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精辟论述

更多

詹旺民:奋力争当沿江开放开发的排头兵

发布时间: 2009-04-07 09:4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克难奋进  乘势而上

奋力争当沿江开放开发的排头兵

(2009年2月6日)

同志们: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全区三级干部会议。首先,我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致以新春的祝福,祝大家牛年吉祥,工作顺利,阖家欢乐,万事如意!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市县域经济总结表彰大会精神,总结成绩,表彰先进,安排部署2009年的工作,动员全区上下抢抓机遇,克难奋进,乘势而上,科学发展,奋力争当全市沿江开放开发的排头兵!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紧紧围绕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率先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大力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战胜了雪灾自然灾害,克服了多种困难风险,各项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局面。2008年,是近几年来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一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比建区以来增速最快的2006年高4.2个百分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取得了全市第二的好成绩。2008年,是近几年来经济运行质效较高的一年。实现财政收入3.51亿元,增长34.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比建区以来增速最快的2007年高9.1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1.61亿元,增长35%;国、地两税首次双双过亿元大关,工商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均居全市前列。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4.67个百分点。2008年,是近几年来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一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0元,增加1988元,增长18.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96元,增加777元,增长18.86%;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值双双居全市首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廉租住房补贴、雪灾倒房户灾后重建、社会福利工程等一批惠民项目给群众带来实惠。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城镇职工"五险"扩面成效显著,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工作正式启动。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顺利开通。2008年,是近几年来固定资产投入规模较大的一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35亿元,增长40.6%。新引进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71个,协议投资总额60.7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0个。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禹王工业区已正式列入市区发展规划。2008年,是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富的一年。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四城联创"成绩突出,社区建设成效显著,民族、宗教、食品药品监督、安全生产、档案、保密、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2008年,是党建工作得到加强的一年。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开展"五个基本建设"活动,精心组织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纪念活动,圆满完成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狠抓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各级班子坚强有力,基层组织充满活力。人大监督工作得到加强,代表工作明显进步,人事任免依法有序进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充分发挥政协各界人士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加强调研工作,积极建言献策,组织参政议政,促进跟踪问效,政治协商工作成绩显著。民兵预备役、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关心下一代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

  回首2008年,经历的挑战比预料的要大,面临的考验比预料的要严,但前进的步伐比计划的要快,取得的成果比预期的要好。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区域经济在调整转型中保持了较快增长,蓄势后发的态势已经形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政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各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前,我区经济社会正处于增强基础、积蓄能量、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保持更好更快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情况下,破解约束因素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的态势中,实现争先进位发展的难度更加凸显;在城乡群众富民强区的期盼中,增强发展活力的愿望更加浓厚;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实践中,走在前列的呼声更加强烈!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有国家"扩内需、保民生、促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支持,有中部崛起战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机遇,有全球、全国范围内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力量,奋力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全市县域经济表彰大会精神,抢抓中央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区建设和沿海产业转移等重大战略机遇,以沿江开放开发为统领,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加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城乡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克难奋进,乘势而上,奋力争当全市沿江开放开发的排头兵。

  争当沿江开放开发排头兵的内涵是:经济发展要走在前列,社会事业要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要继续优化,各项工作要争先创优。具体任务是:经济发展实现"两争"(争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取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前列),预期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力争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外贸出口增长15%,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5%;社会发展实现"两新"(社会事业有新进步、改善民生有新作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9%,化学需氧量下降2.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部门工作实现"双创"(工作争先创优、干部创新创业),本职工作在全市争第一、服务中心工作在全区创一流,工作机制有新变化、机关面貌有新气象;乡镇街道发展实现"双进"(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在全市进位、特色经济规模进档)。

  刚刚召开的全市县域经济总结表彰大会,安排部署了"大干项目年"活动,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营造全党抓项目、全民上项目、全方位争项目的新格局,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进经济总量大扩张、综合竞争力大提升、县域经济大发展。项目始终是支撑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生态,就是抓财源。不抓项目,不会抓项目,抓不好项目,就会丧失机遇,丧失发展主动权。我们要深刻认识项目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按照"反应要快、出手要准、力度要大、效果要好"的要求,抢抓桥、路、站、港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实施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做到实施一批、争取一批、可研一批、谋划一批,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促进沿江大开发,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大发展。2009年,要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园区建设工程,争当产业集结发展的排头兵

  沿江开发之要在于项目,项目建设之基在于园区。园区建设进程决定着工业化进程,园区建设水平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要按照武汉城市圈"五个一体化"规划,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现代化",以规划为先导,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集结发展为方向,强力推进"一带六区"建设,打造经济增长极。

  加快编制园区和项目建设规划。坚持统筹部署、远近结合、综合协调、相互促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一带六区"建设规划。围绕打造武汉城市圈内的"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加紧编制和完善禹王工业区建设规划,布局园区功能分区,安排园区管网、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加紧做好火车站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园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完善长江岸线开发规划,促进物流作业、造船产业、休闲区域协调发展。当前,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扩大内需的机遇,进一步抓好循环经济、国家粮食储备库迁建、水利排灌等重大项目的立项争取工作。

  加快建设园区基础设施。紧扣构建"两型"社会主题,栽好"梧桐树",加快推进城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公路网络建设,促进武汉新港唐家渡作业区、火车站新区物流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取和实施大型排灌改造工程、巴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改善城区排灌条件。以园区路网、水网、管网、电网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禹王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年投入1亿元以上,拉开2条以上主干路网,同时做好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平整土地,做好承接项目落户工作。加快推进火车站经济开发区路网、水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污水处理厂动工建设,优化承接化工产业的硬件环境。抓紧建设黄州工业园路口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年内投入运营,继续做好园区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工作。

  加快培育园区产业集群。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将武汉的产业优势、科技优势、物流优势与黄州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结合起来,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培育医药化工、高新材料、物流产业和船舶制造等四个百亿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黄州火车站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定位优势,以力诺、远大、武汉有机等企业为重点,全面承接武汉化工项目落户火车站经济开发区。抓紧实施济氏药业、奥德赛化工园、强龙化工等一批重点化工项目,加快培育医药化工产业集群。组织开展园区合作、校地合作、区域合作,大力发展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着力推进公铁联运、水水联运、水陆联运,加快发展物流产业,推进唐家渡作业区建设,形成以黄州为中心、覆盖鄂东的百亿物流体系。加快发展造船产业,鄂海造船项目一期工程年内建成投产,启动南华二期工程项目,力争再引进1-2户重点造船项目落户,年内形成20万载重吨的生产能力。促进黄州工业园路口工业区项目建设,力争所有入驻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发挥市区共建、设施共享、产业共聚优势,推进东西湖、南湖工业园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创新园区经营管理体制,适时建设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的园区开发公司,促进园区自主开发,自主经营,科学发展。着力探索和争取园区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促进园区管理部门利用土地经营收益滚动开发,快速开发。采取国有土地资源评估入股方式,增加国资公司注册资本金规模,做实园区融资平台,扩大运用开发性金融资金规模,支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园区开发公司采取土地使用权出让、股权置押、股份经营等方式,加强与大财团、大园区、大企业的合作,增强融资能力,扩大投入规模。依托武汉城市圈品牌资源,采取土地入股、租赁经营等方式,引进客商合办工业园区或建设园中园。

  二、推进强村富民工程,争当农村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坚定不移地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围绕兴工、强农、增收、富民,推进强村富民工程,力争到2009年底,全区年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的村级组织达到5个以上,过50万元的村级组织达到20个以上,过10万元的村级组织达到50个以上,消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

  着力推进工业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黄州发﹝2008﹞2号文件精神,继续抓好50个工业村建设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做到不松劲、不放手、不非议,严格奖惩兑现,确保城中村、城郊村、园区周边村、集镇村村村有规模工业,提高工业产出占村级产值的比重,逐步实现工业税收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体。要探索工业村建设的新途径,支持工业用地资源不足的乡镇街道集中所辖村(社区)资源,在符合总体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在工业园区联办乡镇工业集中小区。鼓励各村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入驻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各村工业企业推进技术进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竞争能力。

  着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力争每个乡镇有1-2个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实现产值过亿元。突出蔬菜、水产、畜禽、奶牛等四大品业,培育壮大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争创全省蔬菜大县、水产养殖大县、奶牛养殖大县。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好土地规模经营工作,建设农产品基地,扩大产业化规模。促进永通食品、康尔达公司项目投产达产,实施农超对接工程,培育壮大六福湾、杨孙等十大蔬菜基地,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组建10家以上村级蔬菜协会,巩固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落实支持奶牛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宏达北斗、陶财农庄、华窑奶业等3个千头牧场扩规达产,力争再引进新建一个千头奶牛牧场。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兴农。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申报和实施国家科技进步项目。积极争取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排涝灌溉条件。支持和鼓励农民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建立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测等公共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支撑土地向特色产业集中、向种养大户集中、向高效农业集中。

  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坚持发展生产增收和落实政策增收相结合、生产经营收入和资产经营收入相结合、农业经营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相结合,全方位拓宽收入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折不扣地落实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家电下乡、粮食收购保护价等各项惠农政策。加大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培训力度,巩固和扩大外出务工规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发展劳务经济增收。鼓励农民合资、合作兴办产业化项目,按股取得分红增收。加强对涉农负担管理,严格执行涉农收费"一事一议"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程,争当全民创业的排头兵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格局加快调整,承接产业转移蕴藏着重大的发展机遇。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激发各方面的创业创新活力,走增量型、吸纳式发展道路,引进一批骨干项目,发展一批产业项目,推进一批创业项目,促进全民创业上新水平。

  招商引资要上台阶。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关键是要抓财源建设;扩大财源建设规模,关键是要抓产业项目。所有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有参与服务招商引资的责任,都要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每名领导干部一届任期之内至少引进一个重点工业项目,每个局级机关、每个乡镇组织每年至少要引进一个招商引资项目,每名党员、干部每年都要在招商引资方面有所作为。坚持走产业招商的路子,依托四大产业集群招商,促进产业集结发展,培育区域产业特色;坚持走规划招商的路子,切实将项目选择、产出规模、相关要素纳入可控范围之内,增强招商引资的主导性;坚持走专班招商的路子,舍得安排最优秀的干部、用最主要的精力、集中必要的财力从事招商引资工作,提高招商引资的质效;坚持走以商引商的路子,广集信息,广结客源,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坚持走安商扶商的路子,"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出台政策要看是否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推进工作要看是否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安商扶商要看是否有利于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确保引进一个,落户一个,成功一个,发展一个,带动一群。加强对招商引资的考核工作,对未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取消年度综合奖的评奖资格。

  回乡创业要上档次。黄州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多年来,一批批学子到高等学府深造,一批批创业人员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打拼,一批批务工人员到开放地区从业,他们掌握了先进的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可观的资金、信息、客户资源,是宝贵的创业资源。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前沿的产业来黄州集结、吸引先进的技术成果来黄州转化、吸引高端的人才来黄州发展,提升回乡创业的档次。加快构建创业支撑体系,多方筹资推进创业孵化园建设,打造承接科技成果转移的创业基地,促进黄州外出求学成功人士及各方面的创业人员来黄州创业。要化民工返乡之危为回归创业之机,组织引导外出务工回流人员领办、创办各类企业,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创办新型工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商贸物流产业,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拓宽回乡创业领域。

  全民创业要上规模。着力打造创业平台,推进创业园区和特色街区建设,激发创业活力。紧紧围绕发展黄州特色经济,引导创业人员围绕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创办各类企业。今年全区新增私营企业户数力争突破20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力争突破2000家。充分利用黄州区位和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高度重视发展旅游、餐饮、服务产业,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和领域,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经济,鼓励各类创业主体以资金、技术、实物资产等各类生产要素入股联办企业。引导各类创业主体建设专业化基地,促进产业化协作,发展合作经济。

  继续优化创业环境。要着力打造"低成本、快回报、讲诚信、优服务、零障碍"的服务品牌,以一流的服务环境吸引投资者,支持创业者,服务发展者。严格实行涉企检查准入制度、涉企执法审批制度、园区集中管理制度、企业宁静日制度,严格禁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降低涉企行政性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进一步加强法制环境、治安环境、信用环境建设,着力打造诚信黄州,坚决兑现各种承诺,坚定投资者信心。

  四、推进企业成长工程,争当规模工业发展的排头兵

  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突出扶优扶强,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力争全年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商贸企业1户以上,年产值过5亿元的工业企业(企业集团)达到1户以上,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以上,规模工业达到110户以上。

  放手发展各类企业。坚持大中小、高中低、轻与重、农工商一起上的原则,让一切创新创业的源泉充分涌流,激发各类要素办企业。坚持多元发展企业,鼓励内资外资兼顾、引资民资同行、区直乡镇并举、社区村级组织联动,放手支持一切投资主体办企业。坚持多头发展企业,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兴办加工制造企业,兴办黄州蔬菜、黄州萝卜、黄州水产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兴办商贸连锁经营、物流等流通体系分包、加工企业。着力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和社区商务发展,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坚持多极发展企业,鼓励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的企业入驻园区集结发展,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毗邻原料基地发展,鼓励各类加工型企业按业主所在地、原料所在地或市场所在地就地、就近发展,鼓励各类商贸服务企业在特色街区集结发展。

  支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采取一次性奖励、财政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促进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支持企业推进技术进步滚动盘大,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激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实现扩大再生产。支持企业采取股份合作方式集结盘大,促进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产品相同、地域相近、市场相连的企业,按出资规模组建股份合作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集并做大,提高企业集中度。支持企业围绕产业链条集约盘大,鼓励骨干企业采取控投、参股、租赁等方式,组建集团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重组生产要素,提高整体生产规模。推进"双百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促进黄商贸易、武商量贩、七一商场等商贸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当前,要把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作为关键举措来抓。加强政银企三方合作,鼓励各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促进共同繁荣,实现银企双赢。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搭建融资担保平台,做大做强区资产经营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积极搭建多元化融资平台,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组建工作。

  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着力培育彰显时代精神、体现黄州特色、勇担社会责任、富有进取意识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申请商标注册,争创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名牌商标和出口品牌。遵循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推进企业组织开展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安全认证,对生产出口产品和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安全的企业实行质量、安全认证全覆盖。企业家是我区加快发展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造就一批会经营、善管理、有素质、富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队伍。要尊重企业家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诚实守法创造的财富。推进企业营销人才队伍、科技人才队伍和技能员工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信用企业建设,引导企业争创等级信用企业,提高企业公信力。

  五、推进生态建设工程,争当建设"两型"社会的排头兵

  唱响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主旋律,着力探索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路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让蓝天白天永驻、绿水青山常在、新鲜空气永存,实现持续发展。

  加强主体生态功能区建设。以重点地域为龙头,以流域为纽带,推进白潭湖风景区、禹王工业区、叶路洲生态区,长河流域、滨江区域、京九铁路带生态项目建设,构建以点连线、点面结合的生态系统。突出主体生态功能区建设,抓住"两型"社会建设主题,配套做好禹王工业区生态环境的规划建设工作。开发利用白潭湖丰富的水面资源,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区、功能齐全的生活区和休闲旅游生态区。实施叶路洲电网改造项目,推进叶路洲开发建设,打造滨江休闲旅游区。积极争取和实施长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修复、城区生态湿地建设项目,建设城区生态主动脉。促进滨江森林公园改造升级。做好京九铁路沿线区域的生态保护工作。加强和改进绿化工作,巩固和提高城区森林覆盖水平。

  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坚持环境保护第一的原则,坚决将能耗高、污染大、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拒之门外。加强对工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工作,促进新建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企业"三废"达标排放。全面落实节能环保政策,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做大做强,促进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和改进节能减排工作。力争路口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今年建成投产,启动火车站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争取禹王工业区污水处理厂立项,提高园区环境保护水平。

  着力优化美化生活环境。扎实推进"四城联创"工作,加强和改善"门前四包"、"庭院三包"工作,改造硬化背街小巷,建设公共绿地,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加快推进乡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今年所有的乡镇和80%的村要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农村通村公路、供水、排水、垃圾清运等工作,强化农村建房管理,严禁乱搭乱建、随意建设。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加强当家塘治理。促进农村家禽家畜饲养小区建设,推进牲口集中圈养。鼓励乡镇集中建设垃圾填埋场,组建保洁队,保持村镇整洁卫生。

  六、推进民生保障工程,争当和谐社会建设的排头兵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手段,保障民生是根本目的。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区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办好政府实事,最大限度地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着力改善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采取政府指导就业、市场中介就业、促进创业就业等方式,进一步夯实就业平台,扩充就业容量,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000个。支持企业发展生产,难中求进,鼓励企业担当社会责任,在经济危机时期不裁员、不减薪。加快推进乡镇文化站、社区"市民学校"、农村"农家书屋"建设,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化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文明黄州建设。巩固基础教育,提升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终身教育,建设满意教育。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5%以上。加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推进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实施区人民医院改造工程,新建中医院技术楼,让城乡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加强城乡体育健身场地建设,发展壮大健身队伍,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加强和改进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通村公路、农村信息工程建设。

  着力化解民忧。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启动农村社会化养老试点,推进城乡群众养老保障全覆盖。完善城乡救助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做好廉租住房补贴发放工作,加强廉租住房建设和安居工程建设。健全大病医疗救助、五保供养制度,提高福利院建设水平。深化社区"八个一"工程建设,着力打造"文化型、文明型、服务型、和谐型"社区,争创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

  着力维护民安。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各种形式的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司法公正,破解执行难题。完善应急处理体系,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抗灾工作,及时有效处置各种突发性事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严防重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今年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之年。我们要按照省委的统一要求,抓住学习活动契机,着力查找分析问题,精心设计实践载体,扎实开展学教活动,推进沿江开发上层次、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加强思想建设,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念。要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把握方向而不迷失方向,驾驭全局而不丧失全局,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要紧扣发展主题,始终将加快发展作为增强实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金钥匙,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掌握根本方法,在统筹兼顾上下功夫,特别要统筹处理好八大关系,即统筹处理好目标、路径和举措的关系,发展、稳定和民生的关系,继承、坚持和创新的关系,三次产业的关系,争取国家投资、促进招商引资和激活民资的关系,速度、效益和后劲的关系,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关系,工作部署、督办和考核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掌握推进科学发展的方法,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基层组织处于基础地位,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石。以"五个基本建设"为主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加强村级"两委"班子的学习培训工作,按照建设"思想政治素质强、经济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本领强、推进新村建设保障强"的要求,打造高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为建设强村富民工程打下坚实基础。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围绕调动党员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因企制宜地开展党务活动,努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深化"党员目标责任明白卡"活动,使党员明白自己该做什么,群众明白党员在做什么,社会明白党员做了什么,加强自律和他律,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推进科学发展的水平。要提升谋划发展的能力,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发展机遇,从长远着眼,从整体着眼,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工作机制,推进科学发展。要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对涉及到民生的重大问题,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理顺群众的思想,疏导群众的情绪,争取群众的支持,赢得群众的配合。要提升舆论引导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平面、电视等媒体,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区委、区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及时传递政策工作信息,及时说明重大突发性问题,牢牢把握宣传舆论工作的主动权。要提高廉政建设的能力。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坚决在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着力建设腐败防控体系,解决腐败案件高发易发问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看到机遇是智慧,抓住机遇是本领,运用机遇是能力,科学发展是水平。发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切实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智慧体现在抓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在抓落实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实践科学发展观、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业发展等方面亲力亲为,作表率,树标竿。抓发展、抓落实要从区四大家领导做起,进一步健全区四大家领导联系工作机制,加强区委常委"八个一"联系机制,继续实行区四大家领导招商引资"321"目标责任制,实行重点工业村建设目标责任制。着力推进部门"双创"工作,振奋精神,奋发有为,把目标定位在全市创一流上,把智慧运用在创新上,不看起步看进步,不看基础看发展,以实际行动为争当沿江开放开发的排头兵作出更大的贡献。着力促进乡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综合考核排名在全市进位、促进辖区特色经济提档升级。强化一抓到底的责任意识,在区直机关组织开展"十佳三差"评选活动,建立"有所为"的工作机制、"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和"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使每件事都有专管之人,每个人都有专管之责,工作一项一项落实,问题一个一个解决。

  同志们:老牛倍惜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让我们以拓荒牛的气概、老黄牛的品格、孺子牛的精神,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学习、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争当沿江开发的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yiming)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