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发展历程

更多

精武鸭脖的4次历史性蜕变

发布时间: 2009-02-20 17:28   来源:    进入电子报

  据武汉市工商局统计,目前,在湖北和全国各地,约有8000家专卖店或销售点,卖鸭脖、鸭头、鸭舌等系列产品。零点公司的调查报告也显示,新加坡等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国家,也能见到精武鸭脖的身影。
  2003年以来,在市政府扶持下,武汉鸭产业链逐步形成,鸭脖子开始摆脱作坊式生产,走向产业化。与之相伴,真空包装的鸭脖大量上市。
  以前被沦为市场丢头的鸭脖,经汤腊九首创的“卤鸭脖”,走出了发源地——近千米长的精武路,遍布三镇,覆盖湖北,进军全国,走向海外。
  从精武路小摊 走进全国大超市
  1991年前后,汉口精武路出现了首家卤鸭脖子专卖店。短短两年后,仅精武路上就冒出30多家专卖卤鸭脖子的小店,武汉三镇以精武鸭脖子命名的饮食店,更是多达100余家。
  当时,精武鸭脖基本是作坊式经营,现做现卖。有些外地人到了武汉,想买精武鸭脖,往往需反复问路、转几道车,才找到精武路。
  2002年底2003年初,精武鸭脖走进超市。中百仓储总经理程军回忆说,精武鸭脖进超市之前,有很多武汉市民、外地人跑到超市问,有没有精武鸭脖子卖。超市网点多,鸭脖进超市后,市民购买更方便。
  最初,精武鸭脖等进超市只是试探性的。进中百仓储,最初也只在5家门店试卖,没开专柜,品种只有10多个,和其他熟食“挤”在一起,但不少市民抢着买。武商量贩最初引进精武鸭脖等产品的门店不到10家,销售几乎能占熟食销售的半壁江山。
  慢慢地,精武鸭脖在超市建起了专柜,又推出真空系列包装产品。如今,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中百便民超市等土超市,家乐福、沃尔玛等洋超市里,都开设了以精武鸭脖为主的卤菜专柜。
  “武汉人自己吃,主要买散装,真空包装大多是带到外地送礼,或者是外地人买了带回去。”中百仓储、武商量贩等超市称,真空包装精武系列产品的销售,目前已占40%至50%的份额。

  从湖北本地走向全国冲向海外
  在本土站稳脚跟后,精武鸭脖开始走向全国,冲向海外。
  去年,武汉食品企业到台湾参加“海峡两岸食品展览会”,带去了10多箱真空包装的精武鸭脖,在展销会现场,不少台湾同胞拿着鸭脖子啃了起来,连说好吃。
  零点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1998年至今,到外地开店卖精武鸭脖的武汉人有1000多个,精武鸭脖已遍地开花,全国20多个省市区、300个城市均有销售。
  尽管上个世纪90年代末,精武路鸭脖销售就开始红火起来,但鸭脖经营户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做大做强,并未意识到保护品牌的重要性。
  当时,有关部门在规范精武路市场时,曾建议经营户尽快注册“精武”商标,但无人响应。这些经营户认为,与其花上2000元办理一个不带来任何效益的注册商标,还不如每天多卖一些鸭脖子,多赚些钱来得实惠。
  2002年,电影《生活秀》成功上映,使鸭脖在全国热销,武汉人开始意识到这个巨大市场正在招手,保护鸭脖子品牌的意识开始觉醒。
  2002年9月24日,《生活秀》女主人公来双扬的原型——刘琼,率先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来双扬”鸭脖商标。2002年11月,精武路上3家企业汉口精武、精武路第一家、九九精武,在新华街办事处的力促下,也提出了商标注册申请。
  由于“精武”商标已被天津一家畜禽养殖企业申请注册,精武路3家企业不得不以“汉口精武”、“精武路第一家”、“九九精武”等含有“精武”字样的名称申请注册。
  随后几年,随着鸭脖市场越做越大,只顾埋头做生意的精武路鸭脖经营户,越来越意识到注册商标的重要性:有的申请注册了好几个鸭脖商标,有的注册商标时,将与自己品牌名称相近或相似的,也注册保护起来。
  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家商标局已受理或注册,含“精武”字样的商标78枚,其中武汉38枚,已注册14枚;湖北省9枚,已注册2枚;省外31枚。武汉精武鸭脖行业协会18家成员单位,向国家商标局申报并已受理含“精武”字样的商标28枚,已注册10枚。

  跳出作坊式生产 建起鸭脖子工业园
  市农业局产业化办公室负责人肖小秋介绍,2003年12月,我市开始将鸭脖子作为产业化重点产业加以扶持。当年,副市长张学忙带队,到精武路现场调研,分别跟当时最大的四家鸭脖经营户座谈,根据当时实际及经营户的意愿,选定一家重点扶持,将作坊式生产转化为规模化、现代化的生产企业。
  2004年,我市在黄陂武湖征地40亩,建起了第一座鸭脖工业园。此后几年,政府在品牌宣传和推介、贷款贴息、技改资金及土地优惠等方面,对鸭脖产业大力倾斜,使其形成集种苗、养殖、屠宰、深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仅2008年,该园销售额达3亿元。据统计,几年来,政府给予该工业园的资金支持达2000多万元。
  2008年,省委省政府结合我省实际,又启动武汉城市圈亿只鸭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使城市圈9市发展1万肉鸭养殖户,年出笼肉鸭1亿只。市政府还对多家生产鸭脖子的公司给予了贷款贴息。
  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精武路的业主们纷纷跳出作坊式生产,建起生产基地。王松林的“精武第一家”,在江岸区塔子湖建起3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并打算在黄陂盘龙城再建一座6000平方米加工车间;“精武人家”在江岸区肉联工业园内,建起4000平方米的加工厂,并打算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圈地20亩,建加工基地;“可可精武”在蔡甸张湾工业园,建起5000平方米鸭脖加工厂。

链接:武汉鸭脖子“神秘配方”
  上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汤腊九将市场价极低廉的鸭脖买回来,按传统四川卤制方法卤制,最原始的方法是将药材按比例调好,放入家用锅里煮沸,放入适量盐和色拉油,约1小时后将鸭脖洗净放入锅中,大火煮约30分钟,小火焖5分钟再捞起,即得卤好的香喷喷鸭脖。
  随着鸭脖畅销,卤制师傅为提搞卤制速度,开始在卤料中加入适量食品添加剂,主要作用是入味快,缩短卤制时间,从以前大火煮30分钟提高到煮10分钟即可,且鸭脖肉质鲜嫩,卤制容器也从以前的家用锅改成60厘米直径的不锈钢大桶。
  后来做鸭脖的人越来越多,竞争愈加激烈,各鸭脖经营户为了赢得更多顾客,又在鸭脖色泽上想办法。为了让鸭脖颜色新鲜、好看,卤制师傅开始使用一种叫红曲米的天然色素,作为着色剂添加到卤料中。
  2005年,“可可精武”鸭脖在制作工艺上,从最原始的“煤炉+大桶”的卤制方法,演变为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和“锅炉蒸汽+高压夹层锅”卤制。
  武汉最早的鸭脖,迎合武汉人的口味,以麻辣为主,味道较重。为适应外地人的口味,销往外地的精武鸭脖,根据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对味道进行了适当调整,比如重庆卖的精武鸭脖偏麻味,上海卖的精武产品带点甜味,以五香味为主打。
  实际上,就是在武汉,鸭脖的口味也非常丰富,除了香辣型,还出现了酱香型。夏天的鸭脖添加薄荷,减少辣味,增加清凉感;冬天则多加四五味药材,增加鸭脖的滋补功能。

(本文来源: 编辑:川燕)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