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和谐社会

更多

“十一五”将以善待民生载入史册

发布时间: 2010-10-19 09:41   来源: SRC-1   进入电子报

  编者按: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称“中改院”)最近开展的专家问卷调查显示,79.10%的专家认为“十一五”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56.78%的专家认为在局部领域有所突破。

  “十一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地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投资消费增长趋于协调,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改革开放积极推进,就业持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十一五”时期,我国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突破进展,反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效果,单项改革有明显突破。特别是农村改革使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时期被誉为“民生五年”。

  资料图片:海宁市在街头连线市民,开展关注改善民生“热点面对面”活动。 海宁日报记者 王超英摄

  9月11日,医务人员在宁夏银川市安东小区的阳光幼儿园为小朋友接种麻疹疫苗。 新华社记者 覃海石 摄

  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喜获“丰收”

  2010年既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5周年。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在“少取、多予”政策指引下,我国农村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农村面貌大为改善、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日益健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群众越来越多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从2006年开始,中央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地方财政支出也跟着“两个转变”的节拍进行调整:一是由过去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向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转变。二是要调整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

  过去5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从每年3000多亿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7000多亿元,乡村道路建设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新农村能源工程、农村清洁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推进,明显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地方上,以河南省为例,2006年至2010年,全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财政支出从300多亿元增加到近600亿元,财政支农资金投放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数额之多是历史上没有过的。

  随着“皇粮国税”的取消,中央出台了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这4项补贴起初每年30多亿元,2009年已增加到1200多亿元。

  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好,促进了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快速提高。粮食生产多年来“两增一减”或“两增一平”的规律被打破,到2009年已实现连续6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先后跨越4000 元、5000 元大关,2009 年达到5153 元,年均实际增长8.3%,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增长时期之一。同时,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样化,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长期以来,农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事务,几乎都是农民自己的事。农民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物品供给,在经济收入、受教育机会、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都大大落后于城市居民,由此扩大了城乡差距,加重了农民负担。新农村建设5年来,这一城乡差距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广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生活的开支大幅减少。

  去年10月份,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后,覆盖了全国10%的县(市、区),这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我国农村将告别数千年来单纯依靠家庭的养老模式,农民也将像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从试点单位开始,年满60岁的农民,每月可以拿到55块钱。这个钱并不多,但它跨越了一个时代。

  “新农保”试点是我国加快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标志。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1.4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用再交学费书本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国,4800万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彻底改变了我国农民社会保障享受不到公共财政阳光的缺陷。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逐步织就了全国亿万农民“上学不缴费、看病能报销,生活有低保,养老也放心”的基本公共服务与政策保障网。

  河南农民申洪波的八句话可以概括这几年农村的巨变:上得起学、治得了病、养得起老、走得好路、挣得到钱、做得了主、学得到艺、看得到戏。

(本文来源:SRC-1 编辑:李欢)
关键词:十一五;民生问题;科学发展观;村容整洁;松江河镇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