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最新报道

更多

和谐东胜 市民文化大讲堂

发布时间: 2010-08-19 16:45   来源: SRC-1   进入电子报

  “和谐东胜 市民文化大讲堂”是由东胜区委宣传部联合区委组织部和讲师团共同主办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其宗旨是: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提升市民素质,推进城市文明。意在全力打造一所政府出资、干部和市民免费听讲、汇集名家名师的开放式大学。从2008年1月18日大讲堂正式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讲座600余场次,听众人数达到12万多人次,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在逐步成为一个公益性的文化品牌。

  一、领导重视 分工明确 保障有力

  为了确保大讲堂规范有效地运行,区委成立了大讲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东胜区委副书记何涛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兵同志担任,成员是各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大讲堂的选题策划、专家邀请、社会宣传等具体工作。区委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把大讲堂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作为每年区直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区政府每年为大讲堂安排专项经费,保证了活动正常开展。大讲堂在运行上采取多渠道发布讲座信息(讲座专家、题目、时间、地点),定期向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区委领导上报讲座计划、活动进展情况及工作总结。听众组织采取单位组织和免费向公众开放相结合的方法(除个别讲座免费发票、凭票入场外,绝大部分讲座,市民无需办理任何手续,自由参加。)为了广纳社会智力资源,补充和完善市民文化大讲堂重大决策,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我们专门聘请19名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大讲堂专家顾问委员会,并召开了会座谈会,委员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结构合理 内容丰富 特色鲜明

  按照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市民需求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特点,大讲堂在整体形式上划分为:高层论坛、名家讲座、社区课堂三个模块,将“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培训、市民农民教育”集于了一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根据东胜发展状况以及机关干部和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我们把面向大众、贴近百姓生活作为讲座选题的重要标准,讲座内容共安排了10大系列,即: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系列、鄂尔多斯文化系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系列、党的理论政策教育系列、政企管理系列、养生保健文化系列、励志教育系列、名家名著系列、投资理财系列。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除此之外,大讲堂还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征询、召开座谈会等渠道和形式长期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讲座选题,切实以丰富实用、喜闻乐见的选题内容来吸引听众、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名家讲座是大讲堂的重点,是大讲堂权威性、高品质、高水准定位的具体体现,演讲嘉宾绝大多数是国内一流的名家大师,同时我们也注重本地专家学者的参与,每年有3-4名优秀专家到名家讲座演讲。涉及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企业家队伍建设等。

  有位哲人讲过这样一句话:“得大楼易,得大师难”。在组织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维持大讲堂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取决于主讲嘉宾的学术地位和演讲内容的独创性。为此,我们确定了“五湖四海、广邀名家”的思路,要求主讲嘉宾必须是本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同时要具有较高的演讲技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采取“领导请专家、教师请专家、专家请专家、上门请专家”四种模式,千方百计在全国范围内邀请各界名家。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名家讲座已成功举办了69期。著名实战派管理专家翟新兵的《卓越领导力》、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的《和谐社会与美满家庭》、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的《蒙牛成功之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的《构建和谐心灵》、上海铭源集团副总裁余惕君的《你可以活的更好》以及感恩教育演讲家金雪的《让生命充满爱》等精品讲座相继走进了大讲堂,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名家大师们以生动精彩、通俗易懂的语言,打破了人们对高雅文化深奥莫测的偏见。听众普遍反映,在与专家近距离的接触中可以开拓思想、增长见识、汲取人生智慧、享受文化熏陶。为了帮助听众做好笔记,增强听讲吸引力,每次讲座我们都为大家印发讲座提纲宣传单,同时在课间休息时还安排一些发放物品、赠送书籍、摇号抽奖等活动来提高听众的学习兴趣。听众的听讲情况让大讲堂的工作人员感到了欣慰,特别是遇到有关政企管理、心理健康、婚姻与爱情、子女教育、养生保健等专题讲座时大讲堂会场总是爆满,甚至还有不少人士情愿站着听讲,也不愿离开,这充分显示了大讲堂特有的吸引力。据问卷调查显示,100%的人认为开办大讲堂有必要,其中87%的人认为很有必要、92%的听众愿意下次继续参加讲座,听众满意度在90%以上,有不少热心人士积极向大讲堂推荐社会各界名家大师,留下了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高层论坛是大讲堂的深度、广度和高度的延伸和升华,活动不仅有名家专题讲座,还有前期调研与论证、高层对话与研讨等。通过高层论坛要切实为决策者解决东胜区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和解除各种困惑提供智力支持。目前,高层论坛共举办了12期。2008年,我们举办了“东胜区第三产业高层论坛”,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内第三产业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李江帆教授作了《服务产品理论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东胜区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场专题报告。2009年,根据市区物流业发展需要,我们邀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霍云福教授作了《两化融合背景下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鄂尔多斯物流信息港建设构想》专题讲座。今年,我们根据东胜区物业管理的现状和需要,邀请深圳物业管理协会进修学院培训部部长赵向标作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优化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专题讲座。此外,各单位联合企业界成功举办了大型企业管理论坛、首届东胜餐饮经营管理论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很多文化公司和企事业单位也积极联系专家教授开展公益性的专题讲座和高层论坛。高层论坛的举办切实为地区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区政府将李江帆和霍云福聘请为经济顾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社区课堂是大讲堂公益性、参与性、普及性定位的具体要求,也是大讲堂工作的重心和主体,由区委讲师团具体负责。区委讲师团联合市区党校、就业、城管、司法、科技、教育、卫生等相关单位及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邀请各行各业的理论骨干、专家学者、先进人物、居民代表加盟宣讲团,建立起了地区性的动态大讲师团,采取讲师讲政策、专家讲专题、典型讲经验、居民讲感言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扩大宣讲、创新宣讲、细化宣讲、分类宣讲。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拓展社区课堂工作,各街道办事处、镇也相应成立了社区(镇村)课堂领导小组和社区(镇村)课堂宣讲团,制定了社区(镇村)课堂工作方案,同时将辖区内的企业、学校等单位也纳入宣讲范围,力求实现基层宣讲全覆盖,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社区课堂在宣讲内容的设置上力求体现以人为本、按需设讲、百花齐放、灵活多样,宣讲要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和居民实际需求提供对应服务,把过去“我想讲什么,你就听什么”变为“你想听什么,我就讲什么”。几年来,先后有几十位各行各业的讲师,走进社区课堂,围绕形势政策、法律法规、思想观念、创业理财、子女教育、健康教育等与居民工作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经济适用的宣讲作品,及时满足了广大听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在农民转移、征地拆迁的政策推进中,常常会矛盾交织、问题凸显,致使这些工作的推进阻力频现、困难重重。为此,宣讲成员及时深入一线展开调研,倾听民意呼声,把握思想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宣讲策略,从大局出发、用政策说话,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解疑释惑、凝心聚力,最终化解了矛盾、统一了思想,推进了工作,落实了政策。

  判断宣讲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就是听众是否满意。听众普遍反映:社区(镇村)课堂的讲座更贴近东胜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更容易触及他们的心声,是党员干部了解形势熟悉政策的可靠阵地,是居民群众更新知识加油充电的有效场所。讲师们能抓住听众心理,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的讲解,使普通百姓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容易消除人们思想和心理上的各种困惑。社区课堂开办以来有效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整体素质,推进了创城创卫工作,加强了城市软实力,为建设和谐东胜、打造城市核心区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到目前,社区课堂已开展讲座近500场,累计受教育人数达6万多人次,宣传内容、力度、普及率均居全市之首。大讲堂分会场教育系统、妇联组织和各大企业(万正集团、兴泰集团、新大地集团、东方路桥集团)也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和员工素质,目前已举办讲座80多场次,成为大讲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扩大宣传 推广成果 争做典型

  宣传工作是大讲堂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大讲堂创办伊始,我们就提出了“大讲堂要向广大市民开放,为我区文化强区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为了打造“和谐东胜 市民文化大讲堂”这一公益性文化品牌,我们在创办初期就积极筹划,组织开展了标识征集活动,现已启用江苏省昆山市翟杰明先生设计的标识,并且精心设计了大讲堂背景画面。为了能让更多市民知晓大讲堂,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全面地宣传公布大讲堂讲座信息及进展情况。每月定期在地区报纸、广播、电视台、公交出租车广告、网络等媒体上公布讲座题目、时间、地点、专家介绍及专题报道等全面发布大讲堂的相关信息。在“东胜之窗”和“新华网 东胜新闻网”都开设了讲座视频或音频栏目,打破了大讲堂在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讲座过程中,不仅重视做好现场的布置、摄影、摄像和录制及现场服务等工作,还通过发放宣传折页(每次讲座10000份)宣传门票(每次讲座10000份)广泛吸纳听众。大讲堂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内蒙古日报和《实践》杂志对大讲堂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及北方周末报的记者对大讲堂的进展情况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充分肯定了大讲堂在建设先进文化中发挥的引领示范作用。

  大讲堂在不断探索和努力中发展起来,整套工作机制正在逐渐完善,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重视,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乌兰部长做出重要批示:“东胜区的这一做法非常好,希望能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之后又提出东胜区要建设大讲堂分会场,进一步扩大教育覆盖面,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从去年开始,市委决定将大讲堂工作向全市推广,各兄弟旗区学习和借鉴东胜区的先进经验相应开办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大讲堂。

  按照相关领导的要求,我们今年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实现市民文化大讲堂工作的转型升级,在邀请教授方面要有新突破,与中华讲师网、浙江大讲堂、青岛海洋大学等国内一些高端培训基地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在实现教师资源共享方面,与我市其他旗区加强合作,互通有无,共同推动各旗区的宣讲工作;在运作模式上,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部分讲座采取了企业冠名赞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讲堂经费压力;在理论下基层方面,开展了大讲堂走进机关企业宣讲活动;在宣讲内容方面,重点突出感受幸福、感恩社会的主题,关注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在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方面,选择了9个社区实施了社区数字化视频专网及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工程,实现了大讲堂讲座现场直播,进一步扩大了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

  大讲堂作为近年来公益文化的新生事物,它有一个从小到大,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有一个市民逐步了解、接受和参与的过程。要想打造成为公益文化的品牌项目,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工作水平,也正如大讲堂专家顾问委员会一些老同志所讲的“这是一项提升干部群众素质复杂的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抓下去,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要甘于奉献、甘于清贫,大讲堂工作任重道远,办好了功德无量。”2010年是“大讲堂”的品牌深化年,相信通过努力,“市民文化大讲堂”一定会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辐射力、凝聚力的文化品牌,为打造学习型城市、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来源:SRC-1 编辑:方田)
关键词:大讲堂;城市软实力;构建和谐;感恩教育;东胜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