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达7161.4亿元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万亿斤新台阶
○农民人均纯收入超5000元年均实增8.3%
○ 590亿元解决2.15亿农民饮水安全问题
家住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镇西园子村的乔荣孝家近年来可谓喜事盈门。老乔逢人便说,“如今是种地不交税了,孩子上学不交费了,看病能报销了,咱们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乔家的变化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在各级各部门和亿万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呈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为我国成功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十足
“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上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的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农民增收难度增加等方面。为加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中央连续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牲畜屠宰税,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就此终结。2007年,农村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上学不用交纳学杂费了。2008年,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启动,农民看病贵、养老难的负担也大大减轻。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