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一体化

更多

关于武汉城市圈的“圈”进思路

发布时间: 2007-12-16 19:23   来源:    进入电子报

陈文科 

  武汉城市圈的“圈”进,应借鉴沿海发达城市圈的成功经验,避免重走弯路,以尽快实现由发展中城市圈向发达城市圈的转变,使其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具实力、最富活力的城市圈之一。
  圈进重点:建设生态城市群,加快“四个一体化”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武汉城市圈的“圈”进目标,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二是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二者缺一不可。武汉城市圈在“圈”进中既要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注意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以建设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群为总体目标。基于这种认识,武汉城市圈“圈”进的重点是建设一个生态城市群,推进四个一体化。
  ——建设武汉生态城市群。与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圈比较,武汉城市圈有着明显的生态环境优势,尤其是淡水资源优势。在武汉城市圈的“圈”进中,要注意吸取沿海城市圈发展中环境和资源严重透支的教训,以构造“1+8”生态安全网,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武汉生态城市群。建设武汉生态城市群要把握四个重点:一是要确立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生态城市群建设目标。分类指导是指将武汉城市圈生态系统大体划分为生态脆弱区、生态开发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三类,并从9市生态环境的现状、特点出发,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分步实施是指分三个阶段(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实现生态城市群目标。二是设计武汉生态城市群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指标体系。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确定的生态城市的三大类28项指标(尤其是环境保护类的11项指标),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武汉生态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三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化。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诸种问题表明,迫切需要改变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结构,向资源消耗少、污染少、附加值高的产业发展,使产业发展生态化。四是要治理并保护大江大湖,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淡水资源。
  ——推进四个一体化。四个一体化是推进武汉城市圈、打造“1+8”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基本方针。具体包括:一是加强统一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二是集聚产业群,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主要是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和轻纺工业,特别是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群、原材料工业及新材料产业群、轿车制造产业群、轻纺及食品产业群,加快发展大武汉的现代服务业。三是加快共同市场建设,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主要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商品市场,进一步推进要素市场的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发展。四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主要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并合理定位“1+8”城市功能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化城市规模结构。
  圈进策略:“1+8”各展特色,错位发展
  与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圈相比,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发展不快,也不平衡。其原因,除了外部环境变化因素外,与各城市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迟缓,未能错位发展、各展特色有一定关系。其突出表现有三:一是从大武汉到其他8市,产业布局或“大而全”或“小而全”,重轻工业一齐上,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缺乏特色。二是产业结构趋同,从工业型城市到农业型城市,无一例外。武汉、鄂州、黄石三市冶金、建材产业结构趋同,重工业产业档次没有拉开,而孝感、黄冈、咸宁以及仙桃、潜江、天门6市主要是第一产业上的趋同,在粮棉油猪鱼蛋和林果茶等方面大同小异,特别是孝感、黄冈、咸宁三市“小马拉大车”,无法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剧了产业趋同。三是中心城区布局呈块状“摊大饼式”的扩大。除武汉外,其他8市城区规模扩大均呈现以老城区为中心的块状扩大。这种传统的城区扩大方式,不利于9市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如果不解决“大而全”或“小而全”和产业结构趋同,不摒弃各城市传统的“摊大饼式”块状发展,那么,武汉城市圈只能在低层次、低水平蹒跚推进,与沿海发达城市圈的发展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为此,武汉城市圈各城市要在以下两个方面重点确定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发展思路。
  首先,要突破计划经济思维定势,坚持“市场主导、发挥优势、合理分工”的原则:一是大武汉要高目标、高定位,跳出武汉,发展武汉。二是周边城市要展其所长,有所放弃,积极主动融入武汉经济板块。三是武汉与周边城市之间要承认差异,不搞人为平衡,发挥比较优势,在产业聚集和产业演进中实行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甚至是梯度发展,力避产业结构趋同。尤其要处理好武汉这棵“大树”与周边“小树林”的关系。从武汉来讲,既要有谋求发展的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又要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融入全圈甚至全国、服务全圈甚至全国的博大胸怀。要通过“降低门槛”、“拆除围墙”,主动融入,积极服务,努力营造武汉城市圈的创业环境、开放环境、发展环境。从周边城来讲,应学习武汉,依托武汉,接轨武汉,发展自己。借鉴长三角城市圈中苏州市摆正位置,以上海为参天大树,发展自己为碧螺春的作法,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优”,不争全能冠军,但争单项冠军;在与大武汉的合作与竞争中,要树立在全局中甘当配角的意识,不去盲目与武汉攀比、急上与武汉趋同的项目,而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为而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城市群的优势结合,分工协作,互利共赢,武汉城市圈也才能不是计划经济圈,而是优势集合圈。
  其次,要突破行政区划的思维定势,抛弃一切从行政区划考虑取舍、进退的做法,实行圈内各市之间、圈内外各市之间一切可能的区域经济合作。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要淡化行政区划色彩,应从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并进,形成“谁有名牌谁当头,谁有优势谁先上”的共识,以极大地发挥城市圈的市场效应。武汉城市圈突破行政区划思维定势,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打破武汉市行政区划的界限,加快武汉与省内周边城市,特别是非武汉管辖县市的合作。二是打破湖北省的行政区划界限,推动武汉与邻省岳阳、九江、信阳乃至长沙、南昌等市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要巩固已有的合作,发展新的合作。■
  (作者系湖北省社科院学术顾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文来源: 编辑:方田)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