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圆桌访谈一

更多

总部集群与区域创新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 2009-10-10 16:55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张永庆: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
  来源: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

  近几年,“总部经济”的概念风靡全国,总部经济推动了城市的转型升级,已成为许多大城市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总部经济之所以得到如此多的青睐,主要是总部经济能够带来区域的创新发展。
  一  总部经济、总部集群与总部经济聚集区
  总部经济、总部集群和总部经济集聚区,是既相互关联又有着重要区别的不同事物、是涵义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这不仅不利于总部经济理论的深化发展,还有可能带来总部经济发展实践上的困惑与混乱。
  所谓总部经济(也可称为狭义的总部经济),是指企业把具有财务结算、投融资、市场营销、技术研发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的总部机构,迁移到具有优良的基础设施条件与良好的商务服务业环境,人才、技术、信息、知识、资本等资源比较密集的中心城市,把加工生产环节及其机构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通过企业总部与产业基地间的价值链分工谋求整个产业链的合理布局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实现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和欠发达地区的常规资源两个不同区域优势资源在同一个企业的优化组合,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态。因此,总部经济是企业内部价值链与区域比较优势的空间最优耦合,是企业配置资源的新方式,是企业组织结构及其形态的新发展。企业通过以总部为核心的总部机构与生产加工环节生产加工基地的企业价值链、中心城市总部与外部生产加工基地间的空间价值链,实现了企业资源配置方式与组织结构的创新,实现了企业总部和加工生产基地在空间上的分离——总部向中心城市迁移布局,产业加工基地向成本比较低的、远离中心城市的地区集中布局。比如联合利华将其总部集中布局在上海,而把生产加工基地集中布局在合肥工业园区,就是典型的企业总部经济发展模式。
  所谓总部集群(也可以称为广义的总部经济),是指由于中心城市的区位、交通、人才、信息、技术、服务等多重优势,吸引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相关区域集群布局而形成的企业总部集聚发展的现象,包括制造业企业总部、金融服务企业总部、科技服务企业总部等在内的,集研发、展示、贸易、财务结算于一体的企业总部集群,正在成为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形态。总部经济这种企业资源配置的新方式是总部集群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众多相关企业按照总部经济的方式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把总部机构集中布局在中心城市相关区域是总部集群形成的重要原因。总部聚集以后,可以在信息交流、人才交流、交易手续等方面降低很多成本,同时由于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聚形成总部集群,也带动了为总部服务的各类相关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区位条件、交通环境、综合商务成本、客户资源、商务氛围、产业群布局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以及是否有利于取得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的支持,是影响企业总部集聚布局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谓总部经济集聚区,是指由于总部集群的出现,在中心城市形成了以总部基地、现代服务业集群等为主要特色的总部经济集聚区。总部经济集聚区一般具有区位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向该区域流动,总部经济集聚区的企业总部在价值链分工中,占据“高端”地位,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不但能够补偿其较高的费用成本,而且能够提升相关区域的产业水平,扩大地区经济总量,提高区域经济竞争能力。如目前北京已初步形成“三大五小”总部经济聚集区。一是北京CBD。跨国公司和外埠大企业集团的总部多数集中于此。目前有跨国公司约600家,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及其代表机构约150家,占北京外资银行数的85%。二是金融街。初步形成了金融企业总部聚集区,目前共聚集了金融、电信及各类企业总部、地区总部140家。三是中关村。已形成计算机、信息工程、软件、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涌现出联想、四通、方正等一批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总部,还拥有Google、路透、诺基亚等跨国公司研发机构70多家。除上述三大总部经济聚集区之外,还有丰台总部基地、电子城功能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临空经济区和东二环交通商务区等五个特色总部经济聚集区。此外,上海“陆家嘴”、重庆“解放碑”、青岛“香港路”等也都是在这些城市中心城区形成的总部聚集区。
  二  总部集群的创新特征
  (一)集聚创新资源的智力创新
  总部集群的创新首先是一种集聚高级人才、密集知识的智力创新。一方面,公司总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集中了企业决策管理、市场营销、研发创新、投融资管理、财务结算等功能,汇聚了企业主要的高级管理人才,其创新具有明显的智力密集性特点;另一方面,以企业总部为专门服务对象的现代服务产业,包括贸易、信息、金融、科技、人才、咨询、财会、法律、文化等诸多方面,也是具有创意性、建设性的高级智力型服务产业。因此,“总部集群”的创新是集聚创新资源的智力创新,并对对所在区域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总部经济也被称为是高端服务经济、智力创新经济。
  (二)聚焦核心产业的集中创新
  总部集群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产业上常常是企业独特的功能部门或独特行业总部机构部门的集群,是围绕某一功能环节或某一产业部门的企业总部类型机构的高度集聚。因此,总部集群所形成的创新环境,使其创新活动所关注的产业具有高度的集聚性,从而有效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如东风汽车公司总部迁都武汉,带动汽车产业总部聚集江城,东风本田、东风标致、中誉汽车等先后落户武汉开发区,国内外生产轮胎、座椅等汽车零部件的企业随之跟进,一个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总部集群和产业创新环境逐步在武汉形成。同样,作为深圳中心区的福田区借助信息、技术、人才、服务等多重优势,对发展循环经济给予资金和服务扶持,并以此吸引大批循环经济总部企业入驻,包括杜邦中国公司、深圳南瑞科技公司、奥威环保清洁公司、创益科技公司、东江环保公司、华江科技公司、嘉达化工公司、量子光电公司、下沙实业股份公司和四川大厦管理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使福田区逐步崛起一批以循环经济相关技术创新为突破,以核心产品为优势,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开拓扩张的循环经济总部集群。[3]
  (三)创新环境的共生性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部集群是一种全新的,适合于现代企业发展的,互补合作与整合服务的平台体系。总部集群便于企业有效整合人脉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资产资源、行业资源、政府资源等对企业后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形成了一种有利于企业总部发展的共生的创新环境。首先,总部集群形成了有利于企业总部运营的公共环境,包括交通通信环境、物业环境等,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其次,总部经济的运作涵盖生产、研发、交易、信息、物流等多个环节,对商务环境有很高的依赖性,总部集群以企业集群为基础,通过将企业总部聚集在一起产生一个共生系统,构筑了一个互补合作的现代服务平台,为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与支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美国的纽约集中了美国许多大公司的总部,全球500强企业中就有46家总部设在纽约,随之发展形成了配套的新型服务业,共同构成了总部经济创新发展支撑体系,有法律服务机构5346个,管理和公关机构4297个,计算机数据加工机构3120个,财会机构1874个,广告服务机构1351个,研究机构757个。
  (四)创新重点的差异性
  不同的总部集群,形成不同的创新生态,创新的重点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比如深圳市福田辖区正形成多处高科技总部集群,依托高新精的技术研发、短平快的成果交易、系统完整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不同的总部集群创新生态环境,成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福地。以天安·泰然高科技园区为代表,重点发展自主创新型高端工业、总部型研发基地、数码创意工业等;华强北以消费电子市场和生产服务配套电子市场为基础,依托华强北强大的信息、交易、物流功能,打造研发型交易型电子总部集团;中央商务区则以一流的商务环境吸引管理总部、交易总部和研发总部进驻,打造国际化全球化高科技总部集团聚集地;八卦岭高科技产业圈以印刷、设计、动漫、物流资源为基础,打造成数字化印刷、动漫创意业为核心的高科技总部聚集地。[5]
  三  总部集群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效应分析
  总部经济的发展、总部集群的形成,从对区域创新发展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创新效应
  (一)产业集聚效应
  企业总部集中布局发展带动众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产业有机体,产生出了产业链效应,他们能在这里找到最佳的产业衔接点,实现成本最低化。因此,企业总部的集群发展将带来巨大的产业集聚效应。2004年9月,全国瞩目的东风汽车总部迁都武汉,使得汽车产业聚集江城武汉的趋势日益明显,东风本田、东风标致、中誉汽车先后落户武汉开发区,国内外生产轮胎、座椅等汽车零部件的企业随之跟进,形成了一个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总部集群、产业集群。
  (二)产业提升效应
  企业总部是产业链的高端,主要承担公司的战略决策、资源配置、资本经营、业绩管理、研发创新、市场营销和外部公关等功能职能。因此,一方面,总部集群通过企业总部等高端环节的聚集,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营销、品牌等价值链高端延伸和升级;另一方面,企业总部从事战略决策、科技研发、投资管理、营销等高级形态的经济管理活动,对专业配套服务要求很高,为金融、会展、中介、信息、法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借助发展总部集群,顺势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重要战略选择,成为许多大城市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为了突破产业布局集中在加工制造等环节的状况,实现向产业链上游挺进的发展目标,依托下游的产业优势向上游挺进,强力引进大公司区域总部、研发中心,打造总部经济,成功地吸引了一大批与主导产业相关的研发中心,包括跨国公司、知名企业的研发机构达30多个,如苏沃公司中国区总部、乐惠总部、中电电气总部、泉峰总部、南瑞继保总部、苏源总部,福特研发中心、摩托罗拉研发中心、金智科技、中材国际等研发中心,以及东南大学与开发区联手打造的“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等,实现了开发区的产业提升的发展目标。
  (三)市场创造效应
  首先,总部集群的形成。由于企业价值链与产业价值链的关联效应,能够产生很强的市场创造效应,如北京电力工程公司、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电投远达、北京“国电富通”、北京“中联动力”、北京华通开关、北京丰台供电等近20家电力及相关企业聚集北京总部基地,在研发、发电、电器、工程、环保、法律咨询等方面,逐渐形成相对的市场产业链;其次,总部集群也对总部经济集聚区内其他产业也产生了明显的带动作用,总部作为企业的决策、管理、资金、信息的集散地,对相关服务有强大的需求,为其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促进了为总部企业服务的金融、保险、会计、法律等服务业和一些制造企业的聚集发展,调查显示,每引进一个地区总部,都会促进周边城区金融、会计、咨询、酒店、广告等高级服务业的繁荣,一座写字楼带来的经济增长甚至超过一个大型工业园区。据统计,青啤集团总部每年对各类服务业的支出就达1.2亿元左右;海信集团每年对青岛地区的晶石电子、海联电器、康贝丝光学、海锦包装材料等企业的采购额均超过3000万元,有效地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品牌提升效应
  总部本身就是企业品牌,很多企业总部之所以聚集在某些中心城区的某些中心区域,也是为了品牌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中心城市具有企业品牌发展的高级生产要素和支撑条件。同时,在一些发达城市的中心区域设立总部,本身就是一种企业品牌和形象的推介。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聚形成总部经济集聚区,更是一个地区提升形象、增强服务能力和展现人文精神、提升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总部作为企业的决策、管理、资金、信息的集散地,一方面为其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促进了为总部企业服务的金融、保险、会计、法律等服务业的聚集发展;另一方面也成为中心城市不断吸纳高知性人才的重要载体。因此,众多企业总部集聚中心城市在为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直接贡献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的服务品牌和现代化形象,提高了所在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产生了提升城市品牌与城市的无形资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综合效应。
  (五)知识溢出与学习效应
  由于地理位置接近,总部企业之间进行频繁的交流就成为了可能,这为企业进行相互学习和促进创新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较好的环境条件。此外,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竞争与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强总部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从而降低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首先,总部集群的企业总部具有很强的组织学习能力;其次,总部集群内部总部企业间,通过人才流动?供应商与客户间的合作互动?不同组织员工之间的非正式沟通等,形成了知识共享机制;第三,总部集群内部成员往往根植于同一种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彼此熟悉各自的行为模式,在相互协同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价值体系,进一步促进了企业成员之间的学习互动。因此,总部集群的知识与技术的学习扩散明显快于其他非集群化地区。
  (六)创新集成及辐射效应
  总部经济及总部集群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一方面,随着总部经济的发展,拥有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交织的复杂知识系统日益成为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和总部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成为总部经济集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这一复杂知识系统包括:(1)知识创新系统,能够有计划地组织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非常强的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总部研发团队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以各种类型的研发中心为代表;(2)知识复制系统,通过设备、服务和标识等硬件设施条件,以及实习、参观、座谈、培训等非正式组织交往,进行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复制;(3)知识保护系统,通过利用专利、商标等法律方法进行知识保护,以及保密制度、保密协议等对不受法律保护的各类知识进行保护。另一方面,企业总部的聚集使企业充分利用科技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并通过企业总部技术创新活动向生产基地辐射,实现了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增强,促进城市之间合作创新体系的构建,并带来强大的创新辐射效应。如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吸引一大批头脑型项目涌入——跨国公司和国有大企业集团在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和创新型企业,使得漕河泾由生产制造功能向研发服务功能延伸,从生产工厂转变为研发中心。目前,漕河泾已经集聚了中外高科技企业1200多家,其中具有研发功能的中外商投资企业达409家,不少研发中心的研发服务对象覆盖了跨国公司的全球业务,并逐步地从早期的以技术服务为主向以核心技术的研发为主转变,漕河泾开始成为一个与全球研发同步的“创新高地”,新体制,新技术,新产业,漕河泾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示范、拉动和辐射作用。
  (七)经济控制力提升效应
  在总部经济形态下,企业总部通过指挥其在各地的工厂、办事处、子公司以及其他的相关机构,进行资金、生产、贸易、人才和信息的集中运作与管理,并通过产业价值链、空间价值链和市场链的不断强化和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因此总部经济也是控制力经济。总部集聚区就是区域经济的控制中心,是区域的“大脑”,总部集群的形成进一步强化了相关城市对相关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全球总部经济发展的态势也体现出全球经济竞争正越来越注重对“控制力”把握和塑造,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家化城市把吸引和凝聚跨国公司总部作为其总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和重点。因此,在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强化总部集群建设,有利于提升其产业与区域经济控制力。2001年,美特斯邦威从温州迁往上海,2005年更是将其管理总部全部集中到了上海南汇区,正是将总部从温州搬迁出来,美特斯邦威这几年发展也相当迅速,现在全国的专卖店已经有2000多家,作为管理总部,虽然在上海没有生产工厂,但是其全国300多家工厂的研发、产品管理、配送都是通过上海总部来进行的,可见总部经济带来的经济控制力是十分明显的。[9]
  (八)区际间整合带动效应
  总部经济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共赢。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中布局发展,通过产业价值链延伸与空间价值链扩散,实现了中心城市和外围地区的资源最优整合,实现了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由原来的简单产品分工合作向价值链合作、功能配套拓展升级,改变了区域之间在同一产业内在企业、项目上“非此即彼”的争夺竞争,实现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之间通过企业价值链、产业价值链不同区段的再分工合作,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中心城市的信息、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向欠发达的区域辐射,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能力,对于加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总部经济模式下,区域间产业分工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不同区域之间基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占据着产业链条的不同功能区段,发挥着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总部经济的发展是在市场规律的调节下,建立在区域间相互合作、共谋发展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形态,在本质上实现了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双赢。
  四  以总部经济模式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思考
  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网络设施条件,人才、教育、科技资源等方面的相对优势,为总部经济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以及周边区域相对发达的制造产业集群基础等,形成了总部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总部经济的发展也将推动区域的创新发展。
  (一)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商务设施水平
  发展总部经济首先必须具备交通便捷、配套设施好等基础条件,强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配套的规划建设,形成与总部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设施配套支撑体系,是致力于发展总部经济的中心城市首先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要把完善中心城市总部经济集聚区及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作为发展总部经济的工作重点。其次,总部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与之配套的商务楼宇等商务办公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的保障与支撑。因此,致力于发展总部经济的中心城市,还有要把建设商务楼宇等商务办公设施,教育、医疗、卫生、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提高商务设施水平,提供清新健康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总部经济的另一个工作重点。上海就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进政府服务,吸引大批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落户上海,一个世界级的总部经济中心初具规模。
  (二)培育高级生产要素,强化现代服务体系
  总部经济的发展及其总部集群的形成,离不开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人才,以及研发、金融、营销、物流、会计、律师等知识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专业人才,这些高级生产要素是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在应该在培育、提升当地与总部经济相关的生产要素方面下功夫,采取有效的措施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通过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方式,培育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高级生产要素,如上海针对跨国公司总部对高层次、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的大量需求,对包括国际策划师、国际会计师、国际律师和高层管理人才在内的国际化人才储备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这些高级生产要素作用的发挥也是通过总部经济活动,以及支撑总部经济发展的专业服务业的发展体现出来,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加快完善银行、保险、会展、招商、商贸、物流、航运、旅游、法律、教育、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业的规模与能级,建立以知识密集型的中介服务行业为特征的专业化服务环境,促进总部经济快速发展。欧美总部经济发达的大都市,服务业占的比重都是在70%以上的,纽约大概占86.7%,伦敦是85%,东京是72.7%。
  (三)区别环境条件及产业特色,有效选择发展战略
  不同层次的公司总部集群发展的环境条件、不同产业类型及其带来的区域创新效应也不相同。因此,依据不同的商务环境条件与产业特点,有效选择总部经济发展战略和创新方向,就成为发挥总部集群创新效应的关键。深圳福田区依据城区不同区域商务环境的特点,以及不同产业对总部经济发展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总部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天安·泰然、华强北、八卦岭、中心区等多个各具特色的总部聚集基地,天安·泰然高科技园区,重点发展自主创新型高端工业、总部型研发基地、数码创意工业;华强北以消费电子市场和生产服务配套电子市场为基础,依托华强北强大的信息、交易、物流功能,重点打造研发型交易型电子总部集团;中央商务区则以一流的商务环境吸引管理总部、交易总部和研发总部进驻,打造国际化全球化高科技总部集团聚集地;八卦岭高科技产业圈以印刷、设计、动漫、物流资源为基础,打造成数字化印刷、动漫创意业为核心的高科技总部聚集地,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总部经济发展效果. 针对制造业中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高端部分已经在上海逐步实现集聚,上海致力于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包括区域总部),相关产业总部经济在上海快速发展的实际,杭州在总部经济发展战略上结合其省会城市、专业市场发达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围绕商贸产业和特色信息产业,如软件产业,围绕民营企业和中小外资发展总部经济,成效十分显著。
  (四)结合地区实际与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商务政策
  要在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政策透明度,建立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加强法制建设,营造公平、稳定的法制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及发展总部经济的现实需要,积极创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商务政策。为此,上海推出了专门为地区总部跨国业务量身定做的服务套餐,在人才招聘、外贸进出口、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杭州市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杭政〔2007〕8号),就引进总部的重点及产业导向、总部经济规划布局、引进总部的资格认定及条件、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打造总部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等提出了既切合实际又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针对“十五”以来山东经济快速发展,半岛制造业基地加速形成,工业发展规模快速上升,青岛市电子家电、石油化工、汽车机车等产业布局不断完善,联动发展形成沿海制造业连绵带的实际,青岛市南区2003年以来将总部经济纳入楼宇经济的范畴重点加以推进,不断加大了引导和支持力度,出台了相关的发展意见和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大了招商引资,推动总部经济在过去自发性成长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加规范和快速的发展,一些制造业总部,研发中心和一些国外公司的办事机构、代表处向区域内加快流动聚集,除青啤、海信等本地集团总部外,马士基、新韩银行、美国纽约人寿、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办事机构先后入驻。截至2006年底,市南区总部企业达到392家,占青岛市企业总部企业总量的90%左右,全年实现全口径税收32.8亿元,占全区税收收入的48.31%,税收增量占到全区税收增量的一半,总部经济成为市南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五)把握中心城市优势,加强平台建设
  总部经济是企业内部价值链与区域比较优势时空最优耦合的结果,是实现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和欠发达地区的常规资源,两个不同区域优势资源在同一个企业优化组合配置的产物,其中中心城市发挥了重要的核心作用。因此,中心城市要积极利用现有的人才、科技、信息等战略资源优势,构建适宜总部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市场化和区域化的平台,包括打造总部基地、建设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等,包括强化CBD商务区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集群、打造各种类型的总部基地等。城市商务中心区(简称CBD)作为城市经济活动的中枢,具有最便捷的交通网络、最齐全的配套设施、最发达的通信系统和一流的商务活动环境,高档商务楼比较集中,各种优秀人才聚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总部企业的各种需求,历来是总部企业办公的首选之地,也是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平台,尤其是跨国公司及综合型大企业、大集团的总部,国际上一些知名的CBD,如美国曼哈顿、法国拉芳斯就集聚了众多的国际级的企业和机构总部;特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由于文化创意、金融证券、商贸物流、软件信息等特色专业服务、中介服务企业的集聚发展,成为特色企业总部的集聚地;研发园、科学园、商务园、办公园等各种类型的总部经济园区或总部基地更是成为发展总部经济的新形态。2006年4月,上海经济促进中心发布了国内首张总部经济地图,划定了上海16个总部经济基地,包括浦东新区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民营企业上海总部基地、静安区的南京西路跨国公司总部楼宇区、卢湾区的淮海路总部楼宇区、徐汇区的徐家汇总部楼宇区等,形成了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平台。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朱习芳)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