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曝光!一共8个!

真相曝光!一共8个!

发布时间:2023-09-18 09:47:28    来源:三峡晚报

1931年9月18日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

也不应该忘记的日子

因为那是中华民族为生存与自由

拼命斗争的开始

今天是9月18日

跟着晚报小编

一起来回顾那段屈辱且难忘的日子

9月18日晚上10时20分

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

第三中队所属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

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

栽赃嫁祸于中国守军

以此为借口,日本关东军向

中国军队发起猛烈攻击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事变背后

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今天小编为您一一解读

真相一:日本蓄谋已久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对华政策纲要》,确立先占领中国东北、内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侵略扩张政策。图为会议现场。

1904年到1905年间,日俄在中国东北交战,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非法攫取了中国辽东半岛、旅顺、大连及长春到旅顺铁路的权益。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侵占中国野心的大暴露。由于国民党实行“惟攘外必先安内”基本政策,使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更加狂妄,终于酿成战争的大祸。

真相二:不抵抗终酿恶果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屠杀中国民众

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举国震惊、各界愤慨。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2万人,东北军有20万。事变发生后,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传达张学良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9月21日,蒋介石召集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发布告全国同胞书,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

真相三:美日曾有“秘密谅解”

李顿与顾维钧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政府两次向日本致函表示,对于中日冲突将采取不干涉主义的中立立场。

九一八事变前一天,美国国务卿与日本驻美大使出渊胜次达成一项秘密谅解: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日本则保证其在中国东北的行动应限于锦州以北。直到日本侵占锦州,并向锦州以南进犯时,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才照会中国和日本,宣布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干涉,违反了凡尔赛和约,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

1931年12月10日,在中国代表一再要求下,国际联盟通过决议,决定由英国人李顿爵士率英美法德意等五国代表组成调查团,实地调查九一八事变情况。

1932年10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出通电,指出这个报告书“公开地最无耻地宣布了瓜分中国的新计划”,号召全国民众武装起来,“以革命的民族战争,来撕碎李顿的报告书”。

真相四:中共连发抗日宣言

九一八的炮声,震撼着中华大地,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各界群众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以《申报》为首的报刊在国内掀起了号召抵制日货、要求抗日救国图存的声音。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其他各种抗日武装力量。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政权发出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强音,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在以后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成为抗击侵略者的强大力量,成为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真相五: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是谁

日寇曾经认为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却没想到有人违抗“不抵抗”的命令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个人就是来自辽宁盘山的王铁汉。

据史料记载,“九一八”时北大营是王以哲第7旅驻地,王铁汉时任620团团长。

王铁汉曾说起,当时旅长王以哲因参加水灾赈济,不住在营房。日本人进攻北大营时,上面不断传来“不许抵抗”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对进入营房的日军,任何人不准开枪还击,谁惹事,谁负责。”

于是,一场没有抵抗的屠杀开始了。据史料记载,日本兵一开始都是用刺刀扎,东北军士兵赤手空拳,被扎死的很多,钻到床下的士兵都被机关枪扫射而死。

为了带领兄弟们突围,王铁汉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命620团士兵待日军一走近就开火。

真相六:未出版就传唱全国的歌

918事变后,东北军官兵,东北百姓,携妻带子被迫流亡关内。此时,出现了一首歌曲,它还没有出版,就在民众及东北军中传唱,而且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它不仅唱出3000万东北同胞悲惨遭遇和悲愤之情,更唱出了全国军民一触即发的抗战呼号。这首歌就是《松花江上》。

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真相七:一封烈士的遗书

“九一八”事变不久,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赵一曼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大野,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维持赵一曼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对肉体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

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

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的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当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真相八:东北抗联牵制日军76万

“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9月20日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宣言》。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号召东北人民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侵略者。

在此后的1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英勇战斗,前仆后继,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为光复东北、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据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10余万次,牵制76万日军,消灭侵略者18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5年9月3日,胜利纪念日大阅兵,“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和抗联老兵代表分别在世界瞩目中缓缓行过天安门广场,他们自豪地挺起胸膛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他们也再一次无声地注脚着——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今天,请一起转发向他们致敬!

一起来做下面几道题

关于918,您还记得多少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单选题

1、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俄国割占库页岛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2、日寇曾认为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却没想到有人违抗“不抵抗”的命令,打响了抗日第一枪。他是( )

A

王铁汉

B

吉鸿昌

C

赵一曼

D

杨靖宇

3、日本关东军挑起“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

A

东北易帜

B

皇姑屯事件

C

柳条湖事件

D

马神甫事件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回望历史

才知道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

虽然历史久远

但“九一八”永远是我们记忆中的一道伤痕

是中华民族一次灾难的起点

是不能忘却的纪念

这一天,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

今天上午9时30分

全市防空警报试鸣

预先警报:9时30分至9时33分;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

空袭警报:9时40分至9时43分;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

解除警报:9时50分至9时53分;连续鸣放3分钟。

吾辈应当自强

熟悉防空警报信号种类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来源丨张泽牧整理编辑 技术赵波  制图徐斌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

编辑丨张泽牧

二审丨王华

终审丨方正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 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