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70年 | 文化篇:江汉之魂 文以化之

江汉70年 | 文化篇:江汉之魂 文以化之

发布时间:2019-07-09 17:21:32    来源:江汉之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兴衰流变的码头文化,开放包容的外来文化,别具特色的汉派文化,在朝宗于海的江汉区生根发芽,遍地开花,向人们展示出江汉区“坚定文化自信”的远见卓识。

“紧走慢走,一天走不出汉口;东玩西玩,玩不够民众乐园”是老武汉人朗朗上口的一句顺口溜。昔日老汉口的文化精髓一一融入到民众乐园里上演的一幕幕楚剧、汉剧、杂耍、说书、戏法中,是几代武汉人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

民众乐园大舞台的京剧表演具有极高水准,程砚秋、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诸多名角先后来此献艺。

建国前的江汉境内

《抗战文艺》编辑部设在交通路40号

冼星海在万国跑马场(今马场角一带)

指挥火炬歌咏比赛

凌子风等在中山公园演出街头剧

《放下你的鞭子》

这里,曾聚集全国各地

革命文艺文化工作者

境内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生机勃勃

建国后的江汉境内

戏剧、电影、广播事业蓬勃发展

50年代末

组建楚剧、汉剧、豫剧、评剧、杂技

及说唱剧团、民间剧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街道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

多元发展

“金桥书评”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常演常新

群众文化   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9年5月,在西北湖畔举办的江城读书节——江汉区金桥读书活动吸引500余名阅读爱好者参与,他们赏美景,听书声,感受中华文化的浩瀚之美。

金桥读书节活动

从1987到2019年间的32载时光,“金桥书评”活动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书吧、新建书院、融进广场、深入社区、渗透家庭,所到之处无不飘散着淡淡的墨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爱书之人。

从“百人赛”、“千人评”到“万人读”,从最初20位读书爱好者发展到拥有70万的粉丝团,“金桥书评”成功入围2018年武汉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书香浸润,润物无声。随着阅读阵地不断建成,江汉区全民阅读事业日益发展。区图书馆365天免费对市民开放,40座金桥书吧不定期开展各类阅读活动,为群众送去丰富的精神食粮。

环境舒适的“金桥书吧”

新建的金桥书院除了有书刊借阅外还有影音鉴赏、沙龙培训、活动交流、陈列展示等特色文化板块,2500平方米的阅读小天地让人如沐春风,心生向往。

你方唱罢我登场,江汉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好戏连台。迎春月、武汉之夏、周末文化观景台、汉藏文化交流等8大文化活动品牌已经深入人心。

“万名群众进剧场”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深受百姓欢迎。在武汉剧院、杂技厅等地,已举办武汉“戏码头”第七届中华戏曲节开幕式和京剧、汉剧、黄梅戏、越剧、昆曲及杂技等系列演出活动。

江汉区文化馆常年开设有艺术培训、艺术展览、艺术雅集、艺术沙龙、艺术慕课、惠民演出、视听赏析等十大免费对外开放项目,每年逾10万人次在这里享用文化“下午茶”。

非遗文化  个个花开淡墨痕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江汉区的非遗保护工作在历史传承中绽放华章,非遗文化满载着中国艺术元素走上了国际舞台。

汉绣作品

从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到各国来汉嘉宾,汉绣都是必备的城市推介礼品;

法国香奈儿高级成衣定制刺绣艺术家玛丽莲娜·伊哈尔女士希望汉绣代表性传承人王子怡到法国去展示中国汉绣的独特魅力;

去年7月,在外交部蓝厅举行的全球推介活动,汉绣作为唯一现场展示的非遗项目,彰显了其作为荆楚文化代表、武汉城市名片的特殊地位。

今年6月,湖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武汉市主会场活动暨“中国汉绣圈”揭牌仪式在江汉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及省市领导为“中国汉绣圈”揭牌,倾情点赞“江汉非遗”。

在江汉,除了传承千载的汉绣,还有单弦拉戏、武汉煨汤技艺、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青铜打击乐器复制技艺、传统手工拼布、张氏传统中医驻颜术等18个技艺被列为国家及省市区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达35名。

汉绣

单弦拉戏

草木染

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

常年举办的非遗文化节、非遗宣传进社区、百姓煨汤擂台赛、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为市民端出一桌桌丰盛的文化大餐。

文化产业  大珠小珠落玉盘

绝佳的自然资源,造就了江汉文化产业的独具魅力。

武汉图书馆、武汉博物馆、武汉杂技厅、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广电中心等文化单位就好比镶嵌在江汉地图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经过一年的走访、调研、编制,去年10月11日,《江汉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8—2015)》正式向社会发布,犹如一声春雷,在江汉上空炸响。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江汉区将全面布局全区文化产业,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结合区域内的地理空间、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提出了每个片区不同的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和项目策划,形成文化产业“一心四区”的发展格局。

“一心”

国际时尚消费中心。依托商圈发展时尚消费产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时尚商业中心。

“四区”

长江文明体验区,重塑历史之城老汉口文化创意街区;

文体健康休闲区,提质文化、体育、休闲类设施产业;

武汉中央商务区,形成高新科技的现代智慧产业聚合区;

双创集聚发展区,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和信息科技产业。

该规划以更宽广的视野,将加速“文化创意+”产业升级融合,精心布局打造亮点区块,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脉和商脉的融合发展。

未来,江汉区将进一步促进文化与科技双向深度融合,强化文化对科技手段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提升,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着力打造“时尚设计之都”“科技创意之城”。

今年5月20日,在深圳市南山区召开的“双城双都文化科技产业交流推广大会”上,江汉区的文创企业和深圳南山区的科技企业,达成11项战略合作协议,擦出文化与科技跨界融合的“花火”。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江汉,将在这片28.2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搭建起文化繁荣发展的平台,做好文化的挖掘者和传承人,让中华文化在不间断的历史潮流中,兼容并蓄,创新升华,源远流长。

撰稿:熊汉华

编辑:李江东

(部分图片资料由中共江汉区委宣传部、江汉区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1

END

1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 覃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