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聚焦团风

更多

湖北日报:县域经济发展“黄冈现象”探访之真抓实干第一条

发布时间: 2009-04-14 09:43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荆楚网消息 :发展措施千万条,真抓实干是第一条。黄冈的跨越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干部真抓实干。
  3月22日是星期天,团风县却在召开项目建设碰头会。为何在双休日研究工作?黄冈市委常委、团风县委书记孙璜清说,这些年来,团风的干部每个星期能有一天休息时间就不错了。团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县,如果按部就班抓工作,与发达地方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要实现赶超发展,唯有超常规付出,靠苦干、实干。
  黄冈各地的干部,大都习惯了“5+2”、“白(天)+黑(夜)”的工作节奏,有一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武穴、蕲春的工业园区建设工地上,由机关干部组成的项目服务专班人员,在简陋的工棚里办公。他们不分工作日、假日,天天守在现场抓协调。
  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说:“任何工作,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没抓;抓抓停停,等于白抓。抓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比精神、比气魄、比激情。黄冈的发展等不得、慢不得,要急、要争、要抢!”
  黄冈促各级真抓实干,一靠“带”,二靠“逼”。
  机关带基层。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下级做到的,自己先做到。黄冈提出“三抓三带”工作法,即抓市区带县市,抓本级带下级,抓机关带基层,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
  “三抓三带”是地改市后工作方法由虚到实的转变,也是壮大市区龙头的要求。既然黄冈地区改成了黄冈市,就应该重视中心城区的发展壮大。从而要求市直干部不能像过去那样,满足于简单的上传下达,要把工作着力点转移到抓本级发展上来。市长刘雪荣说:市区发展好了,对县市才有说服力;龙头起来了,对县市才有辐射力。
  黄冈市级抓招商、抓项目服务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给县市以启示。2002年,黄冈提出“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后,最先引进大项目的是市直。
  领导带头抓项目。市“四大家”领导带头抓市区经济,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当表率。市委常委建立了“十个一”联系制度,引领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坚持“一线工作法”,即领导在一线工作,思路在一线形成,决策在一线作出,问题在一线解决,办点示范,以点带面。招商,黄冈主要领导亲历亲为,重要客商直接接待,重大项目直接洽谈。一次,黄冈招商小分队在厦门与客商谈判处于关键时刻,需要市领导出面。市长刘雪荣得知后,在百忙中挤时间飞赴厦门。
  市委书记刘善桥多次抽空到市直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微服私访。有次,他去招商项目振达钢管工地,因土地附着物影响到开工,投资方负责人正在生气。刘善桥立即招来相关区、街办、村三级“一把手”,现场为客商排忧解难。
  黄冈各县市、乡镇的领导也带头抓招商,抓项目。蕲春是“教授县”,在外事业有成的学子不少。县委书记熊长江多年来把这些在外企业家当亲戚走,年关一一拜访,平时经常电话问候,客人回家乡他自己到高速公路出口迎接。书记的真诚感动了不少蕲春游子,汪潮涌、黄凤金、张根凤、丁志坚、游保林等一批蕲春在外人士陆续回到家乡创业。
  开展“十佳三差”评比,逼部门转作风。经济发展离不开软环境。黄冈要求围绕“企业本位”,各职能部门规范执法,创新服务。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黄冈市直及多数县市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佳三差”评选。评比力求公开、公正,以下评上,以民评官,让市场主体评执法单位。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代表、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代表参与投票测评。在分值设置上,群众票占主要权重。
  从其他地方经验看,评“十佳”好说,评“三差”却拉不下情面。黄冈敢动真格,不仅评出“三差”,还予以公开。对“十佳”单位公开奖励表彰,并到省城向对应的上级部门送去喜报。“三差”单位当年评先评优一票否决。评好又评差,社会反响强烈,促使市直各单位认真转作风,抓服务。
  开展竞赛活动,逼各地抢前争先。从2006年起,黄冈在县市区之间开展以比总量、比增幅、比人均、比项目、比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比学赶超、争强进位”竞赛活动。3年来,他们坚持一个季度召开一次县域经济现场会,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同时制订县域经济考核办法和奖惩办法,年底结硬账,奖到眼红,罚到眼红。对综合排名前三位和进位的县市区“四大家”领导成员进行奖励,对退位的县市区“四大家”领导成员扣除目标保证金,以示鞭策。
  压力逼出动力,逼出各地破解土地、资金瓶颈的新思路。罗田是山区县,在2007年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中位次靠后。但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发图强,掀起开放开发新高潮。2008年,他们投入亿元资金开山劈岭,将工业园区面积由不足1000亩拓展到5500亩,并规划了绿色食品、医药化工、回归创业等专业园区。
  黄冈每季度召开的县域经济现场会只开一天,主要是看现场,看新的增长点。谁发展的更好更快,实地参观,一比较就知道了。代表们参观现场时,市委书记刘善桥、市长刘雪荣经常即兴评点,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
  “比学赶超、争强进位”竞赛活动,激发了各地抓发展的潜力。10县市区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特色路,努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品牌。
  武穴市内抓本土企业壮大,外抓招商引进,全力打造五个50亿元产业。全市现有亿元企业11家,成为全国最大的核黄素生产基地、华中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湖北省最大的柴油机生产基地和鄂东地区最大的造船基地。
  蕲春县在打李时珍牌、推动医药产业强劲发展的同时,近年来又抓出了陶瓷、节能灯具两个新的产业集群。去年,蕲春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9家,当年新增41家,速度居黄冈第一。全县有5家企业进入全省“双百企业”行列,10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5家企业税收过千万元。
  团风县过去工业基础几为空白。他们“无中生有”,招商引进钢结构产业集群,成为中部最大钢构基地。全县共投产、在建及签约钢构及其相关产业项目26个,总投资39.06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8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年利税6亿元,可安置就业人员1万人。
  麻城市近年来以企业改制、技术开发、产业升级为重点,再造汽配产业优势。全市有规模以上汽配企业27家,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红安县引进娃哈哈、上好佳、雨润等知名品牌企业,食品工业集群呼之欲出。浠水县重点建设洪山、散花、荷花湖三个县办工业园和巴河、兰溪、团陂、清泉四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龙头、以重点乡镇为支撑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英山县着力盘大盘强怡莲阳光、梦丝家、雍华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出拥有12家成员企业、系列产值规模突破20亿元的茧丝绸产业集群。黄梅县搭建招商平台,加快四个工业园区建设,已形成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黄州区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打造医药化工、循环经济、造船、物流4个百亿元产业集群。(来源:湖北日报 胡思勇 陈启海 胡祥修 董友胜)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曲思玮)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