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湖北经济

更多

卓立一个“自”:恩施自治州发展考察之一

发布时间: 2009-06-08 17:38   来源:    进入电子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

  图为:蓝天白云下恩施经济开发区一角。(通讯员 沈祥辉 肖常军 摄)

  民族区域自治,这是恩施州最大的特点。
  地处“老少边穷”不甘示弱自立自强,这是恩施人的特质。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如阳光雨露沐浴着这片土地;土家苗寨各族干部群众自强不息勤劳的汗水,如滚滚的清江灌溉着这片土地。6月上中旬,正是沪蓉西高速公路恩施境内高坪——吉心段试通车的日子,我们驶上高速路,穿行在恩施自治州24000平方公里大地上,满眼葱茏,无限生机。
  一
  适逢端午,节闲人倍忙。在州政府办公楼,我们等着新任州长杨天然从多个水库检查防洪归来。一落座开谈,杨天然就情不自禁:恩施州建州25年巨变,一切皆缘于党和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亏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恩施州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我省唯一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是国家和省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省委、省政府对恩施这块极具发展潜力的热土寄予厚望。杨天然说,长期以来,全省坚持像全国支援西藏一样支持恩施州的发展。省领导经常来实地调研,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并多次召开产业建设、旅游发展等方面的专题会议,推动民族经济发展。2006年6月,省委书记罗清泉到恩施调研、召开座谈会,要求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建设。今年春,省长李鸿忠在恩施走访一家家农户,提出要发挥资源优势,共创绿色繁荣。
  恩施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最年轻的自治州。州民宗委主任向国成介绍,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成为恩施州摆脱贫困、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1983年建州以来,历届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立法权,结合本州实际,先后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12部自治法规。充分行使民族自治权利,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清江是恩施人民的“母亲河”,是湖北境内从南岸汇入长江的最大支流。保护好清江生态环境不仅对恩施,对湖北,还对整个长江流域显得十分重要。恩施州颁布实施《恩施自治州清江保护条例》后,清江环境保护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清江沿岸恩施、利川等县市加大治污力度,保护清江母亲河。沿途实施集镇污水处理、煤矿污染企业限期治理、污水处理管网工程,使清江的环境保护及其上游的水资源保护力度逐年加大。
  自治政策春风化雨,具体的扶持项目更是让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振翅高飞。恩施州各族干部群众明显感受到,近年来是恩施州得到的民族政策实惠最多、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据州民宗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恩施州有农业、工业、旅游、交通、通讯、城建、环保、恩施机场改扩建工程等120多个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笼子,总投资达300多亿元。省级财政近年财政转移支付达45亿元;省财政和省民宗委支持各类民族资金1.91亿元。
  从2001年开始,武汉市对口支援来凤县,帮扶项目近100个。去年省委、省政府启动新一轮“616”对口支援后,又确定了一批对接项目和帮扶资金。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水布垭电站、恩施机场改扩建、洞坪电站、江坪河电站等许多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改变着山川河流,改变着生产业态,也改变着人民的生活,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民族区域自治,党和国家给了恩施州政策、项目、资金上的重大扶持。
  但风调雨顺,要想取得丰硕成果,也还离不开“人努力”。“国家给了大气候,我们要创小环境”。恩施州委、州政府动员全州各族人民,不等、不靠、不依赖,抢抓机遇,自力更生,打民族牌,唱特色戏,奋发图强,加快发展。
  全州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村宣恩县彭家寨村,发展民俗旅游业,山外游客纷纷到这里领略百年土家吊脚楼群的神奇风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咸丰县官坝村的古老苗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改水、改灶、改厕等“五改”改出环境优美、清洁卫生、团结和睦、幸福文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享受着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带来的欢乐生活。
  被恩施各族干部群众称为“希望工程”的水布垭电站,2002年初开始动工兴建,如今两台机组已相继发电,成为今年前5月全州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的“助推器”。
  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建设,给沉寂、封闭的大山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路基巍巍,高桥入云,隧道穿山,道坡植被蓊郁……人们从身边的突飞猛进看到了恩施面向现代化腾飞的希望。
  恩施州在前进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印。到去年底,与1983年建州时比,生产总值由9亿元增加到210.4亿元,全地域财政收入由0.87亿元增加到31.1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73亿元增加到116亿元(不含铁路和高速公路),超过前50年的投资总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6元增加到2143元。
  在这片土地上,特色经济路越走越宽。在加紧推进优质林果、烟茶、中药材和特色蔬菜4个100万亩基地建设的同时,逐步壮大烟叶、茶叶、畜牧、蔬菜、药材、林果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并在茶叶、药材、蔬菜等特色品牌打造上寻求新突破。同时坚持把工业作为产业兴州的关键来抓,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矿产、特色农产品加工、洁净能源、卷烟、建材、医药化工等六大支柱工业。借民族政策东风,全州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以八峰药化、长友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越做越强,基本形成了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格局。
  基础设施突飞猛进。通讯网覆盖全州,土家苗寨联通世界成为寻常事;电力网覆盖全州,联通华中和西南;通过实施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尤其是“两路”即将建成,恩施航空港和长江巴东港扩建升级全面完成,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广播电视网覆盖城乡,延伸到村;以州城为龙头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商业网覆盖城乡,农村超市兴起。
  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效。2001年以来,全州通过扶贫开发累计减少赤贫人口14万人,减少低收入贫困人口35万人。到2007年底,全州已累计在677个重点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3年来,全州共完成扶贫搬迁15143户60572人。
  近年来,恩施州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化扶贫的经验在全国推广;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模式,被国家农业部誉为“恩施模式”;产业化扶贫经验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和推介;发展电脑农业的经验受到国家民委的肯定。
  初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恩施各族人民备受鼓舞。成就,激励着人们对发展前景、发展速度有了更大、更高的追求。州扶贫办最近又特意向社会发布了一份资料,再次告诫人们:纵向,自己和自己比,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横向,长期受落后的交通、能源等瓶颈制约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与全省比,差距明显且呈扩大之势!经济总量小:全州人口占全省的6.4%,而GDP仅占全省的2.53%;工业比重低;城镇化滞后:城镇化率为22.5%,比全省低23.2个百分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州仍有绝对贫困人口51.97万人,仍有219个村不通公路。州委副书记谭先振告诉我们,经济发展难点,即是工作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就是工作的焦点。困难面前,州委、州政府有决心有信心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着力推进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民族区域自治阳光灿烂。自力更生求发展步伐坚定。一个“自”字,写不尽恩施卓尔风流!我们坚信,随着国家民族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在省委、省政府及省直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通过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年轻的恩施自治州明天会更美好!(记者 蔡华东 吴畏 通讯员 张明)

(本文来源: 编辑:admin)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