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去年7月,我省30名大学生响应团中央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号召,放弃城市优越的环境,背上行囊,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地震重灾区汉源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服务活动。
整整一年了,他们支教山区、抚慰孩子、修路建桥。奔涌的大渡河边,昔日红军战斗过的路上,处处闪动着他们青春的身影,留下了他们奉献的足迹。
朱源理:始终忘不了那份牵挂
性格活跃,办事干练的武汉姑娘朱源理,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环境艺术专业,毕业前准备申请去法国蒙特利埃第三大学继续深造。然而,人生的轨迹随着“5·12”发生了转折,她没有走出国门,而是坚定地走进了地震灾区。
“我无法准确描述当初的心情,只是觉得不能再坐在电视机前了,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参加志愿者行动。”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深深地震撼了朱源理。
地震发生的第三天,小朱和他人便创建了“进川救灾”的QQ群,一个最多容纳200人的群一下子就爆满,短短数日,就建群14个,并且建立起了一个小有规模的抗灾论坛。
成都志愿者及时反馈一线信息,他们在后方负责调配、联系、统计、审核人员和筹集、分配物资等,不到3天的时间,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逐渐形成了一个有明确分工的组织。随即,他们与成都红十字会志愿者联络,顺利加入了建立医疗救助站的行动中,并担任成都站负责人。
朱源理说,那段日子对她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难题,她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为最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到最需要帮助的地方去。
从四川回武汉后,小朱心里一直酸酸的,割舍不下那些仍在前线坚持战斗的战友。这时,当她得知团中央西部计划增加了抗震救灾专项行动的招募计划时,她毅然放弃了出国深造、签约名企的机会,参与到这项计划中。这样,她又回到了一直牵挂的灾区。
雷辉:认真做好每一份工作
雷辉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5·12”地震后,他迅速办好了休学手续,为了能将爱心奉献到灾区,他撇下需要照顾的父母,不远千里来到汉源,并担任志愿者团支部书记。
到达汉源后,雷辉被分配到团县委进行志愿服务,主要负责团委办公室日常工作的处理和志愿者的管理工作。这项工作繁杂而又琐碎,但他总是认真的处理好每一件事情。
为尽快将资助款发放到那些贫困的准大学生手里,团县委决定对每一位报上来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然后筛选。每天有近百名贫困生过来递交登记表,雷辉负责一一访谈,一天下来嗓子都问哑了。有些学生家住在大山上,来回一趟极不容易,忙得再晚,小雷也要把他们的情况了解完才下班。有时遇见了特别贫困的学生,他还掏钱请他们吃饭。有时为了走访贫困生,他要顶着炎炎烈日,爬几个小时的山才到达学生家里。
去年中秋节,雷辉和几名志愿者一道,爬了近4个小时的山,到达海拔2000多米的古路村小学,看望学生和在那里支教的志愿者。他们为小学生购买了月饼和一些文体器材,并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书包,从来没有见过月饼是什么样的山里娃,过了一个欢乐的中秋节。
张冬玲:用网络传递爱心
安乐乡地处深山之中,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张冬玲,分配在安乐初中当老师。
学校穷,连个像样的运动器材都没有。如何把山里的需求传出去?她想到了网络。3月底,张冬玲在网上发现某贴吧歌手许飞吧里正在搞一个全国性的羽毛球比赛,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许飞吧里发帖介绍安乐初中的情况,希望网友为灾区的孩子献一片爱心,捐赠体育器材。
没想到,全国各地许飞歌友会的众多歌迷纷纷响应。有的迅速联系到歌友会负责人,提醒他们重视这个活动,有的询问学校的邮寄地址,要邮寄体育器材。众网友纷纷表示想为灾区的孩子做点事情。
张冬玲与学校体育老师一合计,将一批运动器材名称及需要数量列出一个清单,公布在许飞吧。4月25日,许飞四川歌友会成员在重庆聚会,张冬玲远赴重庆与他们联系和商议捐赠事宜。考虑汉源体育器材匮乏,确定在成都购买。27日一大早,顾不上吃早餐的张冬玲及几位网友就赶往市场选购体育器材。从乒乓球到篮球,从1.5元的接力棒到300多元的铅球,每一种器材他们都与商贩讨价还价,为的是用有限的捐款给孩子们买到更多更好的体育器材。看到这些从没见过的“宝贝”,学生们脸上笑开了花,张冬玲心里也乐开了花。“我的青春我做主!”一年过去了,他们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这笔收获,是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记者梅华峰 通讯员陈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