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漫长的地理变迁和
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
孕育了神农架丰富而独特的
自然及人文资源。
这里既有北半球罕见的保存完好的
中纬度亚热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
又有融贯东西、汇接南北、传承千古的
古老山林文化。
民俗活动:炎帝神农祭祀
炎帝神农氏架梯采药、架木为巢,架出一个不老的神话,于是,大巴之东、秦岭以南的一脉群山被称之“神农架”。
这是一个充满神话的地方。自古山民尊崇始祖神农氏,信仰太阳神和火德王,故而祭拜祈福,已成山民世代相传“拜太阳”的习俗。
神农架对炎帝神农的祭祀活动,最初多由民间自发兴起。每逢月初之时,山民各家摆八仙桌,供鲜花时果,用平升盛五谷杂粮,其上插秤一杆,由其母领全家,持香烛黄裱,跪于椅上,迎太阳东升而叩首祭拜。即后,燃竹为炮,挂红一丈二尺于长青树上。这一习俗称为“家祭”。
每年正月十五,由村中长者召感全村村民,相聚长青巨树之下,摆八仙桌,供鲜花时果、五谷杂粮,迎着太阳东升,全民跪地虔诚叩拜。此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民纷纷挂红于树上,这时,燃起一堆竹杆火,众聚火堆,尽情歌舞,这一习俗称为“村祭”。 除了村祭,还有自发组织的民祭和公祭。
有专家考证,最早在夏朝就有了祭祀炎帝神农的活动。刘昭在《后汉书·礼仪志》注中引《旧汉仪》云:“春始东耕于籍田,官祀先农,先农即炎帝神农也。”以后历朝历代都有祭祀先农活动,北京的先农坛就是明清时期朝廷祭祀神农的重要场所。每年仲春亥日,皇帝必亲临祭祀神农,行礼完毕,还要举行亲耕仪式,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礼仪制度。
南朝宋《荆州记》记载:“汲一井则众井水动,即以此为神农社,年常祠之。”由此可知,到这一时期,祭祀活动已经是常态存在了。
祭祀炎帝神农在仪程上包括仪式启动,幡阵奉请、司仪就位;唱祝奉献三牲及五谷杂粮、药材干果;敬奉鲜花花篮;敬奉高香;恭颂祭文;共拜始祖等。最后的歌舞表演有农耕、采药、丰功伟绩、光华千秋等。
出品 | 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
责编 | 赵 阳
主编 | 田玮玮
审核 | 易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