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仕洪陈春保李剑军通讯员陈军
站在龙潭沟二号桥上,俯瞰一号桥,它就像一弯“新月”,轻盈地落在汉源新县城二号主干道上。
历时一年,葛洲坝集团精心打造的两座桥已经具备通车条件。6日,我们来到工地,施工人员正忙着拆除桥下的钢架,为正式通车做最后准备。
高兴、满意、自豪挂在项目经理张建国的脸上,他激动地说:“这两座桥将成为汉源新县城的一道风景。”
龙潭沟大桥总投资7800万元,两桥连接新县城二号主干道——楚源大道上下线,形成环形车道。
作为全国首个开工的永久性援建项目,龙潭沟大桥建设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期望。同时,独特的造型要求,复杂的地质条件,也让这两座桥成为援建技术难度最大、质量要求最高、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工程项目。
为保证万无一失,项目部特地从后方机关请来了号称“计算机脑袋”的桥梁专家刘雄坐镇指挥。
去年5月,1号桥正式开工。刘雄介绍,仅搭建施工平台就耗费了1个多月时间,搭建好的弧形施工平台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
与1号桥相比,2号桥施工难度更大。2号桥为斜腿钢构设计,全靠两个斜腿脚座支撑桥体。每个脚座重达42吨,居目前国内斜腿钢构桥中脚座吨位之首,承建公司专门从成都调运了一台130吨的大型吊车将脚座运至汉源进行安装。
“施工完了,仅拆除用于支撑桥面的钢管就需要1个月时间,工序之复杂可见一斑。” 省援建办工程师左小明感慨地说。
龙潭沟大桥最终能够提前竣工通车,刘雄认为是技术创新为他们赢得了时间。比如,合理减少1号桥拱架预压荷载,节约了15天工期与3000多吨预压吨位;使用施工钢拱架,有效节约了100多万元成本;优化设计1号桥拱圈施工简易布料器图纸,工人由100多人简化到20人左右,保证了工程高效低成本推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