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楚天金报
提要
阳新,全国闻名的“烈士县”。历次革命战争中,该县先后有20多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早在1924年,这里就建立了党组织。1929年至1930年,李灿、何长工、彭德怀率红五军先后进驻阳新,开创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阳新还诞生了王平、彭方复、梅盛伟等20多位共和国将军。
九烈士之死震惊国人
1924年,阳新建立了党支部后,党员发展到近两百人,全县80%的乡村都有了党的活动,农民运动达到高潮:农民协会会员从无到有,1926年底,即发展到2万人,仅两个月后,又迅猛发展到8万人。阳新共产党员的宣传鼓动带来的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令土豪劣绅万分惊恐。
1927年2月,以阳新商会会长朱仲炘为首的国民党右冀势力,策谋镇压革命运动。2月27日,他们抓捕了成子英、谭明治等九名党员、工会成员和青年团员,对他们严刑拷打。但九人宁死不屈,反动派残忍地将他们投入火海。九名革命者在“打倒土豪劣绅!共产党万岁!”高呼声中英勇就义,最小的邹有执年仅16岁。“二·二七”惨案震惊了全国。3月26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大操场上,毛泽东等人为死难烈士主持了万人追悼大会。
4月初,以邓演达、吴玉章、毛泽东三人组成的阳新惨案处理委员会,指令中央农民部黄书亮为特派员偕同省农协代表蔡以忱率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1个营(2个连)前来阳新查办制造惨案的凶手。两天后,逮捕了制造惨案的凶犯。8日,7名凶犯被执行死刑,其余凶犯逃往汉口等地。但革命群众从来没有放弃缉拿凶手,1953年,最后一个暴徒终于被追抓落网。
县委书记罗伟吟诗就义
1928年1月10日,阳新县城的太尉巷戒备森严,一名个子不高的中年汉子被五花大绑着从国民党阳新监狱押解而来。一路上,只见他昂首挺胸,大声吟诵着自己在牢房里写下的绝笔诗文:“……革命者不怕死,前赴后随。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生和死、死和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关头就是这一回。”面对即将遭受的五马分尸酷刑,他所表现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令无数围观的民众落泪。他,就是中共阳新县委第一任书记——罗伟。
罗伟,1897年2月出生在阳新县潘桥罗家六房一个书香门第。“五·四”运动后,罗伟为接受科学、民主的新思想,寻求救国富民的真理,毅然赴武汉就读于存古学堂(现华中师范大学)。在学校里,他努力完成学业,关心时政,广结良友。1924年初,罗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根据党组织指示,罗伟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7月,罗伟在阳新建立了中共阳新县委,当选为第一任县委书记。至此,罗伟便由一名进步青年,成长为阳新县国共两党的主要负责人和工农革命的领袖。
1927年2月,“二·二七惨案”发生后,罗伟临危不惧积极地率领工农武装进行反击。在董必武、毛泽东的关怀支持下,工农大众最终战胜了土豪劣伸的反扑,使阳新的工农革命运动走在全省的前列。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为保存革命力量,罗伟被转移到外地隐蔽。当年冬天,因一封书信被国民党截获,罗伟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他坚贞不屈,并且利用敌人提供给他用以交代口供的纸和笔,写下了绝笔檄文《大审罗伟》。文中,他以尖锐深刻的笔调揭露国民党罪恶行径,用慷慨激昂的语言表达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以及对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怀。
龙港被誉为“小莫斯科”
阳新县南有幕阜山脉,东北有长江天险,县内群山环抱,县东南、西南与江西、湖南两省交界。地理位置独特,革命运动基础好,中央曾在此设鄂东特委,阳新成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中心。
1927年9月,中共湖北省委在龙港组织了秋收暴动,次年春又发动了黄桥、朝阳、茶寮三地武装暴动,随后建立了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龙港成为湘鄂赣边区鄂东南最早的红色根据地之一。阳新全县工农武装组织人员达20余万人。1930年5月,中共鄂东特委成立,彭德怀率红五军进抵鄂东南,设司令部于龙港,被誉为“小莫斯科”。鄂东特委辖阳新、大冶、鄂城、通山、黄梅、广济、蕲春、蕲水等湖北8县,及江西瑞昌、武宁两县。(记者张卫华 通讯员彭书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