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城乡宜居

更多

农民夏勤发一家的幸福生活:增收快了日子好了

发布时间: 2010-10-21 10:33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制图:蔡华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今年玉米喜获丰收。高新生摄(新华社发)

  2006年1月1日,我国农民彻底告别2600多年历史的农业税。“十一五”前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3%。今年上半年人均现金收入3078元,实际增长9.5%。
  公共财政普惠农村,农民福利水平、农村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发展。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十一五”前4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56万公里,比“十五”末新增28万公里。大电网对农村人口的覆盖率超过了95%,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
  驱车出安徽庐江县城,沿合铜公路北行30分钟到庐城镇迎客村三槐村小组。“村口往里走10米就到家了。”41岁的夏勤发站在村口,多说几句话,黑黝黝的脸上便泛起了腼腆的笑。
  这是江淮平原腹地的一户普通农家。因为穷,为了不乱花钱,从结婚那天起夏勤发便与媳妇开始记录家庭收支账。10多年过去了,橱柜里存放了10本“流水账”。
  “取消农业税后,国家还给补贴。以前我做梦也想不到,这5年收入能增加这么快,国家的惠农政策有这么多。”夏勤发笑容中洋溢着幸福和自豪。
  取消农业税后,多种地多赚钱
  “我干过不少活,当过兵、给村里算过账,但是不管怎样,土地都是我们农村人的根,怎么也不能丢。”夏勤发告诉记者。
  江淮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的粮仓。夏家的3亩地,从他扛起锄头起,就从来没有荒过。从最简单的人力到牛耕再到现在的机种,农村的点滴变化,都与土地相关。
  2005年,安徽省率先取消农业税。夏勤发说这是“天大事”。当年年底,夏勤发从亲友家里借了2900元钱,购置了一台犁地拖拉机。“那个时候就隐约感觉到,国家的惠农政策一定会越来越多,种田也能挣钱。”
  2006年,不仅取消农业税的好政策没变,而且农民的粮食直补等政策性收入有了很大提升。在夏勤发的记账本上:2006年,粮食直接补贴等转移性收入达到了500多元,比上一年提高了近百元。“农业税重的那几年,种田亏本。2006年后,种田不仅不用交税,还能有补贴,粮棉油的收购价也上去了,多种多赚。”夏勤发说。
  记者在安徽省统计局了解到:2009年安徽农民转移性收入人均266.3元,比2005年增加179.5元,年均增长32.4%,其中农民从粮食直接补贴、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性收入上人均净增加65.7元。
  务农收入5年增加了1000多元
  夏勤发住的两层小楼,宽敞、整洁,屋内摆设与省城普通居民家庭没多少差别,电视机、电冰箱、电脑一应俱全。“我们只是中等收入,比我们好的家庭还不少呢。”夏勤发的媳妇姚大荣笑呵呵地说,“以前,万元户是个稀罕物,现在村里没有谁不是万元户。”
  在夏勤发的“流水账”里,农业补贴只是增收的很小一部分。九成以上的收入,均来自务工以及因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所带来的农业增收。
  “过去夏收夏种要10天才能收完,现在4天就完工。我一个小时就能抛秧一亩地。”夏勤发说。机种与机收大大节省了农活时间,提高了农业种植的效率,夏勤发将一季稻改种成了双季稻。夏勤发算了笔总账,2009年,家里来自农业收入为4570元,比2005年增加1000多元。
  姚大荣一直在家务农,除了种好3亩多的稻田,还养鸡鸭。去年,她尝试种了7分地的西瓜,增加了1200多元收入。
  早就该出去打工了。2008年务工收入高达2.6万元
  给夏勤发的生活带来转折性变化的,是外出务工。从2006年4月起,夏勤发利用农闲时间,前往上海等地务工。
  “其实,早就该出去打工了。”夏勤发感慨说。起初,他在上海徐家汇工地上做电工,一个月1500多元的收入。2006年,夏勤发寄回家里近1万元。更让他自豪的是,到2007年底,夏家不仅把结婚时的6000多元欠债还清,而且还腾出5600元钱,把家简单地装修了一下。
  2008年起,夏勤发在外面四处打短工。没有工头派活儿时,他就组织几位能干的同乡接“私活儿”——自己当“老板”帮人粉刷外墙。这一年,夏勤发带回家里2.6万元。
  “那年春节回家后心情特别好,一口气买了30斤猪肉,还做了20多斤腊肉送亲戚。”夏勤发说。
  夏勤发的记账本上显示,2009年,他的打工收入只有1万元。“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接不到活了。”夏勤发挠着头说,“大家都说是国际金融危机给闹的。”不过,现在夏勤发开始忙起来了,仅仅10月份,手上接了4份“私活儿”。
  “手上的闲钱多了,也舍得消费了。”姚大荣说,“就拿我俩的衣服来说吧,过去都是上摊子上买便宜货,现在我俩穿的,都是在城里的大商场购买的。今年准备花5000元钱给家里装两台空调。”
  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农村住户处副处长孟昭杰介绍:“‘十一五’期间安徽农民的衣着消费支出增长较快,由2005年人均117.4元上升到2009年的203.4元。”
  夏家的账本显示,他家增长最快的是食品支出:2005年,夏家购买肉、禽、蛋类以及其他副食1900元;2006年,此项支出为2300元,2009年增加到2700元。
  教育医疗负担轻了,人情支出多了
  除了取消农业税,同样让夏勤发做梦也想不到的,还有国家在农村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好政策。
  夏家有一儿一女。孩子小时,夏勤发一直为孩子将来的学费发愁。姚大荣还为孩子上小学积攒了几千元钱。没想到2007年女儿上学时,国家全面减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如今,两个孩子上学,家里每年开支不到200元。
  另一个是医疗。夏家四口人都参加了新农合,每年每人只要支付80元钱的医疗保险费用,门诊和住院都可报销一定比例的医药费用。“有国家的好政策,就算是在外面打工,也能少些忧心。”夏勤发说。
  教育、医疗方面少了烦心事,姚大荣却从记账本里挑出几件。“最烦心的就数这个。”姚大荣指着一项让记者看:2006年,夏家人情支出1000多元,到了2009年涨到了3000多元,占了这一家四口全年收入的1/5还多。“过去别家有喜事,拿出个100块就行,现在300元都嫌寒碜。”
  除了人情支出,在其他生活用品及农用品的支出上,增长的速度也很快。以农药、化肥为例。2005年,夏勤发购置农药、化肥等基本农资的费用为1205元,2006年、2007年为1640元和1385元。
  “尿素,两年前50多元一袋,现在80多元一袋。除草剂原来两三元一瓶,现在15元一瓶,都贵多了。”姚大荣说。
  最大愿望是5年攒够10万元建新房
  酸甜苦辣都是幸福的调味品。
  夏勤发告诉记者,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快攒钱,给媳妇和孩子换一所更大的房子。“我也有个5年计划,就是到2015年能攒够10万元,到了2017年和爱人结婚20周年的时候,刚好能迁新居。”
  住房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反映。2009年,安徽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813.1元,比2005年的344.9元增加468.2元,年平均增长23.9%。按照人均住房面积计算,增长更快,2009年安徽农民人均住房31.0平方米,比2005年的27.0平方米增长了14.8%,年平均增长3.5%。
  “在安徽农村,不仅住房面积越来越大,而且住房质量越来越好。“孟昭杰说。从新购建住房的单位面积造价看,由2005年的372.1元增加到2009年的603.3元;从住房的结构看,2008年,农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面积达到人均17.7平方米,占农民住房的57.2%;至2009年,安徽调查户中使用了自来水的家庭占31.6%,使用了煤气、天然气或电作为家庭的主要燃料,而不再是煤炭或柴草的家庭占21.3%,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12.5、13.5个百分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李欢)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