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下班了,又好像没下班……”

“我好像下班了,又好像没下班……”

发布时间:2021-12-14 11:25:06    来源:湖北省总工会

超三成年轻人从未准点下班

超九成90后表示

下班后不想带电脑回家

而实际过六成90后

还是会把电脑带回家

超七成90后

会不等领导下班就先走

……

哪条戳中了你?

近日

《2021年轻人下班报告》

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来源:36氪

“领导不走我不走,我和领导手牵手”

“生命不息,手机不停”

“我好像下班了,又好像没下班”

网友对于“下班”问题的种种吐槽

反映了当下部分年轻职场人的现状

有的人很难准时下班

有的人即使下班了也还是被工作包围

更有的人24小时全天候待机

上班、下班的概念变得模糊

但也有人表示

就算早下班回家,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有时感到很空虚

不少年轻人自嘲说自己是

没得感情的工作机器

因为工作失去了本该属于

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但我们努力工作收获成果

也应该在离开工位的那刻

让身体和心态真正地走出工作回到生活

运动、追剧、聚会、阅读……

不被工作异化

才能自己做生活的主角

而作为工作的另一个主体

企业单位也应该尽可能

保障员工的休息时间

厘清上班与下班的边界

让员工有好的休息和生活

才能鼓励大家更好地干事创业

还记得那个蹦蹦跳跳

下班的农民工大叔吗?

开心or焦虑 下班时的你是哪一种?

日前,一条农民工大叔在下班路上蹦蹦跳跳前行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中,大叔手舞足蹈的样子像刚刚放学的小学生一样纯真可爱。而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戳中了不少网友,有人被治愈,有人泪目,有人感叹“现在的人活得太沉重了,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下班的瞬间像是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有人在这一刻觉得轻松,有人在这一刻感到崩溃。而对于外来务工者来说,在城市里打拼,形形色色的职业,各有差别的下班时间,不同的下班状态,勾勒出了生活百态。

“生活啊,心态很重要”

在北京西四环的一家大型超市里,照看婴儿服饰区的程女士刚送走一位顾客。她低头看了一眼手机,上面显示的时间是下午3点。“还有1个小时就下班了,正好能赶上接孩子。”她在心里暗自盘算着。

来自安徽的程女士和丈夫一起在北京打拼多年,有一个10岁的孩子在上小学。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家庭和孩子,程女士选择了工作时间为8点至16点的超市工作。程女士告诉记者,接孩子放学、买菜做饭基本上是她下班后的固定活动,看似平淡的生活背后是满足与充实。有时也会有特殊情况导致不能准点下班,耽误了接孩子,心里不免焦急。

来自河北邢台的超市员工小王,每天下班都要骑40多分钟的电动车才能到家。有时赶上刮风下雨,又没地方躲,只能淋雨回去。而这并没有让她感觉有什么大不了,“生活啊,心态很重要,心态好,工作再累、生活再苦也开心。”

当程女士在给丈夫和孩子准备晚饭时,来自湖北的90后黄多多正踏上晚高峰的洪流,从公司到家,他需要换乘三趟地铁,花费50分钟的时间。打过几次零工的他目前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他向记者表示自己是一个努力奋斗的新市民,浑身都充满干劲。从刚开始每天数着时间盼下班,到后来利用下班回家乘地铁的时间来反思和复盘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黄多多的心态愈加稳定成熟。

最怕越到下班时间越忙

晚上8点,在北京石景山一家盲人按摩店里,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盲人按摩师刘师傅松了一口气。“大风天来按摩的客人少,到点就能正常下班了。”自从生病导致眼睛失明后,刘师傅便开始学习按摩,这已经是他从事按摩行业的第8年。对于他而言,每天的生活从早上10点上钟开始,晚上11点下班结束。

按摩店同时也是他们在北京的宿舍,“我们是盲人,晚上出去很不方便,住在店里,加班到多晚都不担心。”刘师傅告诉记者,最忙碌的时候是春夏时节,加班加点是常态,经常工作到晚上12点多才能下班。

“有一次临近下班,正在和同事们收拾东西时来了4位客人,那时候心情确实有些沮丧,又要工作到半夜了。”时钟过了零点,刘师傅觉得自己已经没劲儿了。“站了一天,腿已经酸得不行,那时候就期盼着下钟的铃声。”送走了4位客人,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

“有时候真的不希望客人来得太晚,对于我们而言,无论前一天加班到几点,第二天都得按时上钟。”刘师傅有一丝无奈。

和刘师傅一样不想太晚下班的还有在健身房做会员卡销售的冀春天,早9点至晚10点的工作时间几乎让他一整天都泡在健身房里。“如果每天能早两个小时下班我就满足了,基本上到家以后就准备休息了,连洗个衣服都要熬夜。”冀春天向记者诉苦。

更让冀春天“崩溃”的是,一到快下班的时候就要开例会,时间有时长有时短。而如果有谁的业绩没达标的话,还要面临“体罚”——做50个俯卧撑或者蛙跳。“上个星期我就被罚过一次,因为那天的电话邀约没完成规定的数量。”

打电话、发传单、接待会员是冀春天的工作日常,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顾客,每天都要说很多话。工作状态下的他像一只永不停歇的小马达,穿梭在健身房的各个区域,收起疲惫,热情饱满地为每一个会员服务。而下了班以后的他则又进入了另一种状态,不再想和人说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上班已用尽了他全部的气力。

“凌晨下班的人是真的勇士”

凌晨两三点,大多数人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还有人刚刚下班在回家的路上,代驾司机田风就是其中的一员。即将“奔三”的田风有一个两岁的女儿,白天做专职司机,晚上8点多又出门做兼职代驾。一想到自己可爱的女儿,他就觉得一点也不辛苦,有时候甚至一单接着一单,舍不得早点下班。

“最远的时候是接到了一单去南六环,由于位置太偏僻,附近没有夜间公交,也没法搭车,只能骑电动自行车返程。”那一天,田风骑了十几公里才骑到了亦庄,“一路上没什么人,也很黑,心里还是有点毛毛的。”直到看见公交车驶来,他才松了口气。

而在许多和田风一样的代驾司机看来,这样的经历如同家常便饭,随口就能说出几个来:有人最远跑到了涿州,只能坐火车回来;有人从延庆返程的路上还在不断接单,到家的时候天已经亮了。田风笑称:“像我们这种凌晨下班的人是真的勇士,什么样的顾客都碰见过,什么样的事也都能遇到。”

凌晨两点半,田风送完最后一单的顾客后,终于回到家躺在了床上。看着身边熟睡的妻女,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而此时,城市另一边的便利店店员冯亮和白天时一样忙碌,为第二天补进的商品堆成了小山,他一边忙着理货一边又要不时招呼在深夜进来买东西的顾客。

距离冯亮下班还有5个多小时,为了打消睡意,趁着这会儿店里没人,他走到门口点了根烟,冷空气猛灌进来令他瞬间清醒。“熬夜其实还能忍受,夜间工作主要是会觉得无聊,越是快到下班的时候越觉得时间过得慢。”冯亮说话语速很快,80后的他十年前就从老家河南信阳来到北京打工,虽有生活的打磨,这个“北漂”仍然不失乐观从容,笑声很爽朗。“工作嘛,哪有不辛苦,但是生活总要向前看啊。”

清晨的阳光驱散了黑夜,唤醒了熟睡的人们,街上开始人头攒动。冯亮做完交接工作也要下班了,但他并不急着回家,他还要奔向另一份工作。

下班后,“工作微信”该不该回?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工作增添不少便利,但也带来了不少烦恼。近日,浙江宁波一职工王女士因为在下班时间未及时在微信工作群内汇报工作而遭到辞退,尽管在宁波市总工会的帮助下,王女士成功维权拿到了应得的赔偿金,但这一事件所引发的网络热议却未降温:下班后,面对这种“紧急工作微信”回还是不回?职工能否拒绝?下班时间回复微信算不算加班?

单位无权要求职工下班后有事必回

2017年7月,王女士进入宁波某饮品店工作,担任店长职务。2018年7月2日22时23分,王女士所在单位负责人在工作微信群上要求在10分钟内发当月营业额,不发就辞退。王女士因怀孕较早入睡未及时回复,10分钟后,单位负责人在微信工作群上通知王女士已被辞退。第2天在王女士去店里上班时,单位告知其已被辞退,并拒绝向王女士支付上月的工资。

王女士于2018年7月24日到宁波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求助,服务中心为其聘请律师,提供法律援助。负责法援的刘律师指出,《劳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加上公司并未书面告知王女士解除劳动合同等程序不合法,王女士的单位系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在律师的帮助下,王女士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等。2018年8月7日,王女士所在单位主动联系刘律师与王女士进行调解,最后,王女士拿到了1.8万元赔偿金。

该事件一经媒体报道,便引发了热议,下班时间没有及时回复工作微信属于严重违纪吗?对此,宁波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单位无权要求职工下班后有事必回。据《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下班期间,职工理应得到充分休息。用人单位应该尊重职工的休息权,不应随意侵占职工的休息时间。

用下班时间完成工作任务应属加班

另外一方面,更多网友热议职工能不能拒绝下班时间的工作“紧急回复”?

网友“浅仓小南”就对下班后在工作微信群里谈工作十分反感。“已经下班了,而且事情也没着急到必须立刻解决,却要求必须回复。我感觉自己的休息时间被‘绑架’了。”她说。

从事销售工作的包先生也表示,因为这些即时通信工具,自己已经成了“7×24小时”全年无休的公共客服了。“客户不分时间、假日,只要有事微信留言就能找到你!以前打电话我还能装没接到,微信简直逃都逃不掉!不论休假还是下班,都感觉不到放松,压力非常大。”

网友“阿凉”发帖说:“宁愿在办公室加班,因为回家后还是避免不了电话微信找上门,根本不分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想要认定为加班,但是既没有证据,又都是碎片时间,维权太难!”

下班之后,职工有义务“时刻准备着”接收指令、通知并及时回复吗?如果占用时间较长,是否属于隐形加班?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法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唐毅认为,理论上职工有权拒绝用人单位在下班时间发布的工作指令。至于是否算加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现在很多单位实行加班审批制,只有经过公司审批的延时工作才属于加班。但如果公司在职工下班后布置工作,且明确要求职工在明天上班之前完成,这种要求,显然需要职工利用下班时间完成,应属于加班。

员工正常下班咋就成了福利?

近日,一家互联网企业“试点强制下午6点下班”的话题冲上了热搜。作为互联网头部企业,这次似乎反向的操作,引发人们的讨论,有人表示支持,有人认为这本就是劳动者应有的权利。企业强制下班合理吗?为啥正常下班反成为福利?记者对此进行采访调查。

“反内卷第一枪”?

有人支持,有人观望

据了解,这家企业旗下一间工作室宣布,从端午节即6月14日开始,实行新的加班管理机制。从加班管理机制表上看,这间工作室将严格遵守周三健康日,即周三早上9点半上班,18点下班,而除周三外的其他工作日不晚于21点离开办公区域。如果有特殊需求需提前报备审批。

记者搜索发现,在微博、知乎、脉脉等社交平台,相关话题讨论量超百万,并且引发了不同的讨论声音:有人表示羡慕,认为其打响了互联网企业“反内卷第一枪”;也有人发出嘲讽之声:“第一反应,这不是好事吗?旋即又觉得不对劲,正常下班有啥好值得夸奖的?”也有人对其能否执行表达了疑问,称“这项举措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还是只流于表面形式?”

对大家的议论,这家企业相关部门公开回应称,此举是为鼓励员工劳逸结合,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更好地关注身心健康,留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电商平台员工甜甜虽然表示很羡慕,但她也道出担心:“如果工作量不变的话,会不会变成大家背着电脑回家干活?”

对这一话题,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瑞雷表示,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因此,下班本身就是劳动者应有的权利。而“强制下班”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者没有得到较好的休息。

从另一个角度看,用人单位强制员工下班是否合理呢?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认为,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员工加班,应当及时通知员工并经员工同意。如果用人单位强制规定员工18点下班,且属于当日超过8个小时的延长工作时间的,则是违法的。如果用人单位强制员工18点下班,当日工作时间未超过8个小时,则是合法的。

为何加班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性遏制?

近年来,不少互联网企业出现安排员工加班的情况,在一些企业,加班成为常态。无论是“有班加就是福份”,还是员工“自愿”放弃带薪年假,互联网行业一些公司都曾因“加班文化”及其工作制度安排引来社会批评。然而,记者采访发现,这些行业中的加班现象似乎并未得到根本性遏制。

一家视频网站的程序员马龙告诉记者,公司要求每天必须打卡满9个小时,但不规定具体的上下班时间。“有时候也不敢提前走,怕领导觉得自己不够勤奋,在绩效评估的时候打低分,影响晋升和年终奖。”

马龙所说代表了一部分员工的想法,即使有弹性工作时间的规定,工作也提前完成了,但很多人还是不愿做第一个下班的人,这使得加班在一些企业成为一种常态。

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加班的本质就是因为工作量太大。甜甜表示,员工需要的并不是形式上的几点上下班,而是实际有多少工作要做。如果只是表面上18点从公司下班,而回到家仍要继续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她认为,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性质就决定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时间不现实,“比如在618大促期间,我们就会加班较多,从5月开始,最晚要加班到23点。”

就在这家公司出台强制下班规定的一周后,字节跳动新任首席执行官梁汝公布了是否取消大小周的调研结果:三分之一的人不支持取消大小周,三分之一的人支持。有员工表示,如果取消大小周,自己则会损失10万元左右的年收入。

做内容运营的刘浩表示,入职前人力资源经理会告知大小周的情况,大部分人也都会接受,“毕竟周末上班可以拿到双倍工资,多数人选择互联网企业也是为了高薪,赚几年辛苦钱,将来养老能安逸一点。”

以点带面,希望对同行业起示范效应

采访时,有互联网企业员工称,比起加班,自己更担心的是没有加班费。有从业者表示,互联网大企业至少会支付加班费,而在一些小企业则是白白加班,“老板和你谈的是未来和文化”。

记者搜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关于申请加班费补偿的诉讼请求,需要原告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主张,而因原告无法提出充分证据,法院往往无法支持其主张。

朱瑞雷表示,法律规定员工与企业可以就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即员工是有权利做出选择的。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公司属于强势一方,员工往往没有议价能力。“只有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对随意安排员工加班等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才能切实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

知乎用户江睿谨告诉记者,“希望这波主动降低加班的操作,可以影响更多互联网企业。”

在广东华商(龙岗)律师事务所律师管铁流看来,真正的焦点在于薪酬制度的设定上。企业想追求利润,一些员工想追求更多报酬,就只能拉长劳动时间。这在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则要考量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关注国民身体健康。他建议,相关部门应规范劳动基准设置,监督落实关于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制度标准,同时赋予劳动者集体谈判的空间、落实劳动者的民主管理权利,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解决无休止的加班问题最终需要靠立法和严格执法解决。一些企业释放善意的个案,也同样值得鼓励、值得肯定。以点带面,对同行业有一定的示范效应。”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小66

宠粉福利

为感谢回馈“工粉”,12月2日至12月16日,我们将从微信公众号后台获取在此期间转发分享最多、留言精选最多、阅读文章最多各10名“工粉”,分别发放电影券2张。(注:仅可领取一份)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 艾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