷的是,造反派在他家抄了几次,却没有动他的藏书和卡片,他一直感到庆幸。直到1970年,他才隐隐约约知道,有人为他发了张“免斗牌”。这人就是当时的最高领袖毛泽东。粉碎“四人帮”后,姚雪垠写信给当事人王任重,才证实了毛泽东当年确实为《李自成》的事做过批示。

关于毛泽东的批示,姚雪垠先生在1994年第1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上发表的《关于毛主席对我写的关怀及其它》一文中,曾经详细叙述了整个过程。

毛泽东为《李自成》一事做出批示,前后共有两次。

毛泽东第1次批示是1966年7月,那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由毛亲自发动、亲自领导,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而姚雪垠这个“摘帽右派”,当时正在接受革命群众的监督改造。196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小说《李自成》,姚雪垠曾悄悄地给毛泽东寄了一套。他也没有想到毛泽东真的看了他的书。1966年7月,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扩大会议,毛泽东见到列席会议的中央文革领导小组成员之一的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将他叫到身边,指示说,“姚雪垠的《李自成》分上下两册,上册我已经看了,写的不错,你赶快通知武汉市,对他加以保护,让他把书写完。”第二天早晨,王任重赶忙打电话给武汉市委书记宋侃夫,传达了“最高指示”。

毛泽东知道如果不“特殊保护”姚雪垠,革命群众一定不会放过他。此时正在“大革文化命”,全国的作家大多都如待宰的羔羊,惶惶不可终日。如老舍,被斗得投湖而死。赵树理、杨朔、罗广斌等也都被批斗至死。姚雪垠在小说中把崇祯写成一个让人同情的角色,是为帝王将相翻案,不死也会脱掉几层皮。现在,最高领袖出面替一位作家说项,法外开恩,实属“史无前例”。不过,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毛泽东对陕北农民起义英雄李自成的关注由来已久。他在延安时,米脂人李宝忠曾经写过一本《永昌演义》,陕甘宁边区民主人士李鼎铭将手抄本送给主席看后,主席还派人抄了一册,并请这位作者到延安来,毛泽东陪他吃了一次饭,与他讨论小说,请他做边区议员,解放后此人当了陕西的文史馆员。他的《永昌演义》由毛泽东推荐,曾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印刷过少量内部版,1984年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所以,有人认为毛泽东重视姚雪垠,是因为姚雪垠歌颂农民起义,写了李自成这样一个造反英雄。

第二次批示是1975年。时隔9年,姚雪垠的《李自成》第2卷还在修改之中,但武汉市文艺界内“受极左思想影响深的人”(姚雪垠语)用种种办法干扰他写作,姚雪垠通过原来认识的武汉市委文教书记、时任哲学社会科学部领导班子成员的宋一平,找到胡乔木,转了一封信给毛泽东。双眼正患白内障的毛泽东,看了姚雪垠和胡乔木用毛笔写的大字信,在胡乔木的信上批道:“印发政治局各同志。同意他写完《李自成》第二卷、三卷至五卷。”毛泽东的批示是11月2日,这年12月中下旬,姚雪垠就从武汉到了北京,住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招待所里,专心从事第2卷的修改工作,只到1977年春第2卷出版。

当时,姚雪垠的创作计划十分宏大,除了写《李自成》外,还计划写作反映太平天国的《天京悲剧》和反映辛亥革命的《大江流日夜》等长篇。如果由他口述,助手整理,会加快进度。于是,武汉市委宣传部同意了姚雪垠的请求。经武汉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副主任周代考察,推荐正在武汉市硚口区担任语文教研员的俞汝捷到北京担任姚雪垠的助手。

姚雪垠当时选助手的条件由三个:一、为人老实,易于相处;二、“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三、能熟练地看线装书。俞汝捷系1966年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本人喜爱古体诗,旧学功底深厚,自然让姚雪垠十分满意。后来,俞汝捷与姚雪垠朝夕相处了8年,“主要工作是替他将口述录音的小说整理成文字初稿,同时去图书馆帮他查阅相关史料。”

1985年,经俞汝捷整理的《李自成》第3卷得以出版,因为家庭原因,俞汝捷回到武汉。之后,直到1999年,在姚雪垠去世后的三个月,《李自成》四至五卷才得以出版。据姚雪垠的最后一任写作助手许建辉的介绍,所谓的四、五卷,其实是将四卷本一分为二。1998年,姚雪垠因为患退行性脑软化症,记忆减退,思维已经模糊。《李自成》第四卷是否写作,连姚雪垠自己都语焉不详。于是,姚雪垠笔下的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的活动,整整缺了崇祯十六年一年的时间。

在中国青年出版社五卷本的《李自成》中,写崇祯十五年冬慧梅之死,翻到下一个章节,却是崇祯十六年冬李自成在西安的活动了。按照李自成自己拟定的《内容概要》,这其中还有“汝南徘徊、襄阳称王、诛杀曹操、大战潼关、米脂祭祖”等重要情节,其中整整跨度一年时间。更为重要的是,李自成襄阳称王,不仅暴露了他的帝王思想,而且脱离将领,也将自己与其他农民起义军孤立开来。二是诛杀了与其合作的农民起义军首领曹操(罗汝才)、革里眼(贺一龙),造成了农民起义军间的分裂。三是赴家乡米脂携万余人马浩浩荡荡建行宫修陵墓祭祖,足见其已经与起义初衷背道而驰了。所以,这一年,是农民起义由盛转败的关键一年,也是李自成由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向封建帝王转变的一年。如果没有这一年的过渡,李自成后面的败亡就缺少让人信服的证据链条。

内容的缺失,无论是姚雪垠本人,还是姚雪垠最后一任助手许建辉,都觉得十分遗憾。于是,由许建辉执笔,根据姚雪垠早年写下的“概要”,整理出了足足有3万字的“楔子”,计划放在三、四两卷之间。这个“楔子”送交一些专家看后,觉得在文体风格上与原著并不吻合,许建辉只好将有些人物的悲剧命运,如何腾蛟投河自杀、李自成诛杀罗汝才等,在后面情节中做了“内容提要式的交代”(许建辉语)。但是这种小小的补丁与生动形象的情节是无法相比的。最后,出版社出版时也没有采纳加楔子这个意见。但细心的专家和读者,读到这个部分,对缺失部分莫不感到遗憾。

另外,这套300万字的巨著,大多数构思写作于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时代的原因,或者为了自保,文中有不少带有强烈时代色彩的语言和不必要的附加词。这些内容,其中第1卷1963年出版时上面并没有这些文字,明显是文革中修订时出版社的编辑或者是姚雪垠本人又加上的。加之这套书卷帙浩繁,其中仍有叙述自相矛盾或失去照应、史料及历史常识问题、诗词格律失调以及语病等问题。因此,作为姚雪垠的第一任助手,俞汝捷感觉自己的一生,与姚雪垠,与小说《李自成》完全联系在一起。外人批评《李自成》,他就感觉自己这个助手工作没有做好,自己有责任将这部艺术品打磨得更为光彩照人。于是,他前后整整花了两年的时光,完成了这部巨著的“补写”与“精简”工作。

补写部分,共有18万字,俞汝捷将其分为六个章节。其中包括《一败孙传庭》《汝宁会师》《襄水奔流》《烟波江南》《二败孙传庭》《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精简部分,俞汝捷在原著的基础上共删去了95万多字。主要对带有时代痕迹的文字,对历史知识性的失误,对诗词格律方面的错讹和语法修辞上的疏漏给予了修正。精简后的文字更加洗炼,一些重复的描写和不必要的交待能删则尽量删除,但对于小说的结构与大的情节,则完全保留。

据俞汝捷先生在电脑上统计的字数,姚雪垠小说原著2890525字,精补本保留1935474字,共删去955051字。删除字数占原著字数的比例为33%。俞汝捷补写185168字。俞汝捷补写加上姚雪垠原著保留字数现全书为2120642字。与姚雪垠原著比较,精补本减少了774383字。俞汝捷根据李自成农民起义的潜伏——转折——挺进——败亡的全过程,将小说分为四卷,每卷以姚雪垠喜爱的杜甫诗中的一句作为篇目:第一卷《天寒霜雪繁》,第二卷《闻说真龙种》,第三卷《长风驾高浪》,第四卷《风散入云悲》。

长江文艺版4卷本《李自成》(精补本)

《李自成》(精补本)2008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之前,俞汝捷先生将其补写部分以《崇祯十六年》为题,在湖北武汉的《芳草》杂志全文发表。他将刊物和稿件寄赠给《白门柳》的作者刘斯奋先生。刘斯奋先生看后,复信认为:

刊稿草览一过,但觉作者轻车熟路,成竹在胸,轻重缓急之间,趋避得宜,随意点染,每见著手成春之妙。其中加重描写农民军内部之矛盾倾轧,尤见心思,可补原作之不足。至于以删繁就简作为修改之总体取向,实为上策。

明史专家王春瑜先生看后,复信认为:

近日才将尊作认真读完,总的感觉是:甚佩!姚老已谢世数年,您能实现其遗愿,此义也。今日人心不古,学界、文苑不知义为何物者,滔滔皆是。台端此举,实属不易。您让李自成走下圣坛,去圣人化,还原其农民领袖真面目,人物真实可信。自成号“闯将”,而在明末,“闯将”乃流氓之别称也。自成身上确有流氓气、匪气,这是促其队伍壮大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覆亡的重要原因。足下当得起才华横溢四字。写孙传庭、曹操、革里眼、杏儿,皆栩栩如生。革里眼被杀一节,动人心弦,堪与姚老精彩笔墨比肩。

“精补”完成后,俞汝捷先生感慨良多,曾拟对联一副,作诗一首,以表心志。其对联云:

圣叹精删《水浒》,程高协补《红楼》,奇哉,未料一身而二任;

崇祯难挽狂澜,闯献同奔末路,悲矣,且看合传各千秋。

其嵌字体七律一首曰:

漫 道群雄已化烟,

题 来情涌仰遗篇。

精 心节略三千页,

补 足崇祯十六年。

本 末穷研頻后顾,

李 桃僵代岂前缘?

自 惭狗尾无多语,

成 毁听评一粲然。

参考文献

1、长江文艺出版社版2008年第1版《李自成》(精补本)前言及后记。

2、许建辉著《姚雪垠传》,2007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3、1994年第1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姚雪垠《关于毛主席对我写的关怀及其它》一文。

4、许建辉《的遗憾》,见《新文学史料.姚雪垠专辑》

5、吴永平.谈俞汝捷先生对《李自成》第一卷所作的精简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994247/discussion/1366821/

《我的出版实践与观察》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本书

责任编辑:郭艳红

作者简介

周百义  出版人、作家。曾任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长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现主持编纂出版1600册《荆楚文库》大型文化丛书。主持策划的有《二月河文集》《历史小说大系》《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新时期报告文学大系》等。责任编辑系列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皇帝》《张居正》等。本人写作并结集出版的有:小说集《竹溪上的笋叶船》《山野的呼唤》《黑月亮》,历史小说《她从魔窟来》(与人合作),报告文学《步履艰难的中国》《中国反黑行动》(与人合作),古籍整理《五经七书译注》《白话劝忍百箴》《预知.预兆.预见》,出版研究专著《出版的文化守望》《书旅留痕》《书业行知录》等。有《周百义文存》3卷。最新出版的有江西高校出版社《长江十年》一书。

出版人的小家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 内容实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