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功卓: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社科院举办、北京社科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武昌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中部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以及武昌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部省会城区发展论坛将于本月18日在武昌东湖宾馆隆重举行。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向大家介绍武汉市和武昌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情况,以及两个论坛的主要内容、筹备组织情况,同时也借此机会邀请大家届时到会采访报道。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得到了中央及省市众多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人民日报湖北分社、新华社湖北分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北站、中新社湖北分社、光明日报武汉记者站、经济日报武汉记者站、中国产经新闻湖北记者站、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长江商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卫视、湖北经视、荆楚网、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武汉人民广播电台、武汉电视台、长江网等媒体的编辑、主任和记者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发布会,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和嘉宾有: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梅松,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赵弘主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元,武昌区人民政府区长吴志振。
  另外今天参加发布会的还有中共武昌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林军。


  下面首先请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梅松代表主办方讲话,大家欢迎。


  梅松: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我今天非常高兴再次回到武汉,因为我在武汉工作时间很长,每年也回一两次,但是新闻发布会是第一次来,这次新闻发布会尤其很有意义。刚才谢部长介绍因为第五届中国总部经济论坛将在江城武汉隆重举行。那么我首先代表北京市社科院对武汉市、对武昌区、对第五届中部总部经济高层论坛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在座的各位媒体长期以来对总部经济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这里我代表北京社科院向大家宣布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和北京社科院共同举办、北京市社科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武昌区人民政府、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经济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五届中部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将于10月18日在武汉东湖宾馆隆重举行。
  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总部经济研究系统,有武汉社科院、湖北社科院,从北京社科院来讲,是隶属于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综合经济研究机构,主要是从事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重大战略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那么,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智囊板,这么多年来,我们在首都经济、城市问题、文化产业、社区建设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办院特色,取得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成果,特别是总部经济是其中之一,刚才介绍的赵弘老师是中国总部经济理论的首创者,总部经济是我国经济的热门问题,也是一个新的经济理论,同时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实践,那么,赵弘同志他作为最早的研究者,出版了我们国家第一部经济理论专著就叫《总部经济》,这也得到了北京市社会科学评奖,从2005年开始,我们社科院把总部经济研究纳入了我们的蓝皮书系列,最终成果是以《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形式发布,从2005年七,我们每年借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的发布之际举办一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为政府、企业家搭建经济研究和实践平台,我们也将发布蓝皮书,在这本蓝皮书中,赵弘同志将对全国总部经济的状况进行排名。
  第一届、第二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是在北京举办,第三届论坛走出北京,由青岛市承办,第四届论坛是由南京市承办,这几个承办城市应该说都是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那么第五届论坛就落在江城武汉,之所以落在武汉,我们认为武汉市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武汉是湖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特别是以武汉为龙头的大武汉城市圈正在形成,武汉在中部崛起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当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也注意到武汉市人民政府今年3月份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截止到2008年底,武汉市已经聚集了74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00多家跨国公司办事处。在武汉举办此次论坛,将进一步提升武汉市总部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武汉市总部经济的发展。武昌区是武汉市的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丰富的高端资源。武昌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总部经济办公室,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总部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在武汉举办此次论坛,将进一步提升武汉市总部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武汉市总部经济的发展。而武汉市武昌区是武汉市最大的中心城区,也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文教资源十分突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丰富的高端资源,武昌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总部经济办公室,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总部经济发展的成效十分显著。由此带动武昌经济这么多年来持续高位增长,我昨天听了武昌区区委常委的介绍,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武昌区从经济总量到财政收入一直是保持比较高速的增长,是两位数的增长,他个人认为是得益于总部经济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这次论坛与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处在发展的关键时候在武汉市召开,大家知道由美国发动的世界金融危机到目前已经处在比较敏感的时期,有人认为世界经济已经处在复苏阶段,也有人认为世界经济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波折。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整个经济形势是在全世界有经济的率先复苏。那么这次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促进了中国经济由出口导向经济转向内需驱动经济,由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驱动,包括总部在内的服务业经济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而湖北省武汉市,包括武昌区具有发展服务型经济非常好的条件,所以说我想这次金融危机对我们地方,特别是像武汉市大都市、武昌区大城区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相信这届论坛有武汉市和武昌区的鼎力相助,有全国其它兄弟城市的大力支持,有在座媒体朋友的热烈关注和积极报道,一定会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各位。


  谢功卓:下面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元讲话,大家欢迎。


  周元:各位新闻界的朋友,首先欢迎大家参加今天召开的第五届中部总部经济高层论坛暨第二届中部省会城区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下面我代表市政府就有关方面的情况给大家作通报。
  这次主办第五届中部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在10月18号-19号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目前在武昌区委区政府的承办下,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我下面通报一下市政府关于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重点,总部经济实施这几年在抓什么事情,应该说从2003年,当时武昌区首先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的概念,在中北路沿线打造总部经济区域,这在武汉市总部经济的发展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应该说情况是越来越好,总部经济在武汉地方经济的发展一盘棋里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年初春节以后第一个市长办公会,阮成发市长主持召开了市长办公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就是研究武汉市总部经济发展的问题,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文件,明确了相关的政策,实际上武汉市发展总部经济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重点:一是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目前这个工作也是非常好。主要是七个方面的重点,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国家确定的大企业,有7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一些国内的大型企业如东风企业、葛洲坝企业纷纷到汉入驻,东风、武钢、湖北中烟既是中国500强,还进入了制造业500强企业,这些成果极大地带动了国内与很多知名企业来汉洽谈企业地区总部或分支的设立意向,给总部基地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这作为武汉市来说是一个重点,引进国内外总部或大企业总部。
  第二是加快建设全市总部经济聚集区,根据全市的情况来看目前的发展是三方面,武昌区在全市总部经济形成最早、成效最明显,也有很多大手笔,我记得前几年我还曾经参加过武昌区一次关于发展总部经济的会议,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为总部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六环境",建设总部的聚集区,重点是在武昌区总部经济区域,还有王家墩商务中心也是总部经济聚集区,还有盘龙城(本土企业比较多),王家墩商务中心原来由市里管理,现在管理下放,现在成立了王家墩商务中心的管委会,是由江岸区来做的。加快建设全市总部经济的聚集区。
  第三个重点要大力支持总部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总部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积极拓展市场空间、资源空间,通过企业重组战略合作方式,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总部经济。关于这方面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对总部经济的发展,支持总部企业做大做强,在今年的市长办公会上阮市长就说过相关的内容。省内的企业由于地理位置影响,原来总部不在武汉,但是这个区很不方便,省内企业有些利益问题,但是有的企业愿意来,阮市长当时就表态,第一我们欢迎他们来,第二他们来了以后,原来他们的税收在武汉市一分钱都不要,新增部分,武汉市和当地各一半,为了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武汉市政府也是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刚才我是举了很多的例子,从政策角度来讲,武汉市政府还有相关的文件,在房地产方面、在人才引进方面,在总部来了以后总部工作人员的户口问题、孩子就业问题、家属工作安排问题,市政府在文件里都有相关的表决。
  第四个重点巩固和培育本市的总部企业。在今天会议上,一会儿吴志振区长还会介绍相关的情况,武昌区有一个标准,今天的安排里赵教授还有一个关于总部经济标准的发言。武昌区定的是本土企业在外面设有3个分支机构,所以就是怎么样巩固和培育本市的总部企业,武汉市也做了很多的工作,特别是在城区在这方面的力度更要大,也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果。
  从目前整个武汉市总部经济来看,取得了一些工作的成效,从整个经济发展的格局来看,武汉市总部经济的发展还要进一步地努力,还要进一步向先进地区、发达地区学习,所以我们作为市政府来讲,对于第五届中部总部经济高层论坛能在武汉市举行,有国内外的知名学者、知名企业到武汉来,我想这对武汉市总部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也想通过这个机会、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扩大和这些知名企业的交流,通过交流更多地吸收外部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把武汉市总部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做好。我在此把武汉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情况介绍了,谢谢。

 

  谢功卓:下面有请武昌区人民政府区长吴志振给大家讲话。


  吴志振: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作为"第五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的承办单位和"第二届中部省会城区发展论坛"的主办方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共武昌区委和武昌区人民政府将两个"论坛"的筹备情况、武昌区发展总部经济以及即将启动的"十佳总部企业和明星总部企业"评选活动基本情况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两个"论坛"筹备情况
  今年10月18-19日,"第五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将在武昌东湖宾馆举行,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和北京社科院共同主办,武昌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具体承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发展总部经济,创新城市合作"。
  我区在承办"第五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的同时,还将同址、同期主办"第二届中部省会城区发展论坛"。首届"中部省会城区发展论坛"于2007年4月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的金水区成功举办,该论坛由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共同发起,旨在通过不同城市城区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共同做好"中部崛起"的大文章。经协商,"第二届中部省会城区发展论坛"的主题为:"应对金融危机,提升综合竞争力"。
  为了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我们正加紧筹备两个"论坛",希望能在金秋十月与大家共度难忘的时光。
  武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次论坛的承办工作,年初便开始精心组织和策划。经多方研究,确定论坛时间2天,参加人数预计在350人左右。论坛形式分为:主题演讲、考察参观、圆桌访谈、嘉宾互动、交流座谈等,力求让与会代表能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获取更多信息。
  为使与会代表在更高层次了解最前沿资讯,我们拟邀请参加论坛的嘉宾有:全国政协的领导;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部委的领导;北京、上海、广东等总部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市经济主管部门领导;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区代表团和其他省份26个城市的100多个中心城区政府代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的著名专家学者;大连万达、上海复地等国内知名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将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总部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和影响力。
  目前,根据论坛的日程安排,会务筹备的各个环节的具体方案都已确定,并组织专班负责落实。我们将按照"高效、务实、舒适、安全"的目标要求,全力为出席论坛的嘉宾和新闻界朋友提供优质服务。
  二、武昌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情况
  武昌曾经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五"、"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的传统制造业基地,先后建设了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昌造船厂、武汉锅炉厂等重点工业企业。随着城市的发展,传统的大型工业国有企业陆续搬迁,为顺应制造业外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趋势,武昌区委、区政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出"退二进三",逐步实现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转型。
  从2003年开始,武昌在武汉市率先提出发展总部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并确立建设"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六年以来,武昌区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保持15%和25%以上的年均增幅,区域经济总量和增幅在全市各城区中位次靠前。
  几年来,武昌区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全力推进总部经济发展。一是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即:打造中南路-中北路沿线总部经济核心区,形成江南金融业集聚中心;发展环沙湖和临江区域总部经济拓展区,重点建设集新型商务办公、休闲娱乐、高档酒店于一体的多元化高档商务区。二是突出产业发展重点,确定了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的"1+4"产业发展格局,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三是加快商务楼宇建设,坚持以商务楼宇项目为抓手,努力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空间。截止2008年底,总部区核心区域内各类商务楼宇65栋,总建筑面积188.3万平方米,今后几年,每年还将增加40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投入使用。四是加强公共设施配套,不断完善总部经济发展"硬环境"。近几年,市、区投资近30亿元新建扩建10余条主次干道,完成10条道路的黑色化和环境综合整治,疏通了交通路网,进一步绿化、美化和亮化了城区。五是加大服务企业力度,不断完善"软环境",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营商成本。区职能部门、政务中心设专门窗口为总部企业和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便捷服务;建立领导对口联系企业制度,完善重点企业"直通车"机制,24名区级领导和148名处级领导结对230家重点企业,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
  总部经济的发展,对推进我区"两型"社会建设,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是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截止目前,公司总部区核心区域企业总数达到8800余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78家,过亿元企业5家,2003年以来总部区税收年均增长27%,2008年已占全区税收总量的一半,成为拉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中坚力量。二是促进了重点产业的优化升级。总部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为总部服务的金融、保险、法律、信息、商贸、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迅速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以及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分别由2003年的57%和70%提高到2008年的68%和88.67%。三是彰显了城市发展的个性魅力。总部企业的加快聚集,推动了商务楼宇的迅猛发展,扮靓了城市景观、凸显了城市个性魅力、优化升级了公共服务。以洪山广场为中心,以中南路、中北路为主轴的武昌总部经济核心区高档楼宇林立,已成为武昌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经过几年的努力,武昌区逐步形成了以洪山广场为核心,以中南路、中北路为主轴,以环沙湖和临江地区为拓展区的公司总部区,并被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确定为"中国总部经济实践基地"。通过构建政策框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总部经济对武昌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龙头带动效应。我区打造公司总部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工作得到了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同意并授权由我区承办"第五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我区将借举办两个"论坛"的契机,学习先进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市级重点项目"武昌滨江商务区"、"东沙连通"、"东湖CBD" 等工程实施,为武昌总部经济发展拓展更新、更优的空间。
  三、关于"十佳总部企业和明星总部企业"评选活动
  自2003年武昌区提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来,区内总部企业聚集态势迅猛,先后有中铁十一局、中建三局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总部先后迁入武昌,华夏银行武汉分行、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中国人寿保险、渤海财保等一批金融保险机构入驻武昌,法国阿尔斯通、联想集团、香港华润置地、保利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也纷纷在武昌设立区域分支机构。
  按照企业在武昌发展实际,我们确定了总部型企业的标准,即:一是国际国内大企业总部或区域性总部企业;二是省内生产基地与总部分离的总部企业;三是武昌区本土的、年税收达1000万元以上且在区外设有三家以上分支机构的总部企业。依照这一标准,目前,武昌区已集聚各类总部型企业130家,其中,国际国内大企业总部、区域总部81家,省内大中型企业总部41家,在区外有三个以上分支机构的武昌本土企业总部8家。
  为了宣传和表彰总部企业对武昌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为总部企业交流成功经营理念等搭建平台,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总部企业在推进武昌经济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中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总部企业到我区投资兴业,武昌区拟于近期在130家总部型企业中开展2008-2009年度"十佳总部企业和明星总部企业"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将于年底公布,并对当选企业予以表彰。欢迎媒体对评选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此次评选将采取企业自荐和有关方面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报名参选企业基本情况通过武昌公众网公开发布,并通过网络进行公众投票,同时由评审委员会依据评价指标进行评审,确定名单;通过对参选企业相关指标数据及社会公众测评结果进行标准化加权处理,"综合实力"和"成长性指数"靠前的10名,分别入选2008-2009年度武昌区"十佳总部企业"和"明星总部企业"。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面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对产业发展的要求,武昌区委、区政府将继续坚持以总部经济为龙头,引领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打造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新闻界对我们的支持和关心,期待大家对我们发展总部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更多的帮助。谢谢大家!

 

      谢功卓:请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介绍论坛筹备及《总部经济发展蓝皮书》情况,评点武昌区总部型企业评选活动,大家欢迎。

 

      赵弘:非常高兴参加这次论坛。我的内容是两大块,一块是关于武昌区总部型企业评选作一点点评,第二块是就整个论坛的筹备以及有关理论的认识,我先点评武昌区马上要启动的总部型企业评选,武昌区非常关注总部经济,也关注总部经济论坛,第一届总部经济论坛武昌区是参与单位,我们也愿意积极配合武昌区做好相关的工作,前一段时间他们把评选的一些标准、一些材料发给我们中心,我们组织中心的研究人员对材料进行了了解、学习,共同探讨,感到这个评选标准设立比较科学、比较合理,因为在我们看来,总部经济最核心的就是要实现总部和  生产制造基地,或者是服务业就是总部和分支机构的分离,因为这种分离取得了优化资源的效果,因为在我们现在看来,很多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很高,速度很快,很多地区人均环境不错,但是生产成本很高,我们没有办法再按传统的模式把企业总部和生产制造放在一个空间上来进行安排,所以总部经济的核心就是要通过这两块功能在空间上的分离实现资源的优化,来解决我们发展中很多的瓶颈和矛盾,所以武昌区这次的评选,我认为他们抓住了这个核心思想,所以他们的评选标准当中总部的认定有几个标准,第一首先必须在武昌区注册,这是一个基本的,首先是合法的,按国家工程注册等记法,是合法的经济组织,这是第一个标准。第二既然是总部型企业,就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一般的企业在这里发展就可以了,我们说的总部经济就必须是总部在这个地方,至少有一家分支机构在武昌区以外,最好是在比武昌区区位更低的一些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他们这两条抓得比较好,刚才吴区长已经把一些具体的标准给大家作了通报,我认为这个标准做得还是比较好的。同时我感觉他们做事也很认真,公平公正,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度量,一碗水端平,这样保证评选的可信度和社会的公信力,所以我觉得这个工作,我们自始至终参与帮助,我们一块把这个工作做好。这是我今天发言的第一方面的内容。
  第二方面的内容我谈几个观点,发展总部经济,对于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我自己在研究总部经济过程中的一个体会。我们知道今年是我国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国家已经超过了德国,成为第三大经济体,有关机构预测,或者在今年底,或者最迟在明年底,中国GDP总量将会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应该说,我们趋势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当然现在有一些统计表明,我们现在有170多种产品在世界上产量第一,计算机、电视机、手机等等很多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材料等等,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实际上中国的这种繁荣和发展的背后确实也隐藏着很多潜在的危机,我们搞理论研究,就是要有危机意识,危机在哪里,关键在创新,我认为中国经济最大的软肋就在于创新能力不强,现在全球有7.9万家公司控制全球技术贸易的60%,生产总值的25%,专利的80%-90%,那么这样的一种创新资源的分配格局,就决定了我们只能担当这些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我们是处于这个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的最底端环节,这样的分工,对中国来讲至少面临四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资源挑战,毛主席说过中国地大物博,其实这句话害了不少中国人,中国地很大,物并不博,按人均算,已经到可怜不能再可怜的地步了。

       我们做多很多统计研究,中国的很多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石油只有平均4%,天然气只有平均5%,铜、铝、铁、木等等,我们很多资源不及世界水平的25%,最高煤炭只有全世界最高水平的83%,中国是严重资源短缺的国家,但是目前的分配格局、分工格局,我们到国外买回的制成品,一开包装就是“Made  in  China”,我们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挑战在于我们的资源不能持续,之所以今天我们的经济没有垮下来,是我们用后几代的资源支撑了当代的繁荣,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危机意识,这样分配格局不改革,我们的子孙后代确实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资源短缺的危机。这是第一个挑战。有一个数据特别惊人,08年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占全球的17.7%,居美国之后,居全世界第二,美国GDP总量有多大,我们生产了多少财富,我们的资源消耗仅次于美国。还有一个数据更可怕,当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3/4来自中国,我觉得这种危机都是我们搞理论研究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情,我们讲可持续发展,首先资源要可持续发展。
  第二个挑战,成本挑战。中国制造能不能持续下去,这不是我们个人意愿所能决定的,是由我们的成本优势、竞争优势所决定,现在很多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城镇工资水平也不断提高,这种制造成本的攀升,使得我们很多城市的制造业已经无法维继,必须“退二进三”,必须调整,甚至关闭,企业家是要逐利的,企业是要发展的,深圳06年-08年两年多的时间,外迁企业599家,接近600家,很多城市面临制造业困境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到底怎么发展,武昌区这几年也面临这个阵痛。
  第三个挑战,环境挑战。我们的GDP是实打实生产出来的,别人的GDP,特别是美国、欧洲的GDP是统计核算的,因为他们是总部经济,总部在他们那里,他们是更高端的产业,消耗的物质资源并不多,因此产生的环境压力也就不大,因为他们已经把比较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所以中国的大规模的资源消耗带来的就是环境的极大压力,连续多年我国出现了各种污染事件,我们在耶鲁大学环保评价当中,199个国家中国排位133位,这种环境压力也很大。
  第四个挑战,反倾销挑战。今年上半年涉案就达到了82.76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涉案金额,中国采取低成本的竞争战略,在国际上不但遭受了发达国家的抵御,反倾销调查,而且也造成同类发展中国家的不安,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对我们有意见,我们勒紧裤腰带,压低工人的工资,这种以低廉的成本来取胜的战略,也面临国际环境的影响。金融危机以来,珠三角以生产制造为格局的低层次加工制造业遭受重创。2008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共关闭企业7148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其中东莞1464家、中山956家、珠海709家、深圳704家、汕尾587家、佛山526家、潮州432家。关闭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产业附加值低、创新能力不强的行业领域。这些企业的关闭,最核心的就是他们在全球价值链体系当中处于最底端的生产,利润非常微薄,珠三角制造业问题很严峻,挑战很大,中国未来的出路,是要从制造大国向创新成果转型,这个转型我们需要20年,或者30年更长的时间,不转型,这四大挑战不管是哪一个,我们都应对不了,总部经济对于我们改变目前的这种状态有积极的意义,它是我们改变在全球产业地位中的根本之策,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

       为什么这么说我认为总部经济最核心的是能够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自主创新关键是人才,而人才在中国最大的问题还不仅仅在总量不足,总量固然不足,最核心的是空间结构不合理,最大的问题是空间结构不合理,很多人才都聚集在城市,尤其是在中心城市,应该是在北京的某些地方人才严重过剩,博士生在做硕士生的活,硕士生在做本科生的活,有些人宁愿在城市待着,也不愿意离开北京到其它县工作,中国明显的二元结构,已经造成了崇拜城市的文化,人人都享受城市文明,确实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很大,这使得我们这些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考大学那一天就立志不再回去,回去就代表窝囊的表现,实际上这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60%-70%的人很多改行,这是我们教育资源的浪费,但是没有办法,谁能改变这种动态,谁也改变不了。所以总部经济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把这些位于中心城市的密集的人才资源发挥出来,产生大量的创新成果,让企业总部在这个地方进行研发设计高端活动,这种思路的展开,我们解决了很多现实的矛盾,实际上我们在现实当中很多企业在大城市已经无法生存,无法发展,但是没有这个思路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总部经济把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我们创新资源充分利用,创新成果尽可能产生,同时,创新成本尽可能降低,整体上我认为是有助于整体创新能力提升的。
  对金融危机有意义,总部经济倡导的是跨区域、跨行业,甚至跨国的一种经营,那么跨区域、跨行业,增加了企业的稳定性,我们叫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又讲东方不亮西方亮,这种多元化的、多区域的布局和分工,增强了总部经济的稳定性和抵御金融危机风险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第一个观点是发展总部经济,对于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发展总部经济,对促进“中部崛起”,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为今天这个新闻发布会是把两个论坛放在一起。第二个论坛的主题就是“中部省区之间的合作”,总部经济在这个层面上也有独到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说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深化和探索,它更重要的是把区域之间联系起来,我们过去是封闭的一种思维模式,一个企业在一个区域,总部在这里,制造也在这里,我们今天的思路是把总部和制造在空间上分离,这就意味着总部和制造是两个区域,在中部地区,这些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转型压力,城市转型,我们也研究了一下,从国际情况来看

       主要有几种模式:第一种叫“产业替代模式”,原来是二产,到达一定程度以后,用三产替代,这样整个产业发生了转换,这个最典型的是美国的巴尔地摩,如果大家去纽约或华盛顿,都可能要路过这个城市,因为纽约和华盛顿离得很近,坐飞机不知道,一般是开车,开车正好在中间有一个城市叫巴尔地摩,巴尔地摩最大的产业是钢铁、化工、造船,在美国工业化早期、中期是典型的重工业城市,那么他们的工业化同样也面临我们今天的问题,环境的压力、资源的短缺,所以他们要把工业转移,转移以后,巴尔地摩怎么发展是一个问题,当时巴而地摩市用一美元的价格,把巴尔地摩最核心的区域拍卖给一家公司(谢尔顿集团),谢尔顿在巴尔地摩建立了一个五星级的写字楼,这样引发了整个社会对巴尔地摩新一轮的投资,巴尔地摩慢慢从一个重工业城市全面转化为以旅游、会展为主的城市,很多工厂已经保留着,但是里面不生产产品,已经完全变成一种文化创意产业,这是小城市,转型非常成功,全面整形。第二种模式“多元化”,这是大城市资源型选择的,最典型的是鲁尔地区,区域经济最典型的案例是鲁尔经济转型,原来是煤炭、钢铁这样的工业,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要转型,转型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等,现在鲁尔地区形成了多产业并重,传统产业还有,但是比例变小,技术水平提升,这样形成了综合的多元的产业结构。这是第二类。第三类是我们现在总结的,我认为“总部经济模式”应该是一种,原来是做制造,但是做要转出去,总部要发展,形成总部基地。这种转型和前两种模式是不一样的,美国有一个学者(威利)研究了美国的城市转型,大概20多个城市转型,利用60%的城市转型成功,40%的不成功,60%的成功,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城市实现了总部化,就是产业的总部化和服务化,原来做制造,制造出去后,总部留下来,吸引更多的总部发展,总部越来越大,带动了服务业快速发展,这样让整个城市经济出现了变化,由原来的制造型经济变成一种服务型经济,城市持续繁荣,我们说中部城市和全国城市一样,武汉如此、郑州如此、合肥也如此。

        他们面临的问题有这样几条,我总结了一下,第一条空间资源非常狭小,如何实现集约化发展,这是他们考虑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制造业越来越没有优势,企业要么破产,要么搬迁,那么产业空间化、布局空间化怎么解决;第三个我们这里有产业制造,如何和周边的区域合作发展。我认为这几个问题在总部经济理念之下将会得到成功的解决,通过总部经济的合作,城市群内部进行新的分工,有的区域,例如中心城区主要做研发设计、总部经济,而另外一些中心,生产成本比较低,土地成本、人工成本比较低,在这儿赔钱的企业转到大城市,这样把大城市和小城市通过总部经济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合作,有利于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廊坊的技术大概75%以上来自北京和天津,而北京绝大部分的企业制造业都已经转向河北周边的中小城市,简单举一个例子,比如首钢,首钢搬了几十年搬不走,为什么搬不走,困难很大,首先是利益困难,利益矛盾很大,北京那么多的企业,那么多的税收拱手送给湖北,确实在这种财政体制之下是困难的;还有一个困难首都的高层领导在北京生活几十年,举家要搬到河北曹妃甸生活也确实困难,最后首钢的搬迁是利用总部经济的发展来解决的,首钢创造的税收GDP北京和河北各一半,北京很高兴,河北也很高兴,这么大的企业来了,他们开玩笑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很高兴。北京的领导也不用举家搬到河北,用电脑指控。北京的营销网络渠道全部保留下来,这样的转型不但解决了北京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河北的问题,把区域之间联系起来,而且把首都品牌保留起来,所以总部经济提出来以后,北京的很多企业家在交流的时候就说总部经济提得太晚了,要是早10年、早20年,北京的工业不是今天的景色,北京原来的工业非常发达,我们知道北京曾经是全国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仅次于辽宁,全国第二,有很多“一五”、“二五”、“三五”、“四五”投资很大,但是北京的压力很大,工业发展也面临一定的困难,总部经济完全是“退二进三”,搬迁,搬一个死一个,因为我们现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搬迁,不是计划经济时代,计划经济每一个人依附在一个单位上,那时候搬迁没问题,而现在的搬迁是人才流失的过程,企业搬出去了,要建工厂,要花钱,但是一个高端的人才不愿意随着企业走,结果企业一搬迁,企业大失血,人才流失,品牌没有了,生产力没有了,这个例子对武汉很有启发意义,我们一定要倡导企业把总部留下,不是要税收、要GDP,而是保留最优势生产力的主要部分,否则的话就会破坏生产力,这个例子我在上海去演讲的时候,联合利华的老总举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他说联合利华在上海几十年,成本太高了,要把企业全部搬到安徽去,这个决策作出以后,联合利华的高层纷纷辞职,宁愿离开联合利华,也不愿意到合肥去工作,后来董事会作出决定,否定这个决策,只迁生产基地,总部留在上海,这样才控制了整个高端人才的流失,迁出合肥以后,生产基地生产成本精减了48%,总部的人才留下来,而且要把英国的研发也拿来中国做,他们感觉中国的生产成本很低。
  所以我觉得总部经济对城市转型提供了非常现实的操作途径,我们中部城市可以按照这个模式进行合作,来提升中部的综合竞争能力。这是我讲的第二个观点。
  第三个观点,本次论坛有四个亮点:第一我们要发布第五部总部经济蓝皮书,这是我们总部经济研究中心每一年都要搞的主题报告,今天的主题是总部经济推动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分工合作,我们在研究国际国内的基础上,对我们中部经济如何推动合作的路径进行了研究。第二我们要发布35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评价报告,这是我们第五次的发布,我们用了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3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引入专家评价系统计算指标权重,采用我国正式出版的统计资料作为主要数据来源,无观测指标的原始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法获得,我们还进行了排名,有利于政府识别薄弱环节,因为我们的评价是分领域的。
  这次论坛除了武昌区承办之外,北京市丰台区、广州越秀区、南京市鼓楼区、厦门市、青岛市市南区、永康总部经济中心6家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来参与协办,并且在论坛上要交流他们发展总部经济的实践经验,我们总部经济论坛不同于某一些论坛,我们是理论和实践并重,既有理论,更重要的是实践,我们选择这些单位,都是精心挑选,在全国要挑选最有影响力的、最有特色的总部经济比较成熟的企业参加。
  我们这个论坛形式多样,我们有主题演讲、圆桌对话,进行观念的碰撞。
  最后感谢武汉市武昌区对这次论坛的支持,以及为此所作出的大量的很复杂的、很繁重的筹备工作。感谢中央及武汉媒体对论坛的报道,也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谢功卓:以上梅松院长、周元秘书长、吴志振区长、赵弘研究员就两个论坛作了全面的介绍,刚才将教授实际上是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就总部经济讲得很精彩,有很多经验,对我们下一阶段媒体的跟踪采访提供了很好的背景资料,非常感谢。
  下面请媒体就两个论坛大家感兴趣的方面提出有关的问题。

 

       媒体记者提问

 

  湖北日报:3月份阮市长说过相关情况,目前市政府有没有相关的举措。


  周元:市政府在不断采取措施,一些单位都迁出去了,只剩下市政府机关,这不仅是市政府讲这番话,也采取了实际的措施,很多部门都已经迁出去了,有些正准备迁,武汉市要建一个行政服务中心、廉政办公中心。


  中新社:我看到吴区长的讲话中有一个新的概念,叫“东湖CBD”,我们知道CBD好像只有一个,您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再比较一下两个CBD之间发展的差异。


  吴志振:大家都知道武汉市是三镇称为一个城市,武昌区提出来要建设江岸商务中心,所以在武汉这样一个特大城市,特别是省市委分别在汉口和武昌办公的格局下,在时间错位和功能错位的规划布局下,有两个CBD是可以理解的,“东湖CBD”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我们湖北省武汉市正在实施“大东湖水生态修复工程”重大国家项目过程当中提出来的,也是省市政府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历史机遇,实施“大东湖水生态修复工程”重大项目,实施东沙连通工程,这个工程实施以后,水果湖和沙湖可以连通,而且武汉市还提出一个管沙湖的水生态公园,还要已经建成的长江隧道,通过沙湖大桥的连接,一直连通到东湖路,这些工程实施后,结合旧城改造,改善这个地区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将会形成一个全新的中央活动区,这个中央活动区的形成,我们把它功能定位为“东湖CBD”,届时将有250万方新的建筑在这个地区拔地而起,我们严格控制住宅类的开发,规划建高档的商务楼宇,这些高档的商务楼宇建成以后,将会集聚一批比较看重武昌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比较看重武昌作为省里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信息比较发达,看重武昌科教集聚、人才比较集聚,高端人才很多,看重武昌山水资源比较丰富,滨江滨湖的宜居城区,有更多的总部企业,更多的现代服务业会集聚在这里区域办公和经营,开展经济活动。所以我们从规划的角度上,从前瞻的角度上,我们觉得建设中央CBD完全有可能,这个概念也得到了市人民政府的认可。所以现在项目正在实施当中,建设还需要武昌百姓的支持和社会媒体的支持。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得到实现。谢谢大家。


  长江日报记者:我想问周元秘书长,目前武汉市及各个城区的总部经济有关政策,多半是倾向于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到武汉建立总部经济,大家对于本土的武汉企业发展总部经济有没有自己的考虑和优惠的措施。谢谢。


  周元:这对于武汉本土企业发展,这不仅仅是从发展总部经济的角度来讲的,市政府提出总部经济发展概念以后,如果我们的视野仅仅只放在吸引外地大企业入驻武汉的话,我想对于武汉本地的企业来讲,不一定是一个很公平的竞争环境,所以市政府在综合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既提出吸引外面大企业总部入驻武汉,同时也把武汉的企业放到这个平台里,进行平等的竞争,既有武汉本身500强企业,同时也希望武汉市本土企业,特别是本土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也能够参与到竞争中来。实际上首先从发展本土企业来讲,首先是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政策,也就是说,市政府在考虑整个总部经济发展的时候,没有忘记本土企业,我说的还不仅仅是东风、武钢这些企业,还包括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首先是为武汉本土企业搭建了平台。
  第二涉及到武汉本土企业的发展,因为要吸引外地企业来,外地企业来了以后涉及到吃住行,涉及到生活等各方面,相关的政策也会有。本土企业如何要参与竞争,优惠政策还比外地企业多,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市政府还有很多相关的政策。
  第一是搭建了很好的参与平台,第二对本土企业的政策不仅仅是总部经济,而是涵盖了在企业发展政府所定的相关政策都能享受。


  楚天都市报:我是楚天都市报的记者,我想请教一下梅院长,您在武汉也工作了很多年,我想请问您一下,您刚才也谈了武汉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基础和潜质,我想请您谈一下武汉现在发展总部经济最缺乏的是什么,最需要补的是什么。谢谢。


  谢功卓:梅院长原来是武汉东湖高新管委会的副主任,武汉市委宣传部做新闻处长。
  梅松:不管是从我的发言来看,还是从赵弘研究员的发言来看,武汉发展总部经济具有很好的条件,武汉是“九省通衢”,武汉是中国的核心枢纽,除了北京,就是武汉,高铁时代给我们带来了物流、人流的影响会有很深刻的变化,就是缩小城与城之间的距离,大家都知道从武汉到北京以后可能就是4个小时,武汉到上海2个多小时,武汉到广州不到4个小时,所以以武汉为中心到全国最主要的东中西北都在4个小时范围之内,按照区域经济学的概念,叫城市生活圈,有1小时城市生活圈、有2小时城市生活圈、有3小时都市生活圈,很多全国80%以上的大中城市都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4小时城市都市圈里,这个条件是非常难得的。
  刚才赵弘研究员讲了总部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创新型的。我不是在吹武汉,而是在实实在在评价武汉,与上海、广州、青岛发展比较快的城市相比,我可以给武汉提几点建议:第一总部经济的发展,武汉市政府非常重视,刚才秘书长也介绍了武汉市专门制定了优惠政策,我认为政策还不够,还得有良好的总部经济运行的条件和基础环境,我个人感觉以前也是秘书长管的,我昨天从机场到武昌花了一个小时20分钟,我过去在武汉上班的时候,从汉口到东湖大概开车半个小时,现在武汉是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在相当时间内要建地铁,又要建城市快速路,我希望这是一个短暂的现象,如果是交通拥堵、交通的流量不解决,整个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会有影响,长途反而很快,在城内反而很慢,这样反而不好,当然北京也遇到这种瓶颈问题。
  第二聚集人才,刚才赵弘研究员介绍了总部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人才的聚集,武汉是有很多人才,武汉市的科教力量在全国都很有优势,但是光有人才不行,人才作用不发挥,人才会成为闲置之才,还要吸引人气,吸引海内外的人才,让高级白领认为在武汉能够发展,把总部迁过来。
  武汉的人才面貌和形象还要提升,武汉市是最大的省会城市,城市面貌和形象的提升,要靠政府策划,媒体宣传,全世界人们感觉武汉市中国内地最繁荣的城市,我记得那年在武汉,当时武汉市政府抓个两个宣传,武汉市是水资源最充沛的城市,特别是淡水资源,我觉得当时这个点子抓得比较好,武汉的淡水资源最充沛,吴区长介绍说武汉是山水之城,一定要改变武汉内地最大省会城市的形象,应该定位为向世界级城市方向发展,我个人认为武汉市具备这个条件。过去孙中山先生讲,要把武汉建成“美国的芝加哥”。我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


  楚天金报记者:我是楚天金报的记者,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周秘书长,刚才介绍武汉市,主要是三个总部区,一个是武昌、江汉和黄陂区,这三个总部经济建设怎么面临同质化,第二是怎么避免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谢谢。


  周元:刚才吴区长在介绍武昌地区总部经济的时候,好像使用了“公司”这个词,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定位。我们目前定位王家墩为商务中心,因为现在的环境体制,武汉市做了调整,原来叫武汉市王家墩商务中心,现在叫做江汉经济中心,既然叫商务中心,它的定位应该和武昌区总部经济的定位是有明显区别的。盘龙城从黄陂区来讲,目前不叫盘龙城,他们现在打“汉口北”的概念,也是想利用武汉的区位优势来做大,实际上如果按刚才赵教授说的概念,那么我理解盘龙城这个地方可能就是总部和制造分开以后,如果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盘龙城看看,更多的是车间生产企业,他们从物流的角度也想做大,也有一些雏形,专门有房间都已经建好,目前实事求是讲有一些企业入驻以外,从物流的角度来讲也有一些企业入驻,但是目前的发展还有一个过程,真正最好的区位优势是靠近飞机场,所以我想从三个总部区域各自定位的角度来讲,我理解不会造成同质竞争情况。


  谢功卓:因为时间关系,大家提的问题,我们在会上发了指南,今天上午发布会的一些信息,大家可以看一下会议指南。武昌区委宣传部18号那一天媒体记者要到现场。在这里我提两条建议给大家作参考,第一个建议请市属媒体、中央媒体多加支持,一定要认真策划这次活动,这两个论坛一个是中国总部经济,第二个论坛是中部,规格很高,中国总部经济,赵教授是第一个创始人,可以叫做“中国总部经济之父”。现在城市的竞争就是总部,全国几个大城市都把这作为首要的问题来考虑。
  各媒体要组织专班认真策划,有几个重点大家要重点把握一下,我们发的指南、国务院发布的振兴计划,第三个是市政府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家要研究什么叫总部经济,现在媒体要作相应的知识介绍。第二,总部经济在武汉市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意义在哪里,刚才赵教授概括很全,提升城市功能,抗击金融危机,在武汉市要符合“两型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止工业污染。第三,要认真宣传武汉总部经济发展的现状,刚才周元秘书长介绍了三个集中区,我感觉武汉市每个城区都在提总部经济,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大家要觉醒认识到总部经济的重要,所以说城市功能的提高,城市产业的升级,很多企业要外迁。第四,要重点宣传武昌,我们感谢武昌具有战略的眼光,搞这么大的活动,郑州第一次城市论坛是我参加的,我当时的身份是汉南区委书记,我在郑州参加那个论坛规格很高,来宾很多,我们宣传武昌,还要宣传其它地区,北京的丰台、广州的越秀,不能总是搞地方主义,别人来了以后,要听到一些消息,介绍武汉市的大风范。第五,介绍武汉市总部经济发展的环境,通过媒体的宣传介绍,别人感到武汉就是发展总部经济的首选之地,招商引资。同时,还要很好地宣传企业评选这次总部型相关的信息,这是在武汉发布的,这是赵教授在武汉发布的35个城市分析评选报告,这很有新闻价值,电视台、都市写真都要用专栏报道一下。
  第二方面,要捕捉新闻亮点,18号上午开幕的时候,下午有两个分会场,一个是在梅园,一个是在东湖宾馆,这两个分会场,大家把记者的力量配置一下,不要漏掉,捕捉一些闪光点,刚才几个媒体记者提的问题都很好,中国总部经济通过这次论坛的报道,使大家了解武汉,获取很多的信息,推动武汉经济的发展,展现武汉的城市名片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来做好这件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