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耀 发布日期: [2009-3-9]
摘要:相对于大城市而言,县域产业发展不宜全面撒网、遍地开花,而应走专业化分工的路子,集中力量发展少数几个基础和前景俱佳的优势产业,这样,有利于县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较快形成产业竞争力。再者,优势产业关联度强,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对于县域内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直接或间接经济联系,它的发展具有连锁性,能够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选择和培育好县域优势产业,等于抓住了县域产业的“牛鼻子”,能较快地促进整个县域经济的繁荣。此外,县域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与“三农”的密切相关性。优势产业壮大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会随之加快,可吸纳更多的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经济应当把着力点放在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上。
所谓优势产业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体。地区优势产业的形成,往往与该地区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发展基础、创新能力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对于大城市而言,县域产业发展不宜全面撒网、遍地开花,而应走专业化分工的路子,集中力量发展少数几个基础和前景俱佳的优势产业,这样,有利于县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较快形成产业竞争力。再者,优势产业关联度强,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对于县域内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直接或间接经济联系,它的发展具有连锁性,能够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选择和培育好县域优势产业,等于抓住了县域产业的“牛鼻子”,能较快地促进整个县域经济的繁荣。此外,县域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与“三农”的密切相关性。优势产业壮大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会随之加快,可吸纳更多的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等地,长期致力于县域优势产业的培育,形成了若干个专业化特色显着、产业链条完整、市场规模庞大的优势产业群。如遍布浙江各县数百个纺织、服装、五金、轻工等专业优势突出的“块状经济”,遍布珠三角各县区的以加工贸易为主要特色的专业镇。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也有不少县专注于发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如河北中部安平县的“丝网产业群”、苏鲁豫皖接壤区徐州丰县的“电动车产业群”、山东原国定贫困县临朐的“铝型材和不锈钢产业群”,都已形成不小的产业规模和区域性优势,在较短时间内使本地经济面貌大为改观。
那么,如何培育和壮大县域优势产业?根据县域经济特点和各地实践,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好优势产业。从优势产业的来源看,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对本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资源依托”型;第二种是不依赖本地资源的“无中生有”型;第三种是引进吸纳外地产业落户的“承接转移”型。自身资源富集的县应当把优势资源开发作为主攻方向,确立“资源依托”型优势产业,在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逐步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矿产、能源资源,也包括农业资源。要按照本地的自然、气候、区位等特点,选择最具特色和优势的种植、养殖及其加工业,在优势产业中扶持一批机制好、有竞争力、能够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脱贫致富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引领,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层次,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专业化特色。
对于不具有资源优势或缺乏资源的县,优势产业大多是市场自发力量形成的,但政府也可以积极作为,从市场中发现苗头,选择并引导那些市场前景好、已有一定基础、符合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的产业来重点培育,形成“无中生有”型优势产业。当前,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发达地区的产业调整和转移日益频繁,经济欠发达的县应抢抓机遇,在有选择的承接转移中形成自己新的产业优势。
其次,强化科技支撑,重视品牌带动。县域产业的优势不能长期建立在自然优势条件上,而应当逐步转向科学技术的支撑。因此,一方面要重视县域一级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同时还要借助“外脑”,与大城市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依此解决县域名优产品退化、优势产业“短命”等问题。培育县域优势产业,要重视品牌的力量,把名优产品作为吸纳生产要素的载体和产业集群的标识,把培育名牌加工精品、创建特色品牌,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壮大县域优势产业的重要手段。应当紧跟国内外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适时推出本县区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的农产品加工名牌产品,通过展会、推介会和各类媒体集中宣传报道等形式,叫响县域“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
再次,打造产业集群平台,实行产业链招商。县域优势产业的培育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鼓励和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发展产业集群;同时,把着力点放在自身产业系统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上,实施产业链招商思路。这样既有利于建立以企业和产业间的各种投入品及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实现产业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充分利用,使产业内整体交易成本最小化,也有利于形成专业化规模经济效益和根植性强的地方生产网络。近年来很多产业园区的招商实践证明,园区的产业链一旦形成,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垂直和协作关系的企业前来投资配套与服务,由此带来专业化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最后,改变“让利竞争”模式,提升县域综合服务水平。迄今,我国县域之间的竞争仍然延续以“让利竞争”为主的模式,即在招商引资中竞相出让利益或好处给投资商,以争取外资的一种竞争方式。“让利竞争”与企业的削价竞争相似,是一种初级的、低层次的竞争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让利竞争”模式应当向“服务竞争”模式转型,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的县应成为率先转型的典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升引资质量,更多地在服务水平上下功夫。由“让利竞争”向改善综合环境的“服务竞争”转变,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层次、走向成熟的趋势和要求,也是县域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环境。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区域室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陈耀 来源:经济日报)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