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女
生日:
项目:羽毛球双打
持拍手:右手
团队:中国女子羽毛球队
现世界排名:女双第1位(2009年第四十八期)
现就读学校: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特点:身材高大,爆发力好, 后场进攻威胁大
运动经历:7岁练羽毛球,12岁进湖北省体工队,15岁进国家青年队,18岁进国家二队女双组,20岁进一队
2011年获得苏迪曼杯冠军主要成绩
2012年尤伯杯冠军成员
2012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亚军
2012年韩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四强
2011年
2011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中国香港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法国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丹麦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伦敦羽毛球世锦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印尼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领奖
2011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第101届 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韩国公开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女双四强
2010年
2010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女双冠军
2010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香港公开赛中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0年广州亚运会羽毛球女子双打亚军(与于洋)
2010年广州亚运会羽毛球女子团体冠军
2010年日本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0年羽毛球大师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0年第22届尤伯杯亚军成员;
德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
2011年韩国公开赛女双冠军
2009年
2009年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季军
第5届东亚运动会(香港)羽毛球女团冠军
第5届东亚运动会(香港)羽毛球女双亚军
十一运会女子团体季军、女子双打亚军(与赵芸蕾);
2009印度世锦赛女双季军(与马晋);
2009马来西来公开赛女双冠军(与马晋);
2009印度公开赛女双冠军(与马晋);
2009年亚锦赛女双冠军(与马晋);
2009年法国公开赛女双冠军(与马晋);
2009年中国大师赛混双冠军(与陶嘉明);
2009年日本公开赛冠军(与马晋);
2009年中国香港公开赛女双冠军(与马晋)。相关采访 双打最高境界的默契是什么?于洋说:心心相映;王晓理说:心有灵犀。
初次相识,两女生互有好感 从2010年9月正式以国羽新组合的身份亮相,到2011年2月底,仅仅半年光景,于洋和王晓理就在两人携手参加的七项大赛中夺取了五个单项冠军,一个团体冠军和一个单项亚军。这不仅让教练员们看到了当初忍痛拆对组建“强强联合”的效果,更增加了姐妹俩并肩战伦敦的信心。
回首往昔,10年之前,相互陌生的两张面孔就曾邂逅于茫茫人海。
2001年的全国锦标赛上,当时年仅13岁的王晓理第一次见到于洋。在她的记忆中,这个“眼睛很大,皮肤白皙,长得非常漂亮”的东北女孩令其印象深刻。在场边观察了一阵子,发现这姑娘球打得也不错,晓理心中暗暗竖起大拇指:她很优秀!对于这幕场景,忘性大的于洋根本想不起半点细节。她只依稀记得,自己是在2004年全国锦标赛团体赛上认识了王晓理。再往后,就一竿子扎到了国家队。
2005年底,王晓理正式进入国家队二队。也是那一年,已经晋升一队的于洋开始和原搭档杜婧在国际赛场展露锋芒——她们击败了当时国羽女双的顶梁柱高崚/黄穗,获得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大师赛冠军。实力上存在客观差距,让于洋和王晓理之间的交流仅限于拉家常、扯闲篇。关于打球,关于人生,基本都归入谈话的“盲区”。
但是,于洋和王晓理却一直彼此欣赏。女孩子之间的“喜欢”,大都很感性,讲不出太多道理:或因为性格相仿,或因为爱好相同,有时候甚至可以因为一句话很贴心便互生好感。她们俩,就属于这种“跟着感觉走”的类型。
于洋有个习惯,与人交往,很重视最初印象。尽管全国锦标赛上的王晓理并没有在她的心中留下太多烙印,但随着晓理进入国家队,两人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闲聊几次后,于洋逐渐感觉,这个大大咧咧、爱说爱闹的湖北姑娘,反倒有着东北女孩一样的豪爽和幽默,亲切感油然而生。而王晓理则觉得于洋始终像个大姐姐,即便是后来加冕奥运冠军,也依然很随和。这种真诚、不伪装的性情正是王晓理最喜欢、最敬佩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保留一切原始的惊艳,当然是美妙的境界。但冥冥之中,命运却为互有好感的于洋和王晓理推开一扇门,引领她们向彼此逐步迈进。
重新配对,小姑娘“三缄其口” 2010年,王晓理早已完成从二队向一队的跨越,这使她和于洋有了更深层交流的平台。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大姐”, 于洋和晓理聊天的内容不再拘泥于“最近有什么新电影”、“哪里开了家新菜馆”、“某某明星又离婚了”等琐碎八卦的话题。当看到晓理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一些失误,热心的于洋便开始主动提醒小师妹。
而这一年,对于国羽大军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不平凡的。5月,女队兵败吉隆坡,丢掉蝉联6届的尤伯杯。痛定思痛,教练组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为了伦敦奥运会,必须拆对重组。考虑到杜婧年龄在增长,伤病在增加,进攻的威胁慢慢减弱,不再适合继续跟于洋搭档,教练组经过研究后,相中了进攻能力和移动能力都出类拔萃的王晓理。女双主教练陈其遒对她们寄予厚望:“如果配合好的话,她俩能形成速度快、压迫感强、进攻犀利的一对组合,会很有特点。”
明确工作重心之后,教练员们开始寻思用什么方式和相关队员交流比较好。无论是于洋/杜婧,还是王晓理/马晋,都已配对多年,彼此谙熟,日久生情。现在突然要把她们分开,肯定会别扭一阵子。况且,尽管从尤杯归来后所有队员都投入到羽超联赛的繁忙中,但整个女队却始终弥漫着一片阴郁气息。因此,潘莉和陈其遒两位教练决定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联赛休战期的一天,潘莉将刚刚返回北京的王晓理单独叫进自己的房间谈心。起初,晓理觉得这次谈话只是“例行公事”,无非是教练员定期了解队员的想法而已。可聊了没几句,她便心生狐疑:说话一向开门见山的潘导今天怎么绕起弯子,语气也没了那股坚定果断劲儿。直到王晓理清楚地听见“如果让你和于洋搭档,你有没有心理准备”时,她终于明白了教练找自己谈话的目的。王晓理愣住了,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虽然此前她或多或少捕捉到一些“风声”,而且自己在联赛中的搭档恰好就是于洋,但真正从教练口中得到拆对重组的信息,晓理还是感觉太突然。
再面对于洋时,一股莫名的压力让她有些透不过气。晓理心里盘算着:这位年轻的奥运冠军即将成为我的新搭档,我会不会拖人家后腿?从前,她是我学习的榜样和目标,也是比赛中的对手,现在转眼变成同伴,我该怎么做才不会让她失望?而于洋也明白:其实晓理开朗的外表之下有颗敏感的心。她跟杜婧有着太多不同,沟通上需要寻找新的方式。
移动:
湖北手机报:发送 HBSJB 到 10658000
楚天都市手机报:发送 CTDSB 到 10658000
湖北惠农手机报:发送 HBHN 到 10658365
电信:
湖北早晚报:发送 CZW 到 1065970107
湖北早晚报短信版:发送 88 到 1065970100
天翼健康生活手机报:发送TYJK到1065926858
联通:
联通手机报-湖北日报:发送 HB 到 106558666
联通手机报-楚天都市报:发送 Z 到 106558226
联通手机报-楚天金报:CT 88 到 10659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