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热点聚焦

更多

我第一个看到了武汉新特区

发布时间: 2007-12-13 10:02   来源:    进入电子报

  今天早上3点多,我正在浏览新浪新闻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及时滚动的帖子,当我看到它的时候,我久久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历史和时间都将永远的记得这一刻,2007年12月08日03:12,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一起被国家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刻我激动的哭了。我相信流下了幸福的眼泪的并至我一个人,五年来的期待,五年来的挫折,五年来的期盼,在这一刻都汇成了幸福的眼泪。
  这样的消息传到了湖北,没有人不为此而高兴,为此而兴奋,更多的人的生活也将会因为而改变。武汉城市圈获批新特区,这既是中央给失落已久的大武汉和湖北送来的最大的一份礼物,也是我们大武汉的实力所至。可以预见大武汉的发展将从此加速,驶入快车道。大武汉,大有可为!而且最关键的是可以通过大武汉的复兴从而带动起整个城市圈的欣欣向荣的发展,也可以借机盘活湖北这一整盘旗。“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又一方针。而在此之前的几年时间内,作为中部特大城市的武汉早已经和其周边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城市组成的“8+1”城市圈,其经济一体化建设正悄然提速,而这次获得中央的批复成为新特区以后,整个武汉城市圈将会因为为新特区配套建设的交通、户籍、通信等方面实现真正的融合,携手做大做强。而武汉城市圈率先在中部崛起的话,对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宙时也将成为继沿海三大经济发展区之后的重点发展区。
  而且获批新特区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武汉这些年来的成就的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重视,这是武汉面临的巨大机遇。重庆获批以后,带来的轰动效应和明显的收益让人历历在目。可以预见的是,更多的外来投资将涌向武汉,更多的高级人才也将投身于武汉的建设大潮中,而不再是孔雀东南飞。 这几年以来武汉的发展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武钢二硅钢、神龙二期、东风本田等114个重点项目投产,富士康、中芯国际、80万吨乙烯项目的引进,武汉信息港的建设,东湖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壮大以及汉口、中南两大金融区的成型,无一不是大手笔,尽现大武汉的大气与魄力,也都是武汉探索建立“两型产业”的有益尝试。而这次获批新特区以后,武汉将可以借政策的东风,利用国家给予的利好政策,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原则的指导下,将武汉打造成为我国第四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性大都市圈。由此可以带动长江流域大约1.7亿人的一体化进程,而且还将有利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的结合,从而进一步促进更大范围内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
  最后武汉成功获批也意味着武汉被推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最前端,而武汉城市圈可以借机解决老工业基地摊子庞杂、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等诸多问题,彻底解决这些困饶武汉城市发展和制约市民高品质生活多年的老大难题。加快产业转移,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以此促进武汉城市圈内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的发展。并且这也是我国未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这边的试验效果良好的话,那么我们的成功经验,肯定会被推广到全国普及的,所以说武汉新特区背负着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
  这个梦我们6000万湖北父老乡亲们做了五年,我们也等了五年,在这五年中我们有过兴奋,有过失落,有过兴高采烈的时候,也有暗自悲伤的时刻。但是我们终于等来了,这五年没有白等,梦圆今朝!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中南以南

 

  相关评论:

  cws4748:荣辱不惊淡泊宁静见证崛起 

   一觉醒来,武汉真的成了新特区!

  初闻新区,狂歌狂哭泣

  郑州不敌武汉长沙的根本原因

  武汉城市圈获批新特区,其他8个城市为何反应冷淡      

  新特区,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一种警觉,一个信号

 

  相关阅读


  我第一个看到了武汉新特区
  略谈武汉新区恳请与湖北发展
  真他妈激动!!!!
    一觉醒来,武汉真成了试验区
  
  专题阅读


  特区不特,关于武汉新特区的深层次分析
  作者:无边落寞
  新特区就是一定范围内的,或者武汉新区,或者武汉光谷,现在国家把这些都推翻了,搞了个不痛不氧的鸡肋.成都重庆我也没看到有多么兴奋,结局不过如此.武汉上不上,我倒觉得无关紧要了,不管是第四批还是第五批,没有什么意义.但是长株潭不是这样,他们可能是要行政体制上的创新,突破行政障碍,如果得到,这个含金量应该超过武汉成都和重庆,因为长株潭三市真正突破了行政壁垒,可以说将是武汉的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谈武汉落选第三个新特区
  作者:ok168
  首先武汉内部都不能统一意见,搞个新区还东一块西一块的,就不要说省内和中部会有不同的声音了,本来大家都知道,也清楚,以长江,汉江两江为边面积包括汉阳,蔡甸,汉南的大新区最具操作性,也最能发挥出新区整体优势,可是大家都希望新区到自己现在所在的区,最后为了折衷搞的东一块西一块的所以落选是必然的,不要又说什么国家不重视了,中国好像还没有那个新区是这么东拼西凑的,还有就是现在大家一点都不提三镇均衡发展了,所有的好政策什么的都跑到武昌去了,完全一跛脚发展态势.我想大家应该以武汉的整体发展和湖北的全面发展目的来筹划,新区在武汉的那里都会带到武汉的发展,不能一门心思打自己的小九九
  请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作者:greenfox
  可是,很可惜的是我们在这次的竞争中失败了,什么原因,咱们都不知道:或许是我们申请的思路不对,或许我们人心还不够一致,或许我们诸多老百姓的思想还不符合试验区这样的土壤、再或许我们本身还没有到被国家推上规划的阶段……
  全国各地申请"新特区"最新动态
  作者:无边落寞
  有意申请“新特区”的地区有:重庆、四川成都、湖南长株潭、湖北武汉、安徽合肥、广西北部湾、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新疆乌昌行政区、内蒙呼包区、辽宁沈阳沈北新区、黑龙江哈大齐工业走廊、广州开发区、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浙江杭州和台州,以及河北曹妃甸。
  我个人分析批准武汉试验区的若干方案
  作者:bobo198191
  选定武汉全境进行试点,如果这样那么就不大可能是综合性试点,因为那样比上海天津的标准还要高这种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这个方案的关键在于选择试点的范围和政府的操作,如果这几方面到位的话取得的效果甚至在某些方面有可能超过上海天津,如果国家没有一二种打算的话,我相信武汉现在争取的肯定是这种方案!
  俞正声同志对武汉雄心勃勃争当“新特区”表示支持
  俞正声同志对武汉申请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表示支持。他说,武汉还需要有新的独特之处,比如,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能否探索出一个好的办法,这将在全国范围是一个突破。
  武汉等地有望成为第四批综合改革试验区
  据本报记者了解,尽管武汉市已被纳入设立下一个综改试验区的范围,但武汉市报请到国家发改委的试点方案思路,被认为“没有把准武汉的脉,需要进一步修改试点方案思路”。
  “如何管理现代大城市,这是武汉市可以尝试的空间。”据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透露,有关部门希望武汉在探索“大城市管理体制创新”上有所想法和谋划。
  竞争第三新区失败,武汉现在就应当着手应战下一个五年
  作者:Cathayan
  湖北没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劳动力以及拉动消费的需要),没有成系统的二级城市让武汉成为海上孤岛,没有办法形成产业链。缺乏强大的媒体力量,武汉城市、文化、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提升就没有好的渠道。中部现在可以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乱世),竞争相当的激烈和混乱。
  武汉要是申新被批,我并不看好武汉大有作为
  作者:芳草地
  1.政府职能部门(最高领导除外)管理水平不高,无紧迫感使命感,城市管理、市民得引导教育做得不够,大话说的多,细致的、具体的做得少。等、要、靠的思想观念还很重。2.城市规划并不合理,交通问题一大堆,欠帐太多,几个窗口路段问题总解决不了,目前在建的道路、立交完全是小家子气,没有一点一次性解决的宏伟气势,好像过几年不行了再拆。很多景点、建筑、道路、公共设施很粗糙。
  发改委官员:重庆成都新特区和以往特区区别很大
  成都和重庆同时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以前的老特区究竟有哪些不同?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在此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有六个不同。首先,理论依据完全不同。其次,现实背景完全不同。第三,动力来源完全不同。第四,发展途径完全不同。第五,保障条件完全不同。第六,工作重点完全不同。
  
  ·“两型社会”七大关键词
  ·湖北省社科院院长赵凌云:武汉“新特区”新在哪里?
  ·中部需要武汉这个龙头——中部五省学者看武汉“新特区”获批
  ·伍新木:试验区就是让你大胆去试武汉城市价值将大大提升
  ·武汉市发改委主任龙正才:加速推进中部崛起战略
  · 武汉新特区与长株潭为何一起批?
  武汉新特区·行动
  · 武汉今日制定详细实施方案
  ·关键词一:资源节约型 资源节约向何方发力  隔墙送水:循环经济的样本
  ·关键词二:环境友好型 先铸环保盾,再造聚宝盆  高能耗企业逐步退出城市圈
  ·关键词三:武汉城市圈 [产业]进出之间,武汉产业在升级;[交通]城市圈内出行渠道会更多;[通信]城市圈内打手机更优惠; [房价]房价难再次跳涨; [就业]劳动力流动将更顺畅; [农业]九城市将共享产业资源; [准入]“圈”内企业可望冠名“武汉”
  武汉新特区·申报历程
  · 四年六闯关 跻身新特区
  ·从“民营经济试点”到“两型社会”
  武汉新特区·媒体评论
  ·是机遇,更是考验
  ·武汉,我们赢了!

        

 

            
(本文来源: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