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发展历程

更多

小作坊起家:话说武汉“精武鸭脖”传奇起源

发布时间: 2009-02-23 15:12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来源:武汉晚报

  汉口精武路,得名于上个世纪30年代设立在此的精武会馆。然而,老汉口人称其为“皮子街”,因为这条长不足千米的小巷里,专门硝猪皮的红星制革厂,当年颇有名气。
  而今,穿行在窄窄的精武路,晾晒的猪皮早已不见踪影,弥漫于小巷上空的,是香辣诱人的鸭脖子味。从南到北,小巷云集了20多家专卖鸭脖子系列产品的店铺。
  精武路,因小小一根鸭脖子声名鹊起。近20年间,大到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小到河南登丰县城,都有精武鸭脖的专卖点。
  与此同时,精武鸭脖派生出一条庞大的全国性产业链。早在4年前,鸭脖子就由精武路的手工作坊,进入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生产线,带动了肉鸭种苗、养殖、屠宰、深加工、销售、机械设备等产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据市工商局最新统计,全国精武鸭脖系列产品,2008年产值高达65亿元。
  第一步
  汤光山、汤腊九兄弟俩是精武路上最早做鸭脖子生意的人。据他们说,1996年最火的时候,他们一家就把徐东路万吨冷库的100吨冷冻鸭脖全部买光,每天营业额可达三四万元。
  鸭脖子,在20年前的武汉人眼中,是不能登上餐桌的,只是一些干体力活的人,在路边靠杯酒小摊上用来下酒的小菜。1993年,球迷汤腊九在成都看球时,迷上了当地一家小餐馆的卤菜,他花了3万元钱,跟餐馆的大师傅学习卤菜技术和中药材配方。
  回到武汉后,汤腊九舍不得用好原料试做,只在菜市场上将商贩卖不掉的5公斤鸭脖子买回,用秘方卤制,没想到一拿到夜市小摊上,一下全卖完了。
  接下来的两年里,汤腊九又开发出同味系列的卤鸭脚、鸭肠、鸭舌,鸭脖更是一天可卖一两吨。发了财的汤腊九,又全心做起专业球迷,周游全国看球。
  昨日,汤腊九的哥哥汤光山对记者说,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刚下岗的他,也和妻子开始在汉口新华路体育场对面摆摊,学着弟弟卖鸭脖子。那时,新华路有个五星城,每晚总有不少下班的员工来这里消夜,蛮喜欢吃鸭脖子。起初,他心里没底,不知道鸭脖子卖多少钱一根,也不知道鸭脖子有没有人吃,就试着做了十几根摆在摊子上,没想到当即有顾客递过来5元钱,要买一根鸭脖子。尽管鸭脖子卖完了,但他很担心,热干面只要5角钱一碗,这5元钱一根的鸭脖子,会不会有人嫌贵,生意做不长?
  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他卤的50根鸭脖子,又以5元一根的高价被一抢而空。第三天,他卤了100根,照样卖了个精光。
  汤氏兄弟的鸭脖子就这样走红江城。
  第二步
  最初,鸭脖子只是在汤腊九在精武路北段的自家门口卖,由于生意奇好,街坊邻居们纷纷效仿。为了弄到卤料配方,汤家的小工有人花重金来聘请,汤家的卤料渣子有人买,就连为汤家配药材的药店老板,也常有陌生人送礼上门。若还有什么搞不清的,街坊请老汤喝一顿酒,便一清二楚了。
  起初,大家在精武路北段扎堆卖鸭脖,生意火得不行。两年后,精武路上冒出20多家卖卤鸭脖的。如今,绝大部分店迁移到精武路南端临解放大道地段,这里是闹市区,人流量大,生意好得经常排成长龙。去年年初下大雪期间,顾客排队排到马路上,阻塞了交通,连警察也赶来帮忙维持秩序。
  第一个从精武路北段往南段迁的,当数吴继学,现“精武人家”的董事长。
  1992年,还在开出租车的吴继学,和妹妹一起学做鸭脖子。刚开始,姐弟俩找了个卤菜师傅回来,研究汤氏兄弟的配方,学着卤,经调试,渐渐味道相似。
  这个头一开,便火得不行。吴继学妹妹的副食店,紧靠着江汉工人文化宫,也就是当年武汉市响当当的JJ歌舞厅,晚上舞厅散场后,人们都会来买几根鸭脖尝尝。一时间,吃鸭脖子成了江城消夜最时尚的小吃。
  由于生意奇好,吴继学和妹妹就将副食店全改作了鸭脖店。街坊也看好这门生意,把炒菜、卖煎包的摊点,全都改成鸭脖专卖店。这么一来,就形成了今天新华路长途汽车客运站旁,那一片红彤彤的门店。
  “市民对精武路鸭脖子的认可,有个过程。”家住汉口复兴村的居民张建回忆,他算是武汉最早吃鸭脖的年轻人,起初,人们一般只认汤腊九做的,当年他吃鸭脖子时,特地向邻居炫耀,这可是汤腊九家久久牌的哟。后来,武汉三镇有100多家卖鸭脖子的,人们就只认精武路是味道最正宗的。
  第三步
  打开电脑,用百度搜索“精武鸭脖子”,出现的页面绝大部分是招生广告。有业内人士称,近十年来,从全国各地来精武路学技术的,一年至少也有五六千人。
  1998年,武汉鸭脖子声名远播,省内外好多人开始到精武路拜师学艺。起初,人们提几瓶酒、托个熟人,就可来当小工,学上几天。后来,精武路上的店主们,见来学徒的多了,就干脆在网上办起了招生培训。到2003年,来拜师学艺的人仍川流不息,学费也明码实价,包吃包住,半个月时间,平均每人学费3000元。
  据说,那年汤腊九去全国各地看球,哪里都能买到鸭脖子,而且这些鸭脖子的味道与精武路差不多,都是香辣爽口,颈肉层次分明,颇有嚼劲。他惊呆了,万万没想到这些做鸭脖子的,都是曾在精武路学过艺的徒子徒孙。
  据了解,学徒们多来自省内,周边省份有河南、湖南,远一点的有云南、广西、上海、北京,连东北地区也有人来学艺。
  第四步
  精武鸭脖生于精武路、红于精武路,也困于精武路。原因是,当年的精武鸭脖,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2003年,亟待突围的精武鸭脖老板涂国华,咬咬牙掏了10万元,在食博会上弄了个70多平方米的大展位,自编自导了一场“营销秀”。
  在人潮涌动的食博会上,为了吸引全国超市买手或全国加盟商的注意,涂国华请来吉庆街著名的“四大天王”,奏起电影《生活秀》的曲子,他还特地买了一张特大号老板桌和大班椅,营销派头十足。
  四周站着乐手拉着小提琴,中间是肉刀飞舞剁鸭脖子声声不断,两种看似不搭调的情境里,奇迹出现了:涂国华70多平方米的展位,被挤得满满当当,很多厂商疯抢他的名片。在现场,他与全国100多家厂商达成合作意向。
  2004年3月,精武鸭脖终于走出小作坊,在黄陂武湖农场建起第一个工业园,形成了从养殖、宰割加工到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
  如今,精武路上已有四家鸭脖公司拥有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分布于江岸、蔡甸和黄陂。
  昨日,记者来到一家鸭脖工业园里看到,以前穿着汗衫就能上岗的工人,如今必须穿着消毒过的白大褂,才能进入作业区。由各种锅炉和流水线组成的生产线上,自动“跑”出一袋袋真空包装鸭脖。
  有关资料显示,在武汉1+8城市圈里,像这样的鸭产业工业园就有8个,年产值总计在10亿元以上。
  第五步
  “海归”实现从散装到真空包装
  谈到精武路现在在全国的名气,业内人士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2005年,时任湖北省副省长的周坚卫率团去香港参展,在接受凤凰卫视记者的采访时,周副省长问记者:“你知道湖北有哪些特色产品?”凤凰卫视的记者脱口而出:“热干面和精武鸭脖!”
  一根小小的鸭脖子,竟成了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持续风靡20年。
  江汉区新华街工商所所长刘世平,是鸭脖从精武路走向全国的见证人,他把精武路的历史概括为三大巨变:从摆摊设点到专卖店;从作坊式生产到专业化生产基地;从散装到真空包装到礼品盒装等。
  这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变革,当数真空包装的研制成功,这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海归”苏德涛先生和他的零点绿色食品公司。
  从1991年到2004年的14年,精武鸭脖基本是新鲜散装零卖,保存时间短,不便于携带。很多精武人多次尝试真空包装,但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在于,装鸭脖的食品袋易破损、易胀气、保鲜时间短,这些问题难以攻克。
  2004年初,从加拿大留学的苏德涛回汉,经过市场调查,他感到鸭脖子大有可为,经过长达半年的上千次实验,学化学工程专业的他,在食品专家帮助下,终于试制成功鸭脖子的真空包装技术。精武鸭脖终于实现了长途批发、销售的梦想,拥有了分销商,大量进入超市。真正的武汉精武鸭脖从此卖向了全国。(文/记者 戴红兵 王丹妮 明眺生 符樱 图/记者 金思柳)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川燕)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