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聚焦武穴

更多

武穴市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解读

发布时间: 2009-04-27 15:57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图为:湖北广济药业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黄冈市首家上市公司,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是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单位,核黄素生产工艺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导产品饲料级核黄素VB2产销量居世界第一,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8年实现经营收入近5.6亿元,实现税收近1.3亿元,完成出口创汇4981万美元,是湖北省出口创汇大户。

  图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磷化工、硫化工、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机械等生产,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是黄冈市经济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公司拥有深水港码头11座,年货物吞吐量达1000万吨。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化工500强荣誉称号。

  广济药业50吨β-胡萝卜素、祥云红阳湖新厂区、华新武穴水泥低温余热发电、亚东水泥150万吨生产线、金佰利7万砘啤酒生产线、开阳星和新华夏造船等一批大的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实施;生物质发电、L-乳酸、华新水泥三期、玉柴多菱扩规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元至三月份,武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达到95%,医药、化工、建材、机械、船舶制造等五大产业产销恢复性上升,广济药业VB2销售回升,由上年三季度的每月100吨左右上升到现在的160吨,全市工业经济在金融危机中实现了“开门红”。据了解,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08年,全市完成GDP87.75亿元,财政收入8.2亿元,综合实力在黄冈夺得“三连冠”,并成功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湖北日报》4月16日刊发通讯《“武穴模式”涌大潮》,全面报道了武穴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验作法。)

  武穴市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探寻其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之路,“六个一”的作法彰显了武穴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条路子:用“武穴模式”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这几年该市一直在不断解放思想、努力探索。市第六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湖北综合实力强市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奋斗目标,该市每年组织各级干部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借鉴外地经验作法,结合本市实情,该市确立了“以工业经济为核心,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城市与乡村统筹、内资与外资并举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为实施好这一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该市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抓投入、上项目、强后劲为发展途径,以改善民生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路径上,坚持走“资源+科技”的工业化道路,走“龙头+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道路,走“基础设施+二三产业”的城镇化道路,走“企业+园区+集群”的招商引资道路,走“民智+民资+民力”的民众创业道路。

  在区域经济布局和重点产业发展上,主攻“两区一带”(武穴城东新区、田镇工业新区、沿江经济带)和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狠抓工业五大产业集群、农业四大特色产业和第三产业四大优势产业建设。

  在关键举措和工作重点上,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以工业园区、农业基地和城镇化建设为载体,大抓龙头带动,大搞招商引资,大抓环境建设,不断创新机制,积累经验,谋求突破,推进发展。

  一个核心:用工业化主导县域经济发展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

  建市20年来,该市坚持工业立市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坚持抓园区、抓骨干、抓集群、抓品牌的工作思路不动摇。

  坚持抓园区,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坚持以武穴经济开发区、田镇工业新区、火车站工业园区为重点,按照规划先行、设施配套、项目支撑、机制灵活、产业聚集、集约发展的思路,突出特色,创新发展,合理引导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向园区集中。目前全市五大支柱产业80%以上集中在园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0%以上。

  坚持抓骨干,壮大产业集群实力。该市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培植33家重点骨干企业,合理引导政策、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实力。该市通过合资合作重新启动原破产企业多菱公司,组建玉柴多菱公司,发展和带动了博福机泵、广力制造等相关配套企业21家,形成了年产值3个多亿的动力机制造产业,促使该市机械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目前该市五大产业集群已形成3000吨核黄素、200万吨化肥、1000万吨水泥、30万缸柴油机、10万吨船舶制造生产能力。33家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5.1%。

  坚持抓品牌,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该市坚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通过政策引导、部门服务、企业争取、合力共建,创出一批精品名牌。广济药业“济维”牌饲料级维生素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祥云集团“祥云”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此外,还有振雄牌酥糖等3个产品荣获湖北名牌产品称号。

  坚持抓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经济。该市长江水资源和岸线资源丰富,紧紧围绕这一优势,引项目、兴产业。先后引进华新、亚东等一批大运量的建材企业和武昌造船、建达造船、华厦造船等一批船舶制造企业,使该市建材、船舶制造产业实力迅猛扩张。同时大力扶持祥云化工、石材、货运码头等一批本土临江企业发展壮大,沿江经济带经济规模已占据全市80%以上。

  一个转变:用农业产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目前县市一级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口,该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培育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该市按照“以工促农、工农融合”的思路,采取政策激励、服务保障等举措,重点扶持发展花桥粮贸、江隆棉业、福康油脂、万方肉联、海鲲水产品等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市油料、水产品、粮食、畜牧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带动了相关农副产品的调整和生产。

  高标准大规模建设特色农业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全市油菜、生猪、水产、生姜山药四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该市大规模调整结构,建设特色基地,全市双低油菜生产面积达40万亩,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35个,年出栏生猪100万头,水产养殖15万亩,其中虾稻连作8万亩,山药生姜产量达到1.4万吨。成为“全省油菜大县”、“全省畜牧大县创建先进单位”、“全省重点水产县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市”。

  打造农产品市场流通新优势,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该市依靠科技,主攻质量,努力创建农产品品牌,推进龙头企业与市场对接,促进知名农产品进入大市场、大超市,逐步实现农产品“品牌”增值。目前,该市已有金磊粮油公司等8家企业的15个产品被认定为中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一批农产品通过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销售、网上交易,拓展了销售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个载体:用城镇化载动县域经济发展

  城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该市牢固树立抓城镇化就是抓县域经济的理念,大抓武穴经济开发区、田镇工业新区、沿江经济带和小城镇建设。

  科学规划“两区一带”建设,用规划引领发展。重点确立“两区一带”功能分区,为发展留足空间;确立“两区一带”产业布局,武穴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田镇工业新区按照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要求,重点发展新型建材业和化工业,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岸线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造船业等临港工业,使“两区一带”成为该市核心产业基地。

  把园区当作城区来建,统筹考虑城区建设和园区建设,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近两年,该市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投入明显加大,2007年开工13个重点项目,2008年启动18个重点项目,直接和间接投入近30亿元。城东新区、田镇工业新区和火车站工业园二期工程及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先后启动,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自来水二厂扩建先后开工。以万居乐建材城为代表的专业市场建设和以高层住宅小区建设为重点的房地产项目,对全市经济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在小城镇建设上、该市严格实施规划,创新投入机制,加大管理力度,拓宽建设思路,加快建设进程。梅川、花桥、龙坪、大金、石佛寺等镇不断加大经营城镇的力度,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住宅小区,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

  一套机制:用大改革、大开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中,该市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发展的积极性。

  为鼓励镇处加快发展,该市开展“产业兴镇”竞赛活动,实行“核实基数、超收分成、增量返还、招商重奖”的财政体制。

  为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土地问题,该市通过申报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申请增加用地指标计划,积极盘活土地存量资产等途径,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

  为解决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该市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大搞招商引资,去年争取项目资金2.5亿元,招商引资20.1亿元。近几年,该市运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开放合作、互利互赢”的招商机制,引进了华新水泥、台湾亚东水泥、广西玉柴集团、新加坡建达造船公司、湖北新华夏造船公司等一大批大客商大企业落户武穴。武穴开阳星造船公司引进武昌造船厂后,于2008年8月造出了鄂东第一艘万吨巨轮。

  该市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城投公司作用,为企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资金服务。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由上年的2300万元增加到9900万元,去年为63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资金2.5亿元。此外,市财政安排间歇资金和专项资金等3000万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技改贴息、品牌建设和农业特色产业建设。

  为解决企业用工问题,该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和转移培训,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为营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该市坚持实行企业家特殊津贴制度,对税收过百万的企业负责人每月发放100至300元的政府津贴。广药去年完成税收1.29亿元,市委、市政府专门设立税收贡献特别奖,奖励广药30万元,其中奖励董事长何谧20万元。

  为建立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机制,近年来,该市相继完善了项目建设机制、招商引资机制、鼓励民营创业机制、鼓励科技创新机制、激励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机制和优化发展环境机制等,产生了较好效果。

  一个保证:用求真务实的作风保障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是民本经济,抓县域经济就是执政为民。

  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中,该市首先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动员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抓发展,艰苦奋斗建强市。

  领导带头抓发展。市“四大家”领导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每人联系一个乡镇、驻点一个企业、帮扶一个村、包保一个重点项目。对包保的重点企业和项目,每月要进行一次调研,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对项目建设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小结,年终结总账。

  优化环境抓发展。坚持整治和优化经济环境,严查重处“三乱”行为。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加大问责力度,实施公开曝光问责、末位淘汰问责、一票否决问责、纪律组织措施问责,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强化责任抓发展。在乡镇和市直部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牢固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从项目建设看党性、看能力、看作风、看政绩。建立和完善乡镇领导班子、市直局级单位领导班子目标考核责任制,凭实绩兑现奖惩、凭实绩选用干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股真抓实干抓发展的好风气。

  (王红光、朱碧浩、郭占军)

  发展感言

  武穴市委书记张社教:

  近几年,武穴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中,主要是坚持了“三个必须”:

  一是必须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意识,以尽可能达到的奋斗目标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武穴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2006年底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成立时,就根据武穴所处的位置及时代发展要求,通过解放思想,确立了建设湖北综合实力强市的奋斗目标。几年来,全市上下围绕这一目标团结奋斗,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工作协调跟进,由此带来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跨越。在黄冈市创造了多个“第一”,实现了率先发展;在全省的位置连年跃升,主要经济指标已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还是观念上的差距。为此,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学习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大力优化环境,大上工业项目;学习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启动城东新区和田镇工业新区建设,实施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宣传、学习本地企业广药、祥云等先进典型,推动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解放思想。通过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武穴的发展才迈上了理想的快车道。

  二是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我们的产业结构以医药、化工、建材为主。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浪费资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比较严重。近年来,我们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支撑点,变革传统发展模式,推进污染企业关闭、淘汰、治理、整顿,从资源滥采、环境污染、发展粗放的恶性循环中突出重围。一批医药、化工企业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废弃资源能源循环综合利用,产生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针对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我们在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的同时,加强农业基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产业协调发展。

  三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各级干部的执行力。近年来武穴之所以得到较快发展,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市委十分注重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提高各级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水平。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对于已制定和形成的目标和政策,始终咬住不放,一抓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画到底,坚持不懈地埋头苦干实干,扎扎实实推动科学发展。比如这几年我们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工作责任化”。对投资过千万、过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包保,包项目立项、落户、投产、见效。坚持项目兴市,建立项目工作机制,从项目建设看党性、看能力、看作风、看政绩。所以这几年,武穴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由此带来投资大增长,经济大发展。

  武穴市市长吴美景:

  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我们主要在“三个坚持”上下功夫:

  一是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我们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来抓,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推行“核实基数、超收分成、增量返还、招商重奖”的财政体制,确保了干部工资全额供给和基层运转,激发了各方面谋发展的热情;积极破解发展资金瓶颈的难题,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城投公司,设立了全民创业基金,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城镇建设投资难问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企业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增强了发展活力;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理顺了经贸、商务、文化、建设等部门机构职能关系,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整治和优化经济环境活动,严查“三乱”行为,狠刹不正之风,改善了发展环境。通过改革,完善了体制,创新了机制,优化了环境,增强了活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坚持“外引内兴”,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市场主体的不断发育壮大。近年来,我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坚持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开放合作、互利多赢”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投资快速增长、企业不断壮大、经济持续发展。积极服务企业自主扩张做大主体,广济药业、祥云集团、华新武穴水泥、玉柴多菱、海铭星集团等重点企业,近些年来立足市场,不断加大投入,自主扩张上项目,企业的实力和规模得到了较大提升;大力鼓励企业引进技术、人才做优主体,重点支持广济药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技术研究中心、祥云集团研发中心、迅达药业昆山研究所和武穴研发中心等一批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大力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能力,促进工业产品由“武穴制造”向“武穴创造”转变;围绕集群招商引资做强主体。全力推进医药、化工、建材、机械、船舶制造五大工业产业集群和油菜、生猪、水产、生姜山药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突出产业招商,延伸产业链条,实行强强联合,先后引进了华新水泥、广西玉柴等6家上市企业在武穴成立了分公司,引入武昌造船与开阳星造船进行深度合作;全力扶持全民创业做活主体,积极落实支持全民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市政府从财政中安排500万元建立全民创业基金,重点扶持有潜力的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增强市场发展活力。

  三是坚持突出特色,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特色就是市场通行证、品牌影响力、区域竞争力。武穴人善于寻求市场空隙、把握市场走向,实施差异化经营,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引导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工业的五大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集群规模不断扩张,五大产业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县域经济一定要找准特色,从历史传统、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确定发展重点和方向,才能做到培育特色、做强特色、放大特色,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武穴的美丽嬗变

  图为:武穴老城区掠影。

  图为:规划近10平方公里的武穴城东新区建设已全面启动。图为新区一角效果图。

  图为:投资1亿元的武穴市全民健身中心正在紧张建设之中,预计2011年投入使用。图为效果图。

  图为:武穴市先后引进华新、亚东等一批建材企业,达到1000万吨水泥的年生产能力。2008年华新(武穴)公司实现产值8.02亿元,并于今年启动三期工程建设,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超过10亿元。

  图为:武穴市海铭星(集团)公司是集船舶制造、江海运输、科研开发等一体的多元化民营企业集团,2008年开创了鄂东地区建造万吨巨轮的先河。目前,海铭星集团与武昌造船厂强强联手,着力打造鄂东地区最大的造船基地。今年海铭星集团开阳星造船公司已手持6艘挪威籍25000DWT重吊船,12艘800标箱德国集装箱船建造订单任务,建造总价值折合人民币近50亿元。

  图为:武穴市通过合资合作组建玉柴多菱公司,生产能力达到年产30万台单、多缸柴油机,年实现销售款4.5亿元,发展和带动了博福机泵、广力制造等相关配套企业21家。该公司力争5年达到年生产能力60万台,致力打造中华地区柴油机制造业“航母”。

  秦尊文(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在80年代提到武穴,人们知道她是全国“油菜一枝花”;在90年代,人们知道武穴是全省县办工业的一面旗帜。现在,这些印象已经远远过时了。今天的武穴,已经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市的跨越,完成了从“武穴现象”到“武穴模式”的嬗变,昂首迈入“长江经济”新时代,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列。

  不躺在优越的农业基础条件上睡大觉,实现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市的跨越

  武穴市前身是广济县,版图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依山傍水,物阜民丰,是著名的油菜大市、畜牧水产大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武穴就因“吨粮田”、“双百棉”双达标县而享誉全国。1987年10月撤县建市后,武穴市委、市政府没有躺在丰富农业资源和优越的农业基础上睡大觉,而是在稳步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市、工业强市转变。

  广济药业是武穴建设工业强市的一个缩影。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发展自主品牌,广济药业由一家作坊式本土小企业发展成为今天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黄冈市唯一上市公司和税收过亿元企业。近年来该企业在主导产品核黄素的基础上,开发生产了β-胡萝卜素,正在新上L-乳酸等高科技产品,去年实现产值近7亿元,上交国家税收1.29亿元。武穴市不仅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做大做强,而且大力开展招商引资。2003年底,武穴市成功引进华新水泥,为其创造出良好的发展软硬环境。华新水泥相继上马一期、二期生产线,去年实现产值8.02亿元,上缴税收6264万元。此后,还引进了一大批企业。

  经过多年的引导、培育和发展,全市现已形成医药、化工、建材、机械、船舶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聚集了广药、迅达、龙翔、中牧、安联等规模企业8家,化工产业集群聚集了祥云、彩虹、奥德赛等规模企业16家,建材产业集群聚集了华新、亚东、南丰等水泥生产企业和砖瓦、石材、矿山企业48家,机械加工产业聚集了玉柴多菱、长江工具、兴达车桥等中小企业36家,船舶制造产业聚集了海铭星、建达、新华夏等规模企业6家。这五大产业集群,目前都正在向50亿元产业规模迈进。

  武穴工业的发展,不仅仅限于数量或产值的增长,更注重科技含量的提高和后劲的培育。该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共建技术中心和实验室14个,开发新产品。全市共有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多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7家,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从1997年起,武穴市已连续五届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殊荣。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7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到13家,税收过百万元企业43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税收过千万企业发展到5家。武穴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核黄素生产基地,华中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已成为湖北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市。

  敢于放下荣誉包袱,主动改革,完成从“武穴现象”到“武穴模式”的转变

  在上世纪90年代,不少国有企业因机制不活、许多乡镇企业因经营困难,所有制改革如火如荼。而武穴市却独树一帜,19户国有工业企业长期无一亏损,二里半集团、花桥“中国钉都”等乡镇企业如日中天,成为全省公有经济发展的典范,被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称为“荆楚第一例”。武穴经济持续发展,财政多年保持盈余,引起经济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将其赋予一个新名词——“武穴现象”。但是,武穴市委、市政府并没有被眼前的大好形势所迷惑,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敏锐地观察到苏南模式的衰落与温州模式的强势扩张。“武穴现象”实质上属于苏南模式的范畴,即所有制结构上以集体经济和地方国有企业为主,苏南模式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曾红极一时,但到90年代后期却被以民本经济、草根经济为代表的温州模式所逐渐取代。苏南自身也开展了所有制改革,产生了形成民营、外资和国有三分天下的“新苏南模式”。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武穴现象”的核心在于国有企业不亏损,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确属难能可贵,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却只是一个低标准,光靠“不亏损”难以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继续生存。在进入新世纪后,不少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确再也保不住“不亏损”的帽子。他们敢于放下“武穴现象”的荣誉包袱,及时刷新发展理念,理顺发展思路,确立“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实行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城市与乡村统筹、内资与外资并举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这被有关学者命名为“武穴模式”。

  “武穴模式”的实质在于民营化改革。改革,使原国有企业脱胎换骨,迅速做强做大。湖北多菱动力机器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广济动力机总厂,始建于1954年,是个老国有企业,也曾多年戴着“不亏损”的红帽子,后因经营机制不活、在市场经济转轨中没有跟上发展于2002年停产,并于2005年12月依法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将1503名职工安置完毕后, 武穴市2006年引进广西玉柴落户,玉柴以1800万元一次性将资产收购,于2007年5月注册成立湖北玉柴多菱发动机公司。今年该公司单缸柴油机装配生产线计划投资5000万元,目前已投资过半。计划年产柴油机30万台,年销售收入4.5亿元。力争5年内达到60万台能力,进而达到90万台,形成华中地区柴油机制造业“航母”。

  湖北祥云(集团)化工有限公司前身是武穴市化工总厂,是原国家经贸委等五部委认定的“大型二级”国有企业,是全省磷化工龙头企业之一。2003年主动进行民营化改革,此后该公司销售收入以每年接近翻番的速度递增,利税以每年500万元的速度攀升,现已成为一家以研发、生产和销售磷化工、精细化工为主的大型化工企业和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化工清洁文明工厂、中国化工综合效益500强称号。公司资产由改制前的1亿元扩大到现在的30亿元,仅“祥云”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就达22亿元。

  改革,也带来了全市中小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民营经济总产值现占整个经济比重达90%以上。2008年,武穴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351户、私营企业193户,新增注册资本1.6亿元。积极接纳在外人士回乡创业发展,兴办了一批“回归企业”,东方旅行品公司张和平被评为全国回乡创业模范。目前,全市返乡创业者已有1000多人,共兴办各类项目2360个,安排就业3.9万人。

  紧紧抓住长江开发开放新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从小河经济昂首迈向长江经济新时代

  武穴市前身广济县的治所曾长期在县北的梅川河附近,远离长江。梅川水库风光秀丽,一派渔歌唱晚的景象;全县的传统农业有很大优势,自给自足不成问题;在国道、铁路发挥运输主导功能的同时,梅川河等4条内河也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较大作用。与武穴市成立后利用城区临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腾飞相比,前期的武穴经济可称为“小河经济时代”,小日子也算过得比较安逸。但是,安逸宁静的日子被“长江”巨浪所击破。2005年11月沿江七省二市和交通部共同签署了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随后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长江战略”。2008年底,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长江新一轮开发开放,形成全省“一带两圈”新战略。武穴市紧紧抓住新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及时调整思路,重点开发境内长江岸线,取得了初步成效。

  武穴境内长江自然岸线全长47公里,是武汉至安庆长江北岸水陆综合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武穴港位列是长江十大深水良港,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将其列入开发计划。过去囿于“小河经济”思维,良好的长江岸线大部分在“晒太阳”。近年来,武穴市下大气力开发长江岸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实施“沿江突破”战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沿江开发领导小组,组建了沿江开发办公室,理顺了开发区管理体制,出台了《武穴市田镇工业新区建设发展规划》、《武穴市城东新区建设实施意见》,重点建设武穴高新园、田镇工业新区和城东新区三大园区。目前,武穴沿江地区已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最具活力的一段。

  为高效利用长江岸线资源,武穴大手笔引进“大伙伴”,使船舶制造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开阳星造船公司主动与武昌造船厂强强联合,已建造了2艘12400吨散装货船并且顺利下水交用;去年,海铭星集团又与武昌造船厂,深度合作,联合投入3亿元打造武昌造船厂鄂东造船基地;省内知名造船企业武汉华夏船务公司加紧跟进,投资1.6亿元成立湖北新华夏造船有限公司,今年造船能力将达到5万载重吨,产值5亿元,出口创汇7000万美元。除船舶制造企业外,武穴还先后引进了华新、亚东等一批大运量的建材企业。去年沿江4镇(处)版图面积和人口只占全市的1/4、1/3,却创造了全市8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实现了90%以上的外贸出口交货值。祥云集团作为黄冈市经济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今年又在沿江经济带上田镇征地发展,着手实施三期工程,力争今年将新增产值10亿元,再造一个新祥云。

  武穴市利用紧邻长江、便于大进大出的优越区位,发展市场导向的现代农业。通过在沿江布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以工促农、工农融合”的思路,运用“龙头+基地+农户”模式,不断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农业与工业一样,参与“长江大合唱”,初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农乡的新格局。全市有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加工粮棉油及畜禽水产品56万吨;新建农业板块基地45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3家,网络农户4万户。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油菜、生猪、水产、生姜山药四大特色产业加速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进力度,武穴市长江开发开放积极性空前高涨,临港经济呈蓬勃发展之势,75万人民意气风发,正昂首迈向长江经济新时代。 (作者系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省武汉城市圈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武穴名片

  关键词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

  ●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市

  ●全国体育先进市

  ●全省工业经济、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城市建设与管理先进县市

  ●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和平安县市

  ●全国最大的核黄素生产基地

  ●华中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湖北省最大的柴油机生产基地

  ●鄂东地区最大的造船基地

  武穴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余脉南麓,扼吴头楚尾,素有“三省通衢、鄂东门户”之称。前身为广济县,1987年撤县建市。全市版图面积1246平方公里,辖8个镇、4个办事处,总人口75万人。

  武穴是多元文化繁衍之地。受吴楚文化影响,武穴历史上庙宇林立,宗教兴盛,产生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司马道信等一批代表性人物。武穴还是辛亥革命仁人志士诞生地之一、红十五军发祥地之一、大别山区革命根据地之一和民间工艺发源地之一,产生了国民党元老居正、著名外交家郭泰祺等名人政要,产生了以陈康、郭锡章为代表的一批解放军将领,产生了名医杨际泰、著名林学家干铎、竹艺大师章水泉、著名新闻学家郭超人等一批名流学者。

  武穴地理环境优越。西到重庆,东至上海,南通深圳、香港、北达北京、天津,都在1000公里以内。全国最长的河流长江、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最长的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最长的干线光缆京九干线光缆都在这里交汇,境内有两个火车站,两个高速公路互通口,102个码头泊位。武穴港是长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孙中山《建国方略》中将其列入开发计划,民国中期为湖北“七大商埠”之一,素有“小汉口”之誉。武穴还处在庐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旅游圈中,处在我国梯度经济开发的交汇点上,发展优势十分明显。武穴物产十分丰富,自然景观宜人,革命胜地、战场遗址、名胜古迹美不胜收,开发潜力巨大。

  武穴是投资兴业理想之地。农业基础好,油菜、生猪和水产业全省驰名;工业石灰石等矿产储量大;商业文化底蕴丰厚;劳动力比较充足;医药、化工、建材、机械和船舶制造五大支柱产业,及食品、塑料、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优势明显。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家,其中产值20亿元以上1家,1亿元至10亿元企业10家,税收过亿元企业1家,过千万元以上企业5家,过百万元企业43家。工业发展起点较高,全市现有独立上市公司1家,落户的外地上市公司企业8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企业研发中心5个,通过GMP及ISO系列认证企业20多家。武穴核心产业基地建在“两区一带”。城东新区已拉开2平方公里道路框架,田镇工业新区正在建设5平方公里的马口产业园,沿江经济带大力发展制造业和造船业。近年来,武穴成功引进了华新水泥、台湾亚东水泥、广西玉柴、武昌造船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形成年产1000万吨水泥、200万吨化肥、30万缸柴油机、3000吨核黄素、10万载重吨船舶制造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最大的核黄素生产基地、华中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湖北省最大的柴油机生产基地和鄂东地区最大的造船基地。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yiwen)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瑕侀椈鎺ㄨ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