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定格记忆,
文字详述历史,
而它们组成的一份份档案,
安静地存放在档案馆中,
陪伴着一座城市的成长,
记录它每个重要的时刻。
6月9日是第12个“国际档案日”。
我们走进市档案馆,
翻开这些档案,
让尘封的记忆“活”起来,
用历史照亮脚下的路。
悠久历史篇
潜江古为云梦泽一角,历经江水复合冲积和湖水缓慢沉积而逐渐形成。因境内有芦洑河,河水出没无常,时隐时现,故名“潜”,汉水经“潜”入江,得名“潜江”。
《潜江县志》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夏商周时期,潜江属于九州之一的荆州。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在本县南部的岗后和北部的平原上出现了章华台、竟陵等邑居。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占楚郢都,这里成为秦南郢竟陵县辖地。西汉时期,潜江分属竟陵、华容。三国时,潜江之地属吴国。在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潜江之地都与竟陵、江陵二地相属,基本是东北境属竟陵,西南境属江陵。
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以人户输纳不便,置征科巡院于白洑”(《太平寰宇记》,白洑在今县西北),隶属于荆南节度使管辖。五代改白洑为安远镇,为南平国(荆南国)属地。
965年(宋乾德三年),升白洑巡院为县。县治设在安远镇(在今下蚌湖附近),隶属于荆湖北路江陵府。
《潜江书徵》(市档案馆藏)
1293年(至元三十年),因水患县治迁至斗堤(今园林办事处)。历史上曾多次营建潜江城。最初营建的土城称为“田舍城”,仅有四座城门。1577年,知县朱熙洽建筑砖城, 扩大潜城范围。后来的知县在潜江县城三面以石矶筑城墙以防水患。康熙年间,班家湾堤连年溃决,河水荡洗潜城,石矶尽沉河底。此后水患不已,城廓不断缩小,到咸丰初年,砖城倾圮过半,同治时护城堤溃废于水,城墙脚砖被用于填街铺巷,至此,所谓城廓,仅剩七座城门而已。明清时期,潜江县先后属荆州府、承天府、安陆府。一直到1950年前,潜江县域基本无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潜江汉水以北地界划入天门境,江陵一部分划入潜江境,遂形成当今区划格局。
革命历程篇
潜江的社会精英曾经前仆后继地参加了辛亥革命。
1918年,李汉俊回到祖国,投身到拯救中华民族的革命大洪流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解放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剿匪战斗中牺牲烈士
李德全怃恤的文件
1924年,潜江产生了第一批以农民、小手工业者为主体的中共党员。1928年初,活动在潜沔边界的沔西区委在渔洋拖船埠建立了湘鄂西地区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权。1929年至1932年,潜江境内建立了潜江、天潜、荆南等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潜江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唯一的全境皆苏区的县域,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著名领导人带领红三军、红二军团多次转战驻扎这里。
襄南部队在行军、作战
1940年至1941年,新四军在黑流渡一带建立了中共潜江县委、江监潜中心县委,在敌伪顽固的联合夹击中遭受重大损失。1943年3月,李人林、方正平、吴林焕等人率领新四军五师三军分区部队和十五旅进军襄南,潜江成为中共襄河、襄南地委、专署和三军分区驻地,境内建立了荆潜、天潜沔、天京潜、江陵四个县委、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和县大队。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后,潜江成为江汉军区南下和西进的桥头堡。
襄南报社印刷的
中原军区四言布告
1947年底,解放军攻入潜江,在境内建立了中共襄南地委、专署和江荆潜、天潜沔县委、县民主政府,1948年10月全境获得解放。1949年7月,天潜沔县、江荆潜县党政军组织撤销,潜江恢复原县名、原建制。1949年8月,潜江县委、县政府由熊口迁至潜江城。
建设成就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潜江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筚路蓝缕,战天斗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谱写了灿烂辉煌的时代篇章。
改革开放为潜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988年潜江撤县建市,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唯一的“中国明星县(市)”,1994年被列入省直管市,潜江从丙等小县跨入中等城市,从农业小县跻身工业强市。
进入新世纪后,全市人民满怀豪情,用智慧和汗水建设实力潜江、法治潜江、文化潜江、美丽潜江、幸福潜江,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文化建设欣欣向荣,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1950年元月潜江县人民政府
第一次各界代表大会合影
2018年,潜江综合实力保持争先进位,新兴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结构质量进一步转优提质,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初,市委八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吴祖云提出了“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的发展战略布局。全面吹响了潜江奋力打造江汉平原振兴发展高质量示范区的号角。
眼下,全市上下正众志成城,抢抓机遇,担当作为,乘势而上,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档案,可以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收藏一座城市的记忆。
如今,市档案馆通过一件件实物档案、一份份文件、一张张照片,记录着潜江的建设与发展……
潜江市档案馆简介
潜江市档案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5月的潜江县档案馆。现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加挂潜江市史志研究中心牌子。办公大楼建成于1988年9月,总建筑面积1280㎡,使用面积1023㎡,其中库房面积606㎡,办公和技术用房417㎡。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已被纳入文化中心建设项目中,目前已开工建设。
潜江市档案馆主要负责市域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资料的接收、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开展党史研究和地方志书编纂工作。
目前,潜江市档案馆馆藏全部档案总计135个全宗,81333卷、125362件,录音录像档案223盘,照片档案5002张,实物档案1547件,资料17867册(本),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同时保管了知青、学历、工龄、调资、职称、复原军人、婚姻等民生档案,是民生档案重要的信息中心。
近年来,市局馆陆续编纂出版了《李汉俊文集》《中国共产党湖北省潜江市组织史资料(第六卷)》《中国共产党潜江历史100讲》《潜江改革开放实录》等书籍,《潜江年鉴》从2008年起做到一年一鉴。
潜江市档案馆将始终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不断强化“五位一体”功能建设,为潜江奋力打造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
(文/图 严梅 谢华果)
运营部:0728-6238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