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最新动态

更多

农民工李同兴驻扎候车厅7天只为回家过年

发布时间: 2010-02-08 12:06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东方网2月5日报道  40岁的李同兴,紧裹在一件绿色军大衣里,背上是昨晚匆忙整理的两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他在工地打工用的工具。七八十斤重的行李压在后背,李同兴只能90度弯着腰,脸上不断滚落汗珠,步履滞缓地行走在地铁一号线站台。
  李同兴老家在云南宣威,坐火车到昆明还要5个小时。从1997年开始,李同兴就离开那个偏僻的小地方,来到江苏、上海等地打工,在工厂卖过苦力,到工地搬过砖头,因为工钱实在太少,一度又跑回家种田。2006年以后,李同兴再次投奔了一个做包工头的老乡,因为小工的工钱涨到了60块一天,比在家种地划算得多。这一干,就是三四年,李同兴没再回过家。
  三年没回家过年,李同兴几乎忘了儿子长什么样,“应该高了不少,今年读初中了。”提起成长中的儿子,李同兴神情有些黯然,儿子读书的杂费政府都免了,但学习用具和住校费用总还是要的,按他一个月千把来块钱的收入,实在有点紧巴巴。
  李同兴常年在外,家里全靠媳妇支撑,一个人张罗十几亩地,雇人种满了苞米。“收成好的时候,还有一点节余,一般不亏本就不错了。”进城十多年的李同兴,依然抹不去农民的执拗,他坚决不同意把地荒了,哪怕要担着亏本的风险,“地是我们农民的根本呢。”李同兴咧嘴轻轻笑着说。
  跟老板做的时间久了,老板对李同兴很放心,春节停工就让他“看场子”,忠厚的李同兴感念老板的信任,也确实想多拿一点工钱,最后几乎形成了习惯,每年都是他和几个工友留守。今年,李同兴再也按捺不住思乡之情,一个礼拜前就问老板讨工钱,准备要回家好好过个年。今天一早,李同兴拿到了钱,赶紧买张动车票,从无锡赶到上海,跟在上海打工的大哥李同友汇合,两人背起大包行李,直奔火车站售票窗口。
  在地铁一号线上海火车站,记者见到了行色匆匆的李家兄弟俩,他们之前看电视新闻,还以为到了就能买到当天的票,没想到,节前的车票几乎全部售空,无奈之下,买了2月11日19点的79次车票。这趟绿皮车要“跋涉”56个小时才到昆明,等他们下车到家时,至少已是大年初一凌晨。自称70后的李同兴失望之余,依然透着一点憨厚和幽默,“至少我为回家,努力过了嘛。”
  1970年出生的李同兴,比实际年龄老态不少,这是他第一次坐地铁,背着沉重的行李包,兄弟俩都有点“找不着北”,听到地铁报站说上海火车站到了时,稀里糊涂就随着人流出了站。出闸机时李同兴还紧攒着磁卡,不肯塞进磁卡机,“害”得后面的乘客直催,李同兴更是急得一头大汗。好不容易出了站,李同兴抓住记者问,南广场怎么走?领他们走到火车站南广场时,李同兴恍然大悟似地叫了一声:“我们是要到上海南站的呀。”
  记者确认了之后,接过李同兴手中的行李,带他们再次返回地铁,被行李压得直不起腰的李同兴艰难地抬起头,又一次咧嘴笑了起来,汗水浸湿了半灰半黑的头发。
  总算捱到了上海南站站,李家兄弟出了站台,大口喘着气,老大李同友掏出一盒瘪瘪的香烟,听说记者不会抽烟时,轻轻捏了捏香烟盒,又塞回上衣口袋。李同友有个刚上大二的闺女,第一年考大学时考了个专科,女儿嫌丢人没去上,第二年一咬牙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李同友自己也搞不清这回上的是专科还是本科,“反正她说再考,我也不说啥,孩子想的是自己的前途,我们在外打工,不也是为了她?”李同友说女儿的中学每年都考出上百个大学生,她上大学不算个啥,他也不觉得自己供养一名大学生有啥了不得,尽管女儿的生活费,差不多要了他全部的工钱。
  为了踏上返乡过年的列车,李家兄弟还要等上一个星期,他们不打算住旅馆,因为肯定不便宜,“住一晚顶一天的工钱,心疼。”他们也不肯回工地,“行李太多,搬来搬去麻烦。”望着南站圆圆的穹顶,李家兄弟仿佛回家在望,微黑的脸上浮出了笑容,他们不好意思地记者说,他们瞄上了火车站候车厅和地铁地下过道,“有个地方靠靠就行了,我们不怕冻。”等待回家的七天,相对在外打工的岁月,似乎也不值得计较了。
  “给家里都带了点啥?”临走前,记者问他们,李同兴摇摇头,“啥也没顾上买,只想早点到家。”拍拍他随身的一个纸箱子,记者被告知,里面都是他打工时买的书。
  (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刘华宾)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高霞)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