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通讯员 彭海波
入汛以来,长江流域暴雨持续不断,降雨较常年偏多近两成。尤其是7月24日20:00-25日11:00,湖北省当阳地区普降大雨,局部大暴雨,其中25日8:00-10:00,该市部分地区遭受“砣子雨”侵袭,2小时降雨量达167mm,造成焦柳线荆门至枝江多处堤坡溜坍,最大处所纵向达100多米。荆门桥工段视雨情为命令,迅速启动防洪抢险预案,一场罕见而又艰巨的保卫铁路大动脉畅通的攻坚战役正式打响。
25日9时45分,该段当阳线路车间玉泉寺工区冒雨巡查人员巡查至焦柳线上行玉泉寺-岩屋庙间K680+700处,发现上行K680+700-+900外侧路堤溜坍至道床坡脚0.8米处,错台达5.8米,该地点一根接触网立柱已倾斜,随时有倾倒的可能。立即申请封锁焦柳线上行玉泉寺-岩屋庙区间,并用无线对讲机确认了区间无列车。
险情就是命令!该段主要领导迅速赶赴抢险现场亲自指挥,各部门按照预案先后组织劳力分别奔赴现场,技术人员也登乘上列车来回巡查管内线路状况。经过现场勘察,路堤溜坍险情之大,令路局领导异常震惊,副局长赵文芳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抢险。局长余卓民、副局长颜昌林也先后亲临灾害现场,对抢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5日,在统一指挥下,抢险行动在暴雨中展开。各种抢险机具和材料源源不断运送到抢险地点。现场领导、干部、职工、民工冒雨奋战,清侧沟、卸片石、码碴袋、打木桩,手搬肩扛,人影憧憧,忙而不乱。经过400余人、2组轨道车,近4个小时的全力紧急抢修,现场情况初步得到了控制,于13时15分开通焦柳线上行玉泉寺-岩屋庙区间,开通后上行线K680+700-900限速15km/h运行,15时21分提速至25km/h。然而,由于水害地点的特殊地质(土地为沙土)和受长时期暴雨袭击积水严重等因素的影响,现场溜坍继续发展。于22时22分,再次封锁区间,堆码的碴袋、卸下的片石随着坍体滑移。局防洪办解备焦柳线荆门南站8车防洪备用片石至焦柳线上行k680+800处,对溜坍的路堤再次进行抛填片石加固,并连夜陆续从荆门、襄樊北、随阳店、厉山等车站解备防洪备用钢轨桩250余根、片石和道砟共28车至水害地点。26日,路堤溜坍仍继续扩展,抛填的片石、打下的木桩像被"沼泽地"吞食一样无影无踪,接触网立柱倾斜角度越来越大,为防止立柱倒下砸坏下行线高压电线,现场不得不采取停电推到立柱的措施,以确保下行线畅通。
为尽快抢通线路,抢险队伍再次投入到紧张的鏖战中。副局长赵文芳、该段段长乔随胜自发生路堤溜坍后,一直坚守在现场,坡上坡下亲自察看险情并制定抢险方案。同时,又紧急调集200人员、2台大型挖掘机参加抢险,并专门请来设计院专家进行指导。通过再次勘察以及设计院专家建议,采取打钢轨桩、用建筑跳板挡隔后,再抛填片石和道碴等措施予以加固。该段副段长叶进由于在高温下连续奋战,体力严重透支,仍然坚守在一线。枝城重点维修车间主任李桂涛带领20余名职工和抢险人员一起背草袋、卸片石、打桩,连续在现场奋战近65个小时;还有铁路局优秀共产党员当阳线路车间岩屋庙工区工长李伟、职工曹艳军、杨铁军连续在现场防护,始终没有离开现场半步。由于该处交通不便(最近的乡村公路离抢险现场也有700多米,且都是崎岖不平的坡路),给后勤保障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确保抗洪抢险人员后勤供给,由6名机关干部组成的后勤保障小组,来回不停地奔跑在这条小路上,平均每天要完成400多件纯净水以及1000多公斤盒饭、面包等食品的供给任务,一天下来浑身像散了架似的……像这样的感人场面还有很多、很多。三天三夜,我们抗洪大军没有出现一点退缩和怠工的现象。他们饿了就面包和馒头,渴了喝口水,困了就地打个盹,很多人手磨破了皮,脚打起了泡,脸挂了“花”,身上的衣服成了“泥浆服”,他们毫无怨言,更没有离开“火线”半步,用实际行动忠实捍卫着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28日7时26分,险情终于得到控制,线路以15km限速重新开通。9时46分,提速至25km/h。
截至28日15时,该段管内发生水害共50处,累计长度达4000米。该段共投入抢险人员近900人,卸片石31车、道碴21车,打下钢轨桩、木桩共计500多根。目前,经过抢修,管内线路运行速度现已恢复正常2处,整个抢险战斗还在持续延续着。抗洪抢险,我们仍在行动!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