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第三只眼看武穴

更多

武穴、阳新、瑞昌县域经济比较及思考

发布时间: 2009-04-09 10:53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武穴、阳新、瑞昌是相互毗邻的省级“口子县(市)”,同处长江中游,相同的地理位置,相似的发展条件,由于不同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导致其县域经济不尽一样的发展结果,本文就阳新、武穴、瑞昌两岸三地的县域经济进行比较分析,以求在比较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经验,为加快阳新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阳新、瑞昌同处长江中游南岸,武穴位于长江中游北岸。阳新东与武穴隔江相望,南与瑞昌接壤;瑞昌东与武穴隔江相望,北与阳新为邻。武穴位于大别山南麓,鄂东边缘,素有“入楚第一门”、“鄂东门户”之称。

  (二)人口:2007年末,阳新、武穴、瑞昌的总人口分别是98.28万人、74.73万人,43.5万人。阳新、武穴、瑞昌的人口密度分别是每平方公里353人、每平方公里626人、每平方公里306人。

  (三)国土面积:阳新的国土面积是2783平方公里,国土构成为“五山两水三分田”;武穴的国土面积分别是12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5万亩,水面面积21.9万亩,山林面积31万亩;瑞昌的国土面积1423平方公里,国土构成为“七山半水分半田”。

  (四)城市化率:阳新的城镇化率为23%,武穴的城镇化率34.5%,瑞昌的城镇化率为43.9%。

  二、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比较

  (一)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

  2007年,阳新地区生产总值78.56亿元,武穴、瑞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65亿元、34.25亿元,阳新比武穴、瑞昌分别多13.56亿元、44.31亿元。阳新的地区生产总值处于领先地位。

  2007年,阳新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3.5:42.8:33.7,武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30:38.5:31.5,瑞昌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7.2:61.8:21,从三次产业结构的构成来看,阳新的产业结构优于武穴,劣于瑞昌。但从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看,2002至2007年的五年间,阳新的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上升1.4个百分点,上升5.4个百分点,下降6.8个百分点;武穴的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上升6.1个百分点,下降3.21个百分点,下降2.89个百分点;瑞昌的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下降5.8个百分点,上升18.1个百分点,下降12.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效果应该是瑞昌最好,阳新次之,武穴最差。

  2007年与2002年相比,阳新生产总值增加33.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7%;武穴生产总值增加29.66亿,年均增长率为13%;瑞昌生产总值增加19.58亿,年均增长率为17.6%。瑞昌的发展速度最快,武穴次之,阳新最慢。

  (二)地方财力

  2007年,阳新、武穴、瑞昌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2.33亿元、2.7亿元、2.14亿元。从总量看,武穴财政实力最强,阳新次之,瑞昌较弱;从人均数看,阳新、武穴、瑞昌分别是237元、361元、491元,阳新最少,武穴次之,   瑞昌最高;从增长速度看,阳新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与瑞昌不相上下,而略高与武穴,2002至2007年,阳新、瑞昌、武穴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2%、18.4%与15.7%。

  (三)规模以上工业

  从企业个数看:2007年末,阳新、武穴、瑞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有79家,106家、82家,比2002年分别增加27家、56家、37家,企业个数增加最多的是武穴,其次是瑞昌,阳新最少。

  从工业产值看:2007年,阳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0.43亿元,武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4.76亿元,瑞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08亿元,阳新处于武穴与瑞昌之间。

  从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看:2007年与2002年比,阳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7倍,武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9倍,瑞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4倍。阳新的增长速度高于武穴而略低于瑞昌。

  (四)经济的外向度

  从出口总额看:2007年,阳新的出口总额为546万美元,武穴的出口总额为7547万美元,瑞昌的出口总额为1627万美元。阳新经济的外向度是最低的,阳新的出口总额只有武穴一十四分之一,难望其项背;与瑞昌相比,也差了一大截,只有瑞昌的三分之一。

  从外向经济的发展速度看:2007年与2002年比,阳新和武穴旗鼓相当,出口总额都是增长近4倍,但必须清楚阳新是低水平(基数低)的增长;瑞昌的出口总额增长了15倍,独占鳌头,发展势头强劲,大有后来居上赶超武穴之势。

  (五)消费需求

  阳新、武穴、瑞昌三县市的消费需求,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消费需求势头上看,都是武穴站在前列,阳新居中,瑞昌殿后。2007年,武穴、阳新、瑞昌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完成30亿元、26亿元、11亿元; 2007年与2002年相比,武穴、阳新、瑞昌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分别是84%、79% 和65% ,年均增长率分别是12.3%、12.3%和10.6%。

  (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从投资总额看:瑞昌走在前头,阳新紧跟,武穴靠后。2007年,瑞昌、阳新、武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完成30亿元、28亿元,22亿元。

  从发展速度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排序也是瑞昌、阳新、武穴,2007年,瑞昌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2002年增长近4倍,年均增长37.8%;阳新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2002年增长189.9%,年均增长23.7%;武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2002年增长135.6%,年均增长18.7%。

  (七)农民人均纯收入

  2007年,阳新、武穴、瑞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083元、4013元、4110元,阳新最低,瑞昌最高。但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来看,阳新居中,瑞昌最快,武穴最慢。阳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增长76.3%,年均增长12%;瑞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增长81.6%,年均增长12.7%;武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增长62.9%,年均增长10.3%。

  三、启示与建议

  从最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来看,在阳新、武穴、瑞昌三县(市)中,阳新的发展速度是最慢的。取人之长以补己短,才能实现阳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及建议是:

  (一)坚持发展工业是第一战略不动摇,是保持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的“稳定器”。

  纵观全国百强县市发展历程,都是依靠工业化实现经济腾飞的。三县(市)中,工业发展最好的是瑞昌,其发展的特点:一是块头大,2007年,瑞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每个企业的产值是0.7亿元,阳新是0.6亿元,武穴只有0.4亿元。二是比例高,即工业化水平高,2007年瑞昌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达到57.5%,远远高于阳新和武穴。阳新工业化水平为38.6%,武穴工业化水平为33.4%。三是速度快,2007年瑞昌的工业总产值是2002年的4倍,阳新、武穴分别只有3.7倍和1.9倍。经济的发展日益依赖于工业经济,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武穴工业的发展也有特色,2002至2007年的五年间,其规模以上工业个数在三个县(市)中,增加是最多的。阳新县域经济要实现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的转变,必须紧紧抓住工业化这个核心,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大小不捐,大与多要兼得:认真借鉴瑞昌的发展经验,着力培植龙头企业,把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认真借鉴武穴的发展方式,着力发展规模以上企业,把企业不断做多做强。

  (二)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不动摇,是促进项目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的“动力源”。

  项目是强县之基、增量之源,项目能带来资金、技术和人才,好的项目对增强经济实力提供有力保障,通过项目建设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招商引资方面,瑞昌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007年阳新固定资产投资与2002年相比,年均递增23.7%,比瑞昌低14.1个百分点。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龙头位置来抓,营造全民抓招商,全力抓招商,全年抓招商的浓厚氛围,要加快工业园区的道路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同时还要内外资并举,利用各种形式推荐本土优势项目,激起全民创业的热朝,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

  2007年瑞昌城镇化率达到43.9%,居三地之首,武穴也达到了34.5%,而阳新只有23.0%,分别比瑞昌和武穴低20.9、11.5个百分点。阳新与比邻两地的差距非常明显。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城镇化,没有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扩张,就没有工业化发展,没有城镇人口的发展,就没有商贸市场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不高是制约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城镇化建设成为当前我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集中精力,集聚财力,重点抓好县城建设,以县城建设为龙头,抓好城镇化建设示范。以县城中心区域为中心向四面辐射,打破镇域界限,作好科学长远规划,保持可持续性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城镇建设,坚持优化城市环境,做强城镇经济,为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

  (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一般的发展趋势看,一产比例下降,二产、三产比例上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特征,阳新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二产促三产带一产。

  从2002年到2007年,瑞昌第二产业比重由53.7%调整到61.8%,二次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阳新第二产业比重虽有所上升,比2002年比重提高了5.4个百分点,但增长幅度相对较慢。在工业内部,阳新重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相当大,一直在90%以上,而且这些重工业多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在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下,我们要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大好时机,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延伸产业链,提高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逐步改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现状,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从2002年到2007年,阳新第三产业的比重不升反降,下降了6.8个百分点。一是由于二产催促乏力,三产的发展没有强劲的撑托。二是由于全县外出人口数量庞大,近30万人常年生活在县外,缩小了本土的消费市场。五年间,阳新的第一产业比重上升了1.4个百分点,武穴上升了6.8个百分点,如果跳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来看,武穴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上是卓有成效的,应该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学习,这对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五)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壮大县域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阳新对外经济发展严重不足,与武穴、瑞昌的差距非常大,2007年武穴外贸出口额达到7547万美元,是阳新的14倍,瑞昌外贸出口额达到1627万美元,是阳新的3倍。而实际利用外资方面,阳新也落后于武穴,2007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15万美元,未占到武穴实际利用外资的五分之三。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阳新县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政策引导,龙头带动,把苎麻制品和化工产品出口作为外贸出口的两条主渠道,着重培育远东麻纺和晨天化工两家龙头企业;搭建平台,拓宽渠道,为企业寻找商机;争取政策性资金,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为未获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办理相关手续。通过各种方式,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迅速壮大阳新县域经济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刘畅)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瑕侀椈鎺ㄨ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