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名校风采

更多

蕲春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09-12-28 09:31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蕲春县教育局局长刘建文同志简介


蕲春县教育局局长


  刘建文,男,195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蕲春县教育局局长、蕲春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任局长以来,他带领局领导班子和全县近20万师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蕲春县先后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两基工作先进县”、“湖北省教育兴农示范县”和“湖北省特殊教育先进县”光荣称号。连续三年,蕲春教育工作综合考评连续三年位居黄冈市前三名。2008年,在蕲春县经济社会发展党政干部责任目标考核中,县教育局位居全县社会发展部门第一名。县教育局也因此先后被授予“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黄冈市五个基本建设先进单位”、“黄冈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多次被蕲春县委、县政府授予“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双文明单位”、“文明系统”等光荣称号。蕲春县教育改革发展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等专题报道。
  刘建文同志本人也先后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宣传思想工作优秀领导干部”等称号,被黄冈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重视共青团工作优秀领导干部”、“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被省教育厅、省人事厅先后表彰为“全省学校灾后重建工程工作先进工作者”、“湖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1、2007年,先后被县人大常委会授予“十佳人民好公仆”光荣称号。2006、2008年连续被蕲春县人大常委会授予“优秀人大代表”荣誉称号。2009年,刘建文同志再次被中共蕲春县委授予“三强型领导干部”光荣称号
  刘建文同志是中共蕲春县十二届委员会委员,蕲春县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黄冈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蕲春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张又权同志简介


蕲春县教育局党委书记


  张又权,男,195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历任大队支部书记、公社办公室主任、乡镇纪委书记、中共蕲春县委纪委常委兼监察局副局长、县直机关工委书记等职务,现任蕲春县教育局党委书记。
  2006年任党委书记以来,他带领局党委一班人,团结和依靠全县近20万师生员工,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打造平安校园、构建和谐教育”,努力推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连续三年,蕲春教育工作综合考评位居黄冈市前三名,教育局党委被县委授予“先进党组织”称号,被中共黄冈市委授予“五个基本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在蕲春县经济社会发展党政干部责任目标考核中,县教育局位居全县社会发展部门第一名。由于党建带共建,党建促发展,县教育局也因此先后被授予“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黄冈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多次被蕲春县委、县政府授予“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双文明单位”、“文明系统”等光荣称号。蕲春县教育局机关和学校党建工作多次被《湖北日报》、《中国党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各级媒体专题报道。
  张又权同志本人先后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受到黄冈市委、市政府表彰。2009年,蕲春县教育局党委再次被中共蕲春县委授予“三强型领导班子”光荣称号
  张又权同志是中共蕲春县十二届委员会委员,蕲春县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

 

  蕲春--享誉海内外的“教授县”
  朱鸿考(作者原系中共蕲春县委宣传部长)


  “水漫红石头,状元满街游。”记者在湖北黄冈蕲春县采访时,常听到当地老百姓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引以为豪。据最新统计,目前蕲春籍的博士、教授已达1800余人。
  蕲春县位于大别山南麓,人口仅94万人。这里自古以来是吴楚文化的碰撞之地,名人辈出,如李时珍、詹大悲、黄侃、胡风等。20世纪以来,蕲春县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力培养人才,从蕲春走出去的学人遍布世界各地,被誉为“教授县”。
  据了解,蕲州镇有一条东长街,这条仅500米长的小街道,先后走出100多名博士、教授,近一半曾留洋海外。从这条街上走出的李保珍,被誉为“博士之家”,他自己是纽约某学院的教授;其长子吴永辉是数学博士;次子吴永新是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教授;三子吴永烽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女儿吴永寿是美国布朗医科大学博士。就在记者离开蕲春前,蕲春县粮食局的退休职工董必平接到女儿董慧打来的越洋喜讯电话: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攻读博士学位的她,通过达拉斯SWU大学评审,正式获得博士学位。
  蕲春被誉为“教授县”。这个殊荣从何时得,这顶桂冠是怎样戴上的?也许人们还不大知道吧。笔者曾在安徽、江苏、浙江一些文化名城考察,有的宣传部长问:评教授县有哪些标准?呈报教授县需办哪些手续?笔者只是莞尔一笑,婉言答谢。时过数年,笔者感到现在要将蕲春县被公认为教授县的历史演进过程作一个介绍,这便是撰写这篇文章的动因。
  1984年元月,笔者在中共湖北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学习班结束后,回到蕲春,被上级党委任命为蕲春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从此走上了领导岗位,主管宣传教育战线的具体工作。经过三年多工作实践,渐渐对蕲春的人文资源有所了解,并通过组织编写《蕲春县教育志》,更具体地掌握了蕲春县在外工作的名人、学者、研究员、教授的一些情况,便开始积累信息资料,并指示图书馆加强同全国各大专院校和一些科研机构的蕲籍知名人士的函件联系,收集他们的着作,敬请他们提供简历、学术成果等基本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项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初步统计,蕲春县在海内外的高级知识分子,自民国以来,约有250人之多。对这个数字,我当时是十分吃惊的,万没想到蕲春这个穷地方,竟涌现出了这么多的教授、专家、学者,特别是国学大师黄侃、文艺评论家胡风、武汉大学副校长何定华、着名学者田桐、辛亥革命先驱詹大悲等,人才辈出于一县。那时的我,脑海里还没有闪现过蕲春是教授县的念头。
  1988年春,我出席湖北省委召开的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一件偶然的事引起了我的联想,在我的脑海里初步形成蕲春是教授县的想法。我记得一天晚上,红安县委宣传部长辛惠明同志走进我住的房间,对我说:“我部编了一本小册子,送一本你看看。”我马上回话说:“好啊,谢谢你的厚爱!”后来,我一看封面,《红安--将军的摇篮》,几个醒目的字映入我的眼帘。当晚,我拜读了这本小册子,方知红安县出了223名将军,所以称为将军县。将军县这个新概念像一道金光强烈地射到了我思维的荧屏上,勾起了我的联想。我暗自思忖:红安县出了223位将军,被誉为“将军县”,我们蕲春县约有250位教授,岂不堪称“教授县”?这句设问在我的思想上打上了一个烙印。
  1988年5月15日,《长江日报》有两位副主任记者,专程来蕲春采访,我热情地接待了他们。首先,王副主任记者介绍来意说:“我们《长江日报》与专、县联系较少,稿源面比较狭窄,因此对专、县的新闻反映甚微。为改变这种状况,社里派一些同志到下边跑一跑,我们俩专程跑黄冈地区,选择几个县看看。朱部长,不知你们这里有什么好新闻?你可以随便介绍介绍。”我了解了他们的来意,心情既高兴又有点不安,一方面我对他们面对基层,深入实际采访新闻特别是把蕲春作为重点对象,我非常高兴,也十分感谢。另一方面,当时我心中尚无好新闻,更没有成熟的点子,提供他们去实地采访,生怕他们白跑一趟,觉得有点为难。不过,工作的阅历使我变得老练一些了,我采取闲聊的办法,谈了我的想法。我对他们说:新闻点子,我一下子说不上来,但是,近些时读了一本书,我有个想法,不知是不是新闻?自己拿不准,无妨向你们说说,你们认为如何?于是,我向他们介绍说:前些时,我利用工作之余,看了一些资料和书,有人说:“唯楚有才”。
  据资料统计,全国的文化名人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是湖北籍的;而黄冈地区的名流学者、教授又约占湖北省的三分之一。黄冈这地方,说来也怪,北部红安县出了223名将军,被誉为将军县,而东部蕲春县,据我掌握的资料约有250名教授、专家、学者,岂不可以称为教授县。随后,我向他们列举了詹大悲、黄侃、田桐、胡风、田桓等杰出学者、大师,还介绍了许多弛名中外的教授,其中有荣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李约瑟博士的夫人、东亚科学史图书馆馆长鲁桂珍女士;有在加拿大里贾纳大学任教、世界着名数学家王中烈教授;有以第一名成绩考入纽约大学、荣获化学博士、担任纽约长岛理化中心实验室主任的徐洛晶女士;有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科学院专家熊汝成教授;有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的保健主任医师高辉远教授;有为中共“一大”会议作过贡献的“博文女校”校长、后任广州中山大学国文系教授黄绍兰女士;有应周总理聘约回国出任外交部主办的外国语学院教授、国务院参事骆介子先生;有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水利部三峡工程论证专家组专家柴梃生;有国家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洪润生;有从事航天测控电子工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级专家高秉杰。特别是蕲州镇东长街,一条街出了二十余名博士,以及赤东镇童畈村老垸一个自然村也出了童光俊、童光灿、童光焕、童德禧、童瑞光、童金旺等6位海内外知名教授,如此等等。
  王副主任记者听了我如数家珍一般的介绍,连忙打断我的话,说:“朱部长,你刚才所讲的,不仅是好新闻,而且是大新闻。你快把这个材料写出来,我们带回去发了。”我按照他的意思,叫当时在县政协工作的祝和忠同志起草一篇新闻短讯,我审阅后,交给王副主任记者带回武汉,发表在1988年6月1日《长江日报》上。
  《长江日报》宣传蕲春县为教授县,首开先河。但毕竟该报在海内外影响有限,且读者在武汉市居多,因而蕲春教授县的知名度一时尚且不高。不过有了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扩大联系,争取相关宣传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强化宣传,加大力度,约定俗成,事情就会大功告成。
  现在回顾起来,我着重抓住了三次大的机遇,或着文,或演说,或借助他人的权威性报纸、电台的舆论宣传作用,推波助澜,提高蕲春教授县的知名度,扩大其社会影响,让人们形成了共识:蕲春是个教援县。
  具体说来,一是抓住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组织出版专集《荆楚大地四十年》之机遇,荆楚儿女热情歌颂建国四十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之时,我精心撰写了题为《医圣李时珍的故乡》的长篇通讯文章,在该文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蕲春,地灵人杰,古有“蕲阳人物彬彬”、“英杰代兴”之说,今享“蕲春教授县”与“博士街”之誉。这溢美之词,并非呓语,确为真实写照。
  据史料统计,蕲春在明代科举考试中进士,文、武举人共有240人;清代“科甲鼎盛”,该县中进士,文、武举人共208人;民国时期蕲春籍大学生有550余人,留学生60余人;解放后,直到1985年,蕲春县荣获教授、博士、总工程师、学者职称(含国外的蕲春籍学者、专家)达250余人。
  在灿若繁星的英杰中,佼佼者有参与编写《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的宋代吴淑;明代有医圣李时珍;明末清初有文史学家顾景星;清代有史学家、“楚此大儒”陈诗;近、现代有辛亥革命先驱田桐、詹大悲;音韵训诂学家黄侃;“一二.九运动”的组织者之一--董毓华;着名文艺理论家胡风等。当代名流学者、专家、教授也不少。二是抓住县委、县政府与《人民日报》摄影部、图片社,《湖北日报》、《黄冈报》共同举办纪念李时珍摄影大奖赛活动之契机,于1991年9月25日,在北京全聚德烤鸭店二楼宴会厅内举行纪念李时珍摄影大奖赛作品展新闻发布会上,再次热情洋溢地介绍宣传了蕲春是教授县,我说:本世纪以来,秉文衡,掌科苑,主讲坛者中迹遍五洲,有“教授县”之称。
  出席这次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医药报》、《工人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等三十余家,各家报社、电视台都作了适量报道。三是抓住1993年10月8日由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举办的“纪念李时珍逝世四百周年暨中国湖北首届李时珍医药节药交会”之良机,积极执行县委、县政府的指示,发挥宣传部的职能作用,大胆地与中央和省、地宣传部门进行业务联系,介绍蕲春情况,争取他们升温,大力度地宣传报道蕲春,扩大影响,提高蕲春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与此同时,我极力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鼓励新闻界的好友为宣传蕲春尽一份力量。比如,我到北京《人民日报》请了以刘工践为首的4人记者采访组来蕲春实地采访,在北京专程请中央广播电视部总编室主任记者周熔同志出席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等。由于工作做得细,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中央广播电台在黄金时节,播了“纪念李时珍逝世四百周年暨中国湖北首届李时珍医药节药交会”的新闻,并解说“蕲春是享誉海内外的教授县”,《人民日报》记者刘工践在本报发表了通讯《在医圣的故乡》,他热情地赞扬说:诞生李时珍的这块沃土,人杰地灵。
  如今,这个县在海内外副教授级以上的人才就有400多人,人称蕲春县是“教授县”。中央广播电台、《人民日报》这一台一报的权威宣传,引起了轰动效应,因此,蕲春是“教授县”名播四海五洲,被人们所共知。可见,我们宣传蕲春是“教授县”,既基于客观实际,又是强化宣传,起到了约定俗成的结果。我个人为此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是份内的事,是应尽的职责,也是对培养我的党组织和养育我的蕲春人民的一点回报。(转载《湖北文史》第六十辑)

 

  
加强合格学校建设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讲话稿)
  蕲春县教育局 刘建文


  蕲春县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享有“文昌之乡”、“教授县”的美誉。全县版图面积239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办)575个行政村,9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95所,其中寄宿制学校125所,在校学生共计18.3万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蕲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被省人民政府授予“两基工作先进县”、“教育兴农示范县”和“特殊教育示范县”等光荣称号。近两年来,我们站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把合格中小学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推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下面,我代表蕲春县教育局现就这项工作的简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强化认识上下功夫
  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县”战略,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1994年我县扫盲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被确认为基本无盲县。1998年我们又通过了省政府“普九”验收。2000年、2005年全县“普九”工作两次顺利通过了省市人民政府组织的复查验收。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群众对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中小学办得好不好,教育质量高不高,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的建设,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合格学校建设工作,并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内容。县教育局成立了合格中小学建设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各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责任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中心学校也成立了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三个核心指标创建工作小组,抽调了相关工作人员,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我们建立健全了目标责任制,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县教育局与各乡镇中心学校、各中心学校与各中小学校都层层签定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有力地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按期到位。与此同时,我们还实行教育局领导包片、机关股室包乡镇、机关干部包学校的包保责任制,明确规定包保责任人要一包到底,包文件精神宣传到位、业务培训到位、工作指导到位、问题解决到位、合格目标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统一认识,广泛动员,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市教育局下发《黄冈市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督导评估方案》后,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及时召开了全县创建农村合格中小学工作会议,先后下发了蕲教发〔2007〕40号文件和蕲督发〔2007〕5号文件,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同时,围绕合格中小学建设的推进,宣传工作也主动跟上,做到宣传有计划、有策划,及时公布工程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和宣传各地各校的新经验、新成果,先后编发了6期工程简报。同时,还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向社会宣传,向群众宣传,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有利于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创建的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对照标准,联系实际,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根据市教育局制定的合格学校建设标准,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县贯彻落实黄教办[2007]14号文件精神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定了我县的实施对象、工作目标、建设标准,对创建合格学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量化评分细则,使创建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为了推进合格学校建设,我们还制定了蕲春县合格中小学建设基本配置要求和配置标准,根据 “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方针,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了蕲春教育局域网,各学校都及时将所属学校校园网或网络教室宽带接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施教育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传输,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避免了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二、坚持建设标准,在强化措施上下功夫
  由于多种原因,我县还有43所中小学属不合格学校,其中农村初级中学3所,农村小学40所。结合蕲春实际,我们明确了合格学校总的标准: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管理规范,师资素质良好,教学设施齐全,校园平安和谐,环境整洁优美,校园文化健康。从2007年开始,用3年时间改造薄弱学校,全部达到合格学校的要求,基础好的乡镇学校,力争在两年内完成。在实施合格学校创建工程中,我们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布局调整为抓手,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投入和改革力度,促进农村中小学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一是政府统筹,多措并举,积极筹措建设经费。实施合格学校创建工程,资金到位是关键。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的实施,各地经费投入都很大。为了确保合格学校建设的顺利推进,我们依靠多方力量,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和调度资金。一是向上争取一点。认真研究有关政策,积极主动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汇报情况,陈述困难,争取支持,比如积极争取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项目,改善了办学条件,也缓解了学校建设资金压力。二是政府投入一点。县政府从地方财政收入中安排了部分工程专项资金和部分配套资金,充分调动和激励了中小学推进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教育自身挤一点。县教育局和各学校积极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运用市场化手段多方筹集资金,鼓励建筑老板带资参与工程建设。同时,组织县直学校与部分建设资金特别困难的农村学校对口挂钩帮扶,以实物捐助的形式解决农村学校开展合格学校建设的困难。近两年,全县投资2010万元,全面改造新增危房2.1245平方米,新建校舍8650平方米,新建规范化学校食堂37个建筑面积达21900平方米。先后完成赤东白池、向桥斌冲等“明德小学”2所,相继建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建设项目。到2007年底,全县投资近1600万元在全县包括高中在内的所有学校都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真正实现了“校校通”。
  二是规范管理,严格措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为保证合格学校的建设质量,把“民心工程”建成“放心工程”,推进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保证装备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我们县教育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服务设施建设、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后勤服务保障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乡镇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切实规范工程管理。张榜镇在开展合格学校建设时坚持“三个落实”,强化“四个环节”,严格“五项管理”。赤东镇对合格学校创建工程实行归口管理,坚持做到统一图纸、统一招标和统一竣工验收,确保了各项工程的建设质量。为使合格学校创建工程发挥应有的使用效益,做到建管用结合,各地强化了对工程项目使用的规范管理,制订了一整套的管理使用制度,如宿舍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制度、厕所保洁制度、校园管理制度等,纳入到学校常规管理中。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班组,责任到学校。
  三是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第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我们着重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学生安全管理、饮食卫生管理、校园环境管理、实验室管理、体艺器材管理、计算机网络维护和多媒体教室管理等,研究制定一系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规定,努力把管理的要求细化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把管理的职责落实到学校的每个工作岗位,把管理的制度建立到学校工作的每个方面。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将工程设施管理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与对师生的安全、卫生、健康、环境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开展文明校园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师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教育和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第二充分使用,发挥效益。“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使用”,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只有充分使用好设备设施,建设和管理才有意义和价值。我们促使教学设施设备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开放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改善师生生活服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第三强化维护,定期修缮。各项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也将承载着更多的教育教学重任。维护合格学校工程建设成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县教育局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对各中小学校设施设备的维护加以指导,保证教学设施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确保安全使用。
  通过创建合格学校,全县中小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布局合理化程度不断提高,校园基本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硬化的目标。白河中学被省教育厅、省环保局联合授予“湖北省绿色学校”称号。白河中学、县实验小学跻身“全省综合实力50强中小学”行列。漕河镇中、白河中学、漕河镇一小等学校迈入了“全省教改名校”的行列。全县中小学在办学理念、师资、教研成果、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和劳动技能培训等方面实现联动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省学校后勤保障工作会议和全市“三改一建”现场会都在我县召开。今年1月,我们被市教育局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三、落实目标任务,在强化督办上下功夫
  创建合格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们做到了“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服务。为了顺利推进这项工程的实施,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当先,为合格中小学建设保驾护航。我们教育技术装备科积极做好器材、设备配送、安装的配合工作,确保器材、设备运送、安装等顺利进行;县教研室认真抓好教育教学视导,督促学校抓好教育科研和教学质量;教育局基础教育股积极开展德育教育,狠抓办学行为的规范;教育局计财股负责抓好学校危房改造以及“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勤办负责抓好学校后勤设施建设和食堂、宿舍、厕所以及“两个基地”的建设管理等。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和纠正创建过程中的各种不正之风,预防和杜绝商业贿赂和职务犯罪,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是强化督办。去年我们全县创建合格学校27所,其中农村中学3所,农村小学24所。我们及时建立督办专班,健全督查机制,我们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督查,建立健全了分片督查制、工程进度月报制、工作例会制、定期汇报制等督查机制,加强与基层政府的沟通和联系,有力指导了合格学校建设工作。狮子镇郝冲小学、向桥刘寨小学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维修学生宿舍,硬化校园道路,取得了显着效果。赤东镇第三小学在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将所有房屋墙面重新粉刷,更新门窗,修建花坛,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张榜小学和株林镇姚垸小学改造危房面积达400平方米。蕲州镇塘垸小学墙面、花坛、道路整修一新,村委会还帮助学校安装了自来水。蕲州镇菩堤小学筹资1万多元,解决了师生长期用水难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合格学校创建中共改造危房1.2万平方米,铺水泥路1千多米,粉刷墙面2.4万平方米,共计投资20多万元。
  三是强化考核。为了切实加强对合格学校建设的检查考核,县政府将其列为对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的考核内容和对学校考评的重要内容。县里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后,县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实施情况的跟踪督查。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的要求纳入对乡镇政府和学校督导的内容,并积极开展专项督导,对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成效显着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予以通报。
  各位领导,作为蜚声海内外的“教授县”,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致力改善校园环境,彰显人文关怀,有力地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工作。后段时间,我们将本着“边建设、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以试点为起点,以试点为示范,把“合格学校”建设工程不断推向深入,力争实现3年内全部完成“合格学校”建设任务,为建设和谐新蕲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

 

  发挥政府职能  推进教育公平
  蕲春县人民政府


  当前,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既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也有教育条件的不均衡,特别是城乡学生在分享教育公共资源上的差距较大,并且仍在进一步拉大。从当前严重的择校现象可以看出,教育的群体差距也有加剧的趋势,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比较少,而强势群体则绝对占有优质教育资源。据统计,在全国重点中学,干部、知识分子和高收入家庭子女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和蔓延,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也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其意义重要而深远。
  首先,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实践表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与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呈正比关系,特别是在当今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社会个体的发展前提。只有坚持教育公平,赋予每个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其次,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再次,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人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另外,教育公平还是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美国智囊机构兰德(Rand)公司1999年教育研究报告(Closing the Education Gap Benefits and costs)的主要结论是:教育公平,能够给政府创造巨额的财政收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每一个公民而言,接受公平的教育,不仅是一种个人的追求,而且是政府为减少失业救济、贫困补助等财政性支出采取的战略措施。有了教育机会的均等,有了教育过程的公平,有了教育资源的共享,社会困难群体才有与其他群体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的可能,才有通过知识改善生存、改变命运的机会;社会各阶层才有正常流动、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全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教育公平是理想,是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取向。教育公平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相对的、具体的、发展的,绝对的教育公平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科学的公平观,防止把教育公平等同于绝对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平均分配,防止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等具体历史条件去追求教育公平。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克服。既要尽力而为、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又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根据实际可能切实维护教育公平,真正做到以科学的发展观推进教育公平,即以发展求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扶困保公平。具体来说,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以保障促公平。实现教育公平不是简单的“削峰填谷”,加大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只有切实增长、落实教育经费,才能为教育公平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目前虽然实行‘两免一补’涉及的地区很多,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口大,“普九”工作一直面临严峻挑战。当前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抓手是实施“两免一补”,关键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县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实现“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则要求按统一标准发放教师工资,按均衡发展原则统筹安排预算内公共费用,这给县财政提出更高要求。”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应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转移支付资金不被地方挪用、占用、挤用。资金的落实最为关键,一定要把钱用在农村教育的刀刃上。应明确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责任,健全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保障制度。同时,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大幅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治本之策,为从源头上治理教育乱收费提供了制度保障。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下决心杜绝农村学校中的乱收费行为,绝不允许“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情况存在。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办法,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没有实行改革新机制的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继续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办法。
  (二)实施梯度推进策略,以均衡显公平。教育公平具有历史性特点。公平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在同一社会中,由于受到社会经济以及教育自身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公平也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只有通过教育的梯度发展,才能有效地推进教育公平。实施梯度推进教育公平既可以稳步推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又能够保证教育本身的平稳发展,是一种渐进式的发展策略。具体而言,义务教育尚未普及的地区,应以普及义务教育为主,实现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通过普及义务教育,扩大教育机会,使人人都能享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的地区,以“改善教育品质、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使人人平等地享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同时,通过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解决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机会公平。同时,要切实加强基层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一要保障基层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二要切实改善基层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的办学、工作和生活条件。妥善解决好教师的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三要大力提高基层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四要深化基层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中小学人事制度。
  (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发展保公平。当前,我国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加快教育发展,扩大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优质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受教育机会,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和激发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资源和积极性,以发展求公平,把教育公平作为制定教育政策、加快教育发展的基础目标。一是统筹区域资源,促进不同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发展。重点是向欠发达地区、向薄弱学校、向弱势群体倾斜。特别要关注老、少、边、穷地区的基础教育,对山区学校、库区学校、贫困乡村学校乃至城市里的民工子弟学校,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应当列专项、拨专款,定期补助,长期扶持。二是统筹城乡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有关发展农村教育的战略决策,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消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资源,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三是规范管理,依法治校。针对教育领域的高收费、乱收费现象,必须坚持基础教育的公益性,坚持“一费制”,遏制高收费或变相收费,实现教育收费的公平公开、规范透明。要在完善政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基础上,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学校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合理调整教育资源结构,使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基础教育倾斜。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从而使教育事业在加快发展中求均衡,在均衡发展中求公平。
  (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公平。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总体要求是:统一部署,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对全县的教育改革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改革分类、分层次进行;在整体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中,突出机制创新这个重点;整合教育和教学资源,优化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主要任务是:突破教育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建立有利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充分引进、优化整合、竞相迸发、造福蒙自、服务社会的教育机制。努力推进办学机制的改革、人事机制的改革、分配机制的改革、投资机制的改革、评估督导机制的改革、社会保障和助学机制的改革。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教育体制,激发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要坚决革除影响教育发展的体制弊端,积极探索和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吸引民资、利用外资、鼓励捐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资,切实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状况,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共同参与、公办和民办学校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同时,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和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通过改革,使教育事业在新的体制和机制下健康有序地发展,并在制度安排上促进和体现教育公平。树立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确立学校办学的主体地位和教职工的主人地位,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健全教育救助机制,努力提供人人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努力实现全县教育事业在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上的统一,不断满足社会、家庭、学生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五)完善扶困助学机制,以扶困保公平。给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让所有接受教育者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充分体验到教育公平,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快乐的上学,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扶困助学力度。在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同时积极筹措资金,通过“扶困助贫教育基金会”对贫困学生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教育部门要对各中小学贫困学生进行认真摸底、详细登记,建立了中小学贫困学生动态管理档案,并及时补充、更改贫困学生接受资助和变化情况,确保此项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延续性,为社会各界对贫困学生的扶贫助学工作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要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对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以及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实行“两免一补”,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做好扶困助学工作,是保障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在健全和完善扶困助学机制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扶困助学机制,多方面为困难家庭学子筹集资金,确保不让任何一个困难家庭子女因贫困而失学。

 

  
“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
  申请首批试验区陈述报告
  蕲春县教育局
  (2009年3月6日)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是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科学决策,是联系实际、关注民生的正确选择。作为黄冈市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教育大县,蕲春申报“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首批试验区,我认为理由充分,优势明显。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作简要陈述:
  一、蕲春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一是文化名人辈出。“蕲春人物彬彬”,“英杰代兴”。宋代有参与纂辑《太平御览 <http://baike.baidu.com/view/36915.htm>》、《太平广记 <http://baike.baidu.com/view/36901.htm>》等巨型类书的文学巨匠吴淑;明代有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着名战将康茂才;清代有着名文学家顾景星、陈诗,首创中国海运的陈銮;近代有辛亥革命先驱詹大悲、田桐,近代训古学家、“章黄学派”创始人黄侃,“一二·九”运动组织者、华北抗日联军司令董毓华,着名诗人、文艺理论家胡风等。二十世纪以来,秉文衡、掌科苑、主讲坛者遍及五洲,人数多达1800多人,蕲春故有“教授县”美誉,享誉海内外。
  二是人文景观众多。蕲春境内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旅游景点遍布,文物保护单位多达86处,其中达城毛家咀遗址是我国西周古文化的代表。县南蕲州古城的“蕲阳八景”和李时珍陵园、药物馆、纪念馆均十分着名,年接待中外游客10余万人次。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曾长期在位于蕲州的荆王府任纪善职,并在蕲州写出了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书中描述的孙悟空、玉华府、豹子山等人物风景以及故事情节等都可在蕲春的山水人物、神话传说和风土人情中找到出处。如今,李时珍国际健康旅游项目全面启动,蕲州明清影视城等一大批人文景观相继建成,举办海峡两岸李时珍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论坛,完成电视连续剧《大明医圣李时珍》拍摄,更是吸引了诸多海内外游客。
  三是教育资源丰富。1947年秋,刘伯承、邓小平政委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在蕲春境内指挥了着名高山铺战斗,歼敌近2万人。高山铺战役 <http://baike.baidu.com/view/605390.htm>遗址保存至今,1992年被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原省长张体学为开辟鄂南、湘鄂赣抗日根据地,转战蕲春彭思镇,如今在蕲春县彭思中学建成湖北省张体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学校也更名为“张体学中学”。北京“一二九”爱国运动领导人之一董毓华,在蕲春县狮子中学内建设有董毓华革命陈列馆,狮子中学也被更名为毓华中学。此外,还有蕲春县田桥中学也以革命先驱詹大悲的名字命名,青石中学以国学大师黄侃名字命名,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为蕲春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提供了难得的教育资源。
  二、蕲春教育具有优越的发展环境。
  蕲春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厚,经济发展迅猛,社会和谐稳定,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领导干部重视教育的程度无与伦比。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蕲春县委、县政府优先发展教育始终不动摇,多次召开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专题协调会,听取教育汇报,研究教育工作,为教育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在实施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考核中,把教育作为一项主要考核指标,同时对乡镇主要负责人实行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去年,全县招录348名大中专毕业生并解决了财政供给,退休教师工资全额足额发放到位,代课教师人均每月增资100元,退养教师每人每月增加50元。这在蕲春历史上少见,更是其他任何部门都无法比拟的。今年,县政府将招录一批公办教师、完成县实验小学新校区选址及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八件实事之一。在今年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县长徐和木亲临大会作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让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
  二是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速度无与伦比。近几年来,蕲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坚持一主三化、构建四大格局”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经济实力在全市占位不断超越。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4.77亿元,增长16.8%;财政收入实现6.01亿元,增长36.66%。全县实现教育经费预算数2.9556亿元,比2007年增长19.5%。同时,蕲春县是省级“平安县”,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呈现新的局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的显着提升,为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是人民群众支持教育的力度无与伦比。按照新的《义务教育法》,全县组织、人事、编制、劳动、城建、审计、公安、司法、监察等各部门齐抓共管,齐心协力,特别是在学校“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校园维修改造工程建设等方面,优先审批,减免税费,热情服务。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当地人民群众在做好“防流控辍”、维护学校安全、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今在蕲春,“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绝不是一句空话。
  三、蕲春教育具有坚实的事业基础。
  对照“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蕲春教育持续发展有坚实的工作基础。
  一是“普九”成果不断巩固,义务教育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实行教育、行政双线责任制,认真做好防流控辍工作,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不断提高。全县在校学生绝对数和万人比在全市均处前列,“普九”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幼儿教育、特殊教育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蕲春特校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蕲春先后被授予“湖北省两基工作先进县”、“湖北省特殊教育先进县”称号。与此同时,我们认真落实政策,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切实保障了贫困学生入学,县教育局贫困生资助中心被评为全省先进资助中心。
  二是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来,通过以课外活动为切入点,坚持德育为首,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落到了实处。去年,县实验小学在全市第五届小学生体育运动会上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我县编排的舞蹈节目《“四宝”闹春》被选送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2009年春节电视联欢晚会节目录制。县实验中学、白河中学等等11所学校先后跻身全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行列。在全市初中语数外三科联赛中,我县荣获团体总分第三名。中考成绩逐年提升。
  三是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育发展后劲增强。师德师风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显着加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通过开展名师评选、送课下乡等途径,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新跨越。去年,我县教师朱莉、许晴等代表黄冈市参加全省教师优质课大赛均荣获一等奖。县幼儿园代表黄冈市参加全省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大赛荣获一等奖。近五年来,全县中小学教师参加提高学历教育比例均在5%以上,到2008年26名校长参加了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1420人获得提高学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作为全省“三支一扶”工作优秀县市,我们在全省10多所高校作了“播种希望与未来──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巡回报告”,并多次在全省资教工作大会上作经验介绍,资教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2007年,县教育局被评为“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四是基础建设明显加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几年来,我们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撤并小学及教学点112所,全面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合格学校的建设,相继实施了危房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农村学校“三改一建”工程、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2008年,蕲春代表黄冈市接受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检查,获得了检查组的一致好评。省农业厅、省教育厅在随州市召开“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现场会,我县再次作为全省教育系统唯一的一名代表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省“保障办”向全省通报了我县“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作经验,国家“保障办”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五是校园环境大为改观,办学水平显着提升。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抢抓“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和农村合格学校建设的机遇,突出生态、人文主题,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人性服务。不断加强学校德育、教师、环境、安全、财务等各方面的管理,实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改观。校园布局合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相得益彰,墙面说话、标牌宣德、石头寄语、雕塑砺志,真正打造出了园林式的文化品位、书院气息的育人环境。白河中学、张体学中学、赤东中学等被评为“湖北省绿色学校”。全县大部分学校校门、食堂、厕所、浴室等都成为我们农村地方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六是学校管理全面加强,教育发展趋向和谐。去年3月,省教育厅在蕲春召开全省学校后勤管理与勤工俭学工作会议,向全省推广了我县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经验。市教育局同时以蕲春为现场,召开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会议。全省会议以后,先后有16个教育考察团和兄弟县市共计460多人次到我县参观学习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经验。作为黄冈市唯一一个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县市,我们教育局被蕲春县委、县政府授予“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突出贡献奖”。我们还长期坚持“局长书记接访日”制度,教育局群众工作站被评为黄冈市“文明信访室”,并代表黄冈市接受全省信访工作大检查,为全市、全县争了光、添了彩。县实验小学等21所学校被市县综治委命名为“平安校园”。县一中、县城关高中和县实验小学被评为“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近两年来,全县没有出现一例越级上访,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全系统呈现出稳定、和谐的良好发展格局。
  四、蕲春教育具有科学的规划措施。
  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和历史因素影响,我县义务教育发展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仍然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但我们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规划。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试验区的改革发展,力争义务教育在3-5年内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四个方面的“基本均衡”:
  (一)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90%的学校达省二类装备水平。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努力做到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场地、教学用房、设施设备、校园环境等方面基本均衡。
  (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配齐配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任教师,所有教师学历水平均达到国家有关规定,其中:小学教师具有中师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5%以上,初中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0%以上。积极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促进校际教师合理流动。各校教师的职称比例、骨干教师比例大致相当。
  (三)管理水平基本均衡。制定《蕲春县中小学管理规范》,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控制在省定要求之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有学习能力的残障儿童能够接受同等的义务教育。
  (四)教育质量基本均衡。健全县乡两级义务教育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科学的评价制度初步建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得到强化,薄弱学校的教科研得到加强,学生的课业负担合理,课堂教学效益显着提高。
  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一)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省定标准,全额落实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县级统筹公用经费实现逐年增长。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中,教师培训费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管理机制,认真落实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加强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基金的征管用和审计工作,做到应征尽征、专款专用。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要求,办学经费分配上向农村学校倾斜。
  (二)加大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建设、改造力度。把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差距作为重点,遵循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规模和效益的原则,继续优化学校布局。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合理调整农村学校教职工编制。认真解决中小学教师学段、区域、学科结构失衡问题,妥善分流中小学富余人员,积极推动城镇学校富余教师向农村学校分流。对紧缺学科师资实行定向、订单培养。对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优、评先、晋级等方面要优先考虑。鼓励农村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学历层次,使小学、初中教师学历水平达到国家规定。开展“蕲春名师”评选,建立名师工作室。优先安排农校长、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
  (四)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认真执行免费教育政策,继续将寄宿生补助生活费足额列入预算。认真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全面实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之家”建设工程,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五)推进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统筹规划,定期选派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到农村支教或任职,指导帮助受援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建立学校之间长期的、相对固定的对口支援关系。同时,定期选派农村学校校长到城镇学校挂职锻炼,实行农村中小学联校走教、联片教研制度。认真做好“资教”工作,鼓励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到农村任教。
  (六)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测试。积极推进全县重点高中统招指标生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做法,并逐年提高指标生分配比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学校不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引导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七)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在“校校通”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校园网建设,在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班班通”。结合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90%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达到省二类装备水平。努力促进教学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城乡共享。加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力度,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达到中级以上水平。
  (八)健全义务教育督导评估机制。依法对辖区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保障措施落实情况、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并将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布。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对乡镇年度教育工作的考核内容。定期组织督学和有关专家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督导检查,促进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标体系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促进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办学水平趋于高位均衡。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作为全国知名的“教授县”,我们非常希望 “行动计划”首批试验区这个项目落户蕲春。如果各位领导、专家垂爱蕲春、钟爱蕲春,给蕲春这个发展机会,我们一定抢抓大好机遇,借助大好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为重点,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为全省实施“行动计划”创造经验、提供样板。

 

蕲春县教育局曾获部分荣誉: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吴彬彬)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