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媒体聚集

更多

山高水远情长———写在湖北援建汉源收官之际

发布时间: 2010-06-18 16:41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张仕洪、陈春保、李剑军、通讯员陈军


  编者按  川鄂心连心,共建新汉源。经过援建人员近两年的艰苦奋战,湖北对口支援汉源的116个援建项目即将全部建成,提前实现中央提出的“三年援建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值汶川“5.12”大地震两周年到来之际,本报编辑部特派报道组远赴汉源,实地采访湖北援建成就,展示湖北建设者风采,敬请读者关注。
  湖北,汉源,千里之外,心手相牵。
  两年,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近万名湖北援建者千里挺进大渡河,与34万汉源人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21亿援建资金,116个援建项目,拭去了地震给山川蒙上的灰尘,古老黎州焕发出新的生机。
  曾经的茶马古道、“湖广填四川”留下的足迹,早已被岁月风化。今天,来自湖北的建设者又在这里用心血和汗水续写了新的传奇。
  一
  灾难,升华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两年前,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中央把对口支援汉源的任务交给了湖北。34万汉源人的命运从此与6000万荆楚儿女连在了一起。
  汉源重建面临的种种困难,牵动着水果湖的神经。2008年6月24日,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率队抵达汉源,实地查看灾情,部署援建工作。
  瀑布沟电站、富林镇小学、居民临时安置点……一路风尘,一路情!省委、省政府决定马上成立抗震救灾对口支援领导小组,进驻汉源,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组织实施全省援建工作;按照“省直和武汉市帮县城、其他地区帮乡镇”的原则,建立对口支援机制。
  援建目标很快锁定。2008年7月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出台包括5大类工程116个项目、援建资金达20多亿元的 《湖北省对口支援汉源县灾后重建总体方案》。
  14天后,汉源新县城萝卜岗上,湖北省援建汉源新县城主干道工程举行开工典礼。这是全国对口支援灾区重建开工的第一个永久性工程。
  两年来,近20名省领导先后奔赴汉源检查指导援建工作。怀揣无疆大爱,湖北援建创造了四个全国之最:最早成立援建专班、最早推出援建方案、援建办公室最早入驻灾区、永久性项目最早动工。
  二
  援建集结号吹响,一批又一批湖北建设者翻越泥巴山,千里挺进汉源。
  省援建办主任尤习贵介绍:“高峰的时候,汉源驻扎着近8000名来自湖北的建设者。”
  困难始料未及!震后的汉源,特殊县情与严重灾情相互交织。
  汉源离震中汶川相距200公里,但特殊断裂带的形成使汉源地震烈度达到8度-9度。全县32万人有22万人受灾,老县城已成为一座“立体废墟”;全县40个乡镇,23个为重灾区。同时,由于瀑布沟水电站的建设,汉源县城需要整体搬迁,6个乡镇6万人需要内迁安置。灾民和移民重叠,迁建和重建交织,湖北援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尤习贵说:“对于援建,中央的总体要求是两年基本完成。但留给湖北援建者的时间,比任何一个地方都要紧迫,因为大渡河水不会等我们。”
  与大渡河水赛跑,援建者要赶在瀑布沟电站下闸蓄水之前,实现老县城的整体搬迁。
  然而,紧迫的工期遭遇到了萝卜岗复杂地质条件的顽强阻击。
  地质勘探材料显示,整个萝卜岗属于片状砂岩结构,岩层极易破碎,引起滑坡。为防震防滑,施工队伍只有“深挖桩、高护墙”。一般来说,多层房屋的地基深度为2米多,而在萝卜岗上,地基深度却须达到10米-20米,有的甚至需要达到30米。
  “不讲条件,不怕困难,不惜代价。”湖北援建汉源新县城的56个项目如期开工,所有项目倒排工期,确保在2010年6月份完工。
  三
  两年时间,116个项目,21亿援建资金。
  数据背后隐藏着一个沉重的话题:如何让每一分援建资金都干干净净地用在灾区?
  预防腐败,制度先行。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抗震救灾援建项目工程管理办法》、《抗震救灾援建项目招标管理规定》等24项规章制度,编织了一套有效的制度“防腐网”。
  “这一系列规章制度涵盖了招投标、工程变更、隐蔽工程量计算、资金拨付等易生腐败的关键环节!”省援建办纪检组长徐心明如此评价。
  2008年9月13日,汉源诞生了全国首份“廉政援建合同”。承担新县城两路两桥建设的葛洲坝集团与湖北省援建办在合同中约定:作为施工方,承担的所有项目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包、分包,不得向任何相关人员送红包礼金、有价证券,不得请吃喝、请旅游,不得变相贿赂。
  省援建办引入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机制,从招标到资金拨付各个环节,省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均指派专人进行监督,实行全程跟踪审计;在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管上,实行项目管理权与资金管理权两分离——省援建办负责工程项目建设,省财政厅负责建设资金拨付,省审计厅负责跟踪审计。
  廉洁援建铸就了“湖北品牌”。湖北援建的116个项目,目前已有18个项目获得四川省“结构优质工程奖”。
  四
  两年前,站在富林小学的废墟上,罗清泉曾语重心长地叮嘱随行工作人员:“灾后重建,医院和学校等公共设施一定要先行!”
  两年来,湖北援建者一直把汉源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医院、水利设施等民生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优先启动,加快推进。
  新县城53个援建项目,房建有50个,面积70万平方米,单体建筑177栋;14个市州对口支援汉源22个乡镇,63个援建项目涵盖教育、医疗、水利、交通及社会福利。
  走进汉源新县城,县医院、汉源二中、富林镇小、富林中心学校、富林幼儿园,这些标志性建筑的门口都醒目地挂着“湖北援建”的标识。两年前,副省长张岱梨在汉源现场拍板了这5个“交钥匙”民生工程。
  今年4月,湖北医疗队领队程浩在县医院做了汉源首例股骨头置换手术。程浩介绍说:“去年,省援建办投资1000万元为医院更新了医疗设备。如今这里的医疗条件、设备跟武汉很多大医院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2009年8月,14个市州对口援建的63个项目顺利交接,湖北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完成乡镇援建任务的省份。“湖北速度”让灾区人民早日享受到了援建成果带来的实惠——
  永利彝族乡中心小学竣工,古路村23名孩子从山上来到山下,每天再不用在骡马栈道上攀爬,上学的路从此不再艰辛、漫长;
  茶马古道上的“生命之渠”——跃进堰全线贯通,三交、宜东、大堰、富庄4个乡镇沿途4万多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有了保障;
  流沙河唐家乡段堤防工程竣工,两岸万亩良田不再受洪水的侵袭……
  五
  “输血”,更要“造血”;“恢复”,还需“提升”。当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进展,湖北援建开始由硬件建设向智力援建延伸。
  2009年3月,《湖北省对口支援汉源县智力技术支援工程实施方案》出炉,投入4500万元资金,选派500人(次)技术人员到汉源,开展10大智力援助项目。
  农业技术智力援建“1185”工程启动。省农业厅组织技术团队奔赴汉源,扶持汉源发展1个马铃薯产业、建设1个农业远程教育网、8个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场、开展5000名农民培训。
  农业技术千户推广示范工程启动。省科技厅着手在汉源培养1000个农业技术示范户,推广瓜菜高效栽培技术,建立优良水果示范园,提高汉源相关产业标准化种植水平。
  湖北医疗队前后有9批次进驻汉源,协助当地建立28个互动平台,对疑难病症实行网上会诊。
  湖北优质教育资源与汉源全面对接,汉源1210名教师先后接受专业培训。
  省建设厅担负起了新县城及22个乡镇的重建工程全部的项目质量监管工作。
  伴随着智力援建的逐步深入,一批技术援建成果在汉源瓜熟蒂落。华中农业大学为樱桃之乡汉源开发出了樱桃果酒;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汉源县旅游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九襄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培育出了第一批微型薯……
  汉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的同时,自我发展能力在不断增强。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姚启慧)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