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媒体聚集

更多

阳光洒向绝壁小学--包唐韬效应引发的爱心接力

发布时间: 2010-06-18 17:00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古路村小学,位于四川汉源一个不通车、不通电的彝族山寨。去年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使一名“80后”大学生来到这里,当上一名不要报酬的老师。
  他就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2007届毕业生包唐韬。被他支教的事迹所感动,爱心向这所绝壁上的小学涌来。尤其在他的母校“西部支教阳光接力计划”支持下,支教接力棒正在传递下去。
  绝壁上来了“编外志愿者”
  古路村坐落在大渡河金口大峡谷的悬崖绝壁上,海拔2000米以上。前往这个村子,只能沿着一条狭窄的骡马栈道蜿蜒而上。当地只有玉米和土豆两种作物,青菜都要从山下采购。村里有60多个孩子读书,却只有一名老师。由于条件艰苦,几任公办教师先后离开了古路村小学,代课教师申其军默默守护了26年。
  40多岁的申其军时常担忧的是,自己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已经跟不上外面的节奏。然而他没想到,去年7月中旬,一名年轻人竟然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来到深山里与他们相伴。
  包唐韬2007年大学毕业后,供职于武汉一家广告公司。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报名前往灾区参加抢险救灾,未能如愿。
  经过慎重考虑,他辞掉工作,只身前往古路村小学,当起“编外志愿者”。他主动承担了语文、数学、地理和历史的授课任务,每天上午10点半到下午3点半还会带着高年级的学生念诗歌、解算术题、学绘画……为了让毕业的孩子能读中学,他主动找教育局、找学校,不知跑了多少山路。在方方等作家资助下还建起简易电站,使这所小学结束了无电的历史。
  去年9月底,又一名“编外志愿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毕业生杨菲也来到古路村小学支教。她说:“在报纸上看到包学长支教的事迹,我彻夜难眠,一直在作思想斗争。听到包学长说山上的孩子很希望有个女老师,能去教他们音乐或美术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追随学长的脚步。”
  接力支教形成群体效应
  得知此事后,在去年中秋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师代表专程赴川看望包唐韬,并送去了全校团员青年捐赠的特别团费1万元,成立志愿者基金。“学校为包唐韬、杨菲两人的行为自豪,号召全体师生员工向他们学习。学习包唐韬的行为,不是要他在古路村做10年、20年,而是因为他开头做了这样一件事,践行了青年的理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严文清教授表示,学校将把援助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作为一个长期的举动,对古路村小学的支教会一直坚持下去。
  去年10月,该校西部支教阳光接力计划正式实施,得到453名志愿者的响应。今年2月14日,张春燕、彭洪艳两人作为该计划输送的首批志愿者,经包唐韬牵线联系,正式前往汉源县乌斯河中学开始为期6个月的支教生活。
  在专程赴古路村实地考察,亲自体验了当地的艰苦环境和支教者的奉献精神后,我省民营企业家陈文华在3月捐赠50万元支持该校西部支教项目。学校用这笔捐款成立了“大学生西部支教文华基金”,为支教志愿者解决了经费上的后顾之忧。
  今年,西部支教阳光接力计划正式纳入省级项目,志愿者统一享受国家西部计划政策待遇。在4月15日的报名工作启动现场,咨询的学生络绎不绝。8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将选派10名应届毕业生赴汉源县乡镇一级的学校,开展1年至3年的支教专项志愿服务。
  一个接力支教的群体效应正逐步在该校形成。(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严春平)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admin)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