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龚信力
一、毕业照中的汪金权与今天的汪金权,让人们心灵震撼
汪金权有一张珍爱的照片,常伴在他身边。那是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毕业生的合影照。也许是经常观赏,照片四周已起毛,影像多模糊。然而,几百名天之骄子的风华正茂仍不能改变,仍依稀可辨,满头黑发、眉清目秀、一脸英俊的汪金权,骄傲地置身其中,其风姿神采,一点也不让当今的“帅哥”。
岁月仅仅过去了不到23年,47岁的汪金权,正是男儿一枝花的壮年时节,山风染就他一脸粗糙,斑斑白发早已爬满他一头,全身心教学投入塑造了他一副瘦弱的身躯。“这是汪金权吗?”毕业20年,同学们汇聚在风光秀美的武昌桂子山上,一个个衣冠楚楚、意气风发,畅抒情怀。汪金权含笑望过去,他们却一个人也没有认出汪金权。
好奇与同情,一瞬间笼罩着同学们。事后,他们了解到,满脸笑容、一身沧桑的汪金权,有一个毅然的转身——放弃条件优越的国内名校黄冈中学的任教,回到大别山深处的家乡蕲北山区一所中学,22年如一日,行走在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将1000多个山里孩子送进了大学的校园;衣衫陈旧、让人不能认出的汪金权,把从教以来一半工资所得——沉甸甸的10多万元,资助给了200多个贫困学生,而他的老母病妻和弱子,却长时间生活在大山深处几间土坯房中。
毕业照中的汪金权与今天的汪金权,让人们心灵震撼。古往今来,有无数优美的诗句,将老师比作红烛,尽情赞美。今天的汪金权,就是一支美丽动人的红烛,大别山深处一支在艰难中飘摇的红烛,一支默默无言的红烛,燃烧着青春,燃烧着才华,照亮了无数个山里孩子求学进步向上的人生之路。
二、一时间,汪金权的事迹在社会上不胫而走,引起强烈反响
18日,一个本为平常的日子,因为有了本报和楚天都市报同时报道汪金权,1000名教授同一个故乡的教育大县蕲春,变得很不寻常。当日的湖北日报,在各个机关单位众多办公室里加速流动;当日的楚天都市报,在街头报摊畅销;评说汪金权、解读汪金权,成为许多个机关、千万个家庭的热门话题。
在蕲北山区张榜镇,与汪金权工作的四中一墙之隔的一个书摊主,阅读报道汪金权的报纸,大为吃惊,继而异常惭愧。他在汪老师前来购书时,多收了1元钱。他向报纸投书,倾吐了心中的不安,表达了心中的敬意。
随着本报和众多媒体的连续报道,汪金权的事迹在社会上不胫而走,汪金权带来的社会震撼,正在生动、精彩呈现。其反响之强烈,影响之普遍,为近年来典型人物宣传所罕见。
远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辗转打来电话,向汪金权表达深深的敬意;在祖国的天南海北,汪金权的学生和不是汪金权的学生,通过无线电波,倾吐对他的真诚赞美;素不相识的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学校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述说对汪金权的高度认同。
20日,湖北省教育厅率先发文,号召全省教师向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汪金权学习;25日,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率队,前往蕲春四中看望校友汪金权,并聘他为学校免费师范生导师;26日,省总工会派人赶赴蕲春县四中,授予汪金权“湖北五一劳动奖章”,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联合授予他“湖北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五月的蕲北山区,大别山满目青翠,蕲水河一河碧绿。在大自然充满生机与活力之际,众多的赞美与荣誉,汇聚到汪金权的身边。天道酬勤,苍天识人。这是对公道正义的赞美,对辛勤劳作之人的回报,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更是一束璀璨绽放于荆楚大地的精神文明奇葩。
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教于汪金权的学生,有着种种朴素的解读
媒体报道汪金权,打开了蕲春四中两个高二班学生解读汪金权老师的思考闸门,纷飞的思绪,在一个个年轻人心中漫卷、跳跃,他们以笔为文,勾勒着一个满腹经纶、形象生动的名师。
老师其实很美丽。每一个走进蕲春四中汪金权任教班级的学生,面对苍老、平常的汪老师,最初一瞬都会有怀疑和不解。老师和蔼的笑容,如三月春风拂过;老师渊博的知识,像山间清泉流淌;老师关爱的眼神,似阳光照亮校园。老师心灵的美丽,那般炫目,那般可爱。
老师其实很独特。面对每天书写一张钢笔字,面对每月一次课前演讲,面对教室读书角每月更新的书籍,汪金权班级的学生,从不适应到离不开、乐意做、争相参与。写字可以平心境、强毅力,课前演讲可以练口才、习风度,每月更新的书籍可以开眼界、明事理。老师的独特在于,循循善诱,积跬步以至千里。
老师其实很可爱。放假了,学生们乘车回家,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中巴车扬起漫天灰尘,窗外是骑自行车回家的汪老师,满头汗水,一脸笑容;校外的街道上,汪老师用自行车拉着柴火,准备平日做饭,学生们躲在街角观察,眼前的汪老师满头汗水,一脸笑容。老师生活清贫,心地纯净,乐哈哈很是可爱。
老师其实很善良。当学生迷惘于知识的歧路,汪老师来了,旁征博引,细心引导;当学生失意于人生的挫折,汪老师来了,平等分析,丝丝入扣;当学生徬徨于成长的关口,汪老师来了,慢语轻言,热情鼓励。汪老师在学校的三居室宿舍,常年有着自觉入住的学生,多时有七八个。老师的善良,让学生感同身受。
美丽的老师,独特的老师,可爱的老师,善良的老师,生动诠释着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精心钻研教学、桃李满天下的中学名师的内涵与构成、师德与师道,怎不让人为之敬重、为之叹服、为之仿效?!
四、大别山作证,蕲水河作证,汪金权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大别山刚劲雄奇,蕲水河蜿蜒曲折,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风起云涌的换地改天。新中国鲜艳的五星红旗,有着这里前仆后继、英勇捐躯的万千英雄儿女的鲜血浸染。大别山,一座英雄的山,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
新中国创建60年,和平日久,承平日久。没有了刀光剑影,没有了血雨腥风。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长路漫漫,今日的英雄,今日的模范,自有今天的风采,自有今天的特征:持久天长为他人谋取福祉的追求,默默奉献为社会营造和谐的精神;救人于急难,关爱于弱者;施恩于人不求回报,帮助于人不索赞美。汪金权就是这样一个英雄,这样一个模范。
请看汪金权,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交出的一份关爱他人的可歌可泣的答卷。
一对兄妹,走进了蕲春四中的校园,然而,贫困的枷锁,却让他们步履蹒跚。汪金权不动声色地站到他们身边,让学校财务室,扣下资助他们的经费。一年又一年,1万余元有如雪中送炭,滋润着贫困兄妹顺利完成学业,为之铺设了一条全新的生活之路。
一名贫穷学子,手捧大学入学通知书,泪花闪闪,学费三四千元哪里来?汪金权不动声色地来到他身边,交给他1500元。还不够呀!汪金权辗转找到母校华中师范大学教过自己的老师,以个人的名义为之借款2000元。闪闪的泪花,激动的泪花,不再是无奈,不再是无助。
从每月寄上200元,到400元、500元、600元,资助一个从山里走出去的男孩,从大学读到研究生。汪金权的话掷地有声:“读博士,我一直帮你!”有人曾好奇地问:“你那大几万元都让他写了借条吗?”汪金权一脸茫然,不知人言何言。“他们表示要报答你吗?”汪金权还是一脸茫然,还是不知人言何言。
伟人毛泽东雄才大略,有穿透时空的壮阔胸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年近五旬的汪金权,正是一个已做过半辈子好事的人。他做资助学生的好事,尽其所能做好这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未曾想到索取和回报。
大别山可以作证,蕲水河可以作证,汪金权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五、五尺男儿,热血人生,汪金权安贫乐道、心地纯净
漫漫人生长河,或波峰浪涌,慷慨高歌;或波澜不兴,歌舞升平。人生之无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生之态度,却可以自我作做、自我选择。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顺境之时的心态平和,大多可企及;逆境之时的心境安稳,则尤其难能可贵。正所谓高尚与低下有分野,积极与消极有鉴别,美好与丑陋有表征。
走近汪金权,走近扎根蕲北山区任教22个春秋的汪金权,不难发现,身处平常人生,他选择了做一个智者、做一个贤者,做一个哲者。
身处清贫、甘之如饴,不以个人境遇影响人生态度,乐观向上,是智者;乐于助人、扶危济困,撒雨露任阳光蒸发,启心智让学子前行,是贤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哲者。
屈指数来,汪金权人生走过了47个春秋。细心辨析,则可发现,他的人生轨迹有着艰难、顺畅、艰难的马鞍型。
1983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之前,汪金权在蕲北家乡的大山里,一日三餐不能温饱,身上衣衫补丁相连。艰难中磨砺意志,他或仰天高诵唐诗宋词,或喃喃自语英语单词,是乡亲们眼中不太正常的人。然而,当一纸大学入学通知书,由邮递员一路按响自行车铃铛送达一个叫荷槎堡的小山村,十里八乡轰动了。艰难之中奋发有为的他,是建国以来村里考上的第一个大学生!
最难忘,动身前往武汉的那天早晨,并不富裕的几十家乡邻,欣喜地凑了一笔钱,买来10多挂鞭炮,缠绕在几根长长的竹竿上,一路鸣放,送汪金权走出一两里山路。在风景如画且名师荟萃、群贤汇集的桂子山上,他享受着国家助学金,像一块海绵,尽情吸纳着美丽的中国文化。现在看来,这是汪金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时节。他的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他的教学实习评得优等。大学四年,他的耳边,总回旋、萦绕着离开家乡时那震天的鞭炮鸣响,一种努力学习,报效时代与祖国,不负家乡父老殷切厚望的情愫,一天又一天,驻守在了心房。22年前,汪金权寒窗苦读、学业有成,择优分配到了省内屈指可数的名校黄冈中学,面前是一条铺花的坦途。然而,当他假日回乡,看到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的眼睛,听着乡亲们缺少师资的感叹,他毅然选择了家乡那所破烂、简陋的中学,本已显露着的无边艰难,不须分辨。然而,他做了一只奋不顾身的扑火飞蛾。于平静中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难之路。这一走,就是22年。他行走得安静,行走得平凡,然而,也行走得悲壮,行走得动人心魄。
艰难、顺畅、艰难,把一个五尺男儿的热血人生,铺排得辉煌耀眼,让人过目难忘。
六、当下之世间,汪金权引发了人们一连串的拷问
当下的世间,物质的世界精彩纷呈,利益的诱惑无时不在。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富贵贫穷,都时时面临着灵魂的拷问:我们到底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到底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到底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工作?
汪金权描绘了一本人生的百科全书,窥探其间,可以读懂现实、读懂自己读懂他人。
什么叫大爱无疆?从最基础之处着眼,教会学生会说话、会写字、会作文、会考试,授业解惑,常教常新,让至爱之树,结满知识的硕果;从最急需之处着手,资助学生能读书、读好书,倾其所有,数年坚守,将爱的阳光,撒满贫困学子的心田。汪金权敞开一个人民教师博大的胸怀,将大爱无疆演绎得平实动人。其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份社会分工从事的工作,在我们的工作领域里,要像汪金权那样,心往业精于勤上想,力往关爱他人上使,让爱的阳光,撒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照耀社会的每一个人。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社会岂能不美满和谐?
什么叫社会责任?生活在当今的人们,有着多种色彩的人生际遇。富贵者自不待言,贫困境况之中的弱势群体,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方关照。然而,社会生活中那些可以为弱者提供帮助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有着救助他人、扶危济困的天赋责任。一事当前,麻木不仁,冷眼旁观,漠然消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对此种现象,人们往往慷慨激昂、痛心疾首。其实,我们生活得比别人好一些的人们,坐而论道不如起而实践。汪金权就是一个不论说是非,默默无闻,行使着自己一份关爱他人的天赋责任的人。
什么叫淡泊名利?生活在当今的人们,对此有着高度的认同。然而,现实中的一些时候、一些地方、一些人群,却也展现了知与行难于统一的种种怪象。跑官要官者有之,拉票贿选者有之,贪污受贿者有之。看看汪金权,23年前大学毕业分配当了老师,23年踏踏实实还是一个老师。他是全国模范教师,德艺双馨,却不是一个副校长、校长,甚至不是一个班主任。他无怨无悔,安之若素。这就是淡泊名利!
什么叫师道尊严?生活在当今的人们,有谁不望子成龙?一些人在对孩子寄予无限厚望的过程中,千方百计与孩子的任课老师接近,交流感情,以期获取老师对孩子的特别关照。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有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却未能信守庄重的师道,以利取人,以好处观人,让成长中的孩子过早地心灵“被污染”。在一些人群中,对教师的非议,对教育的质疑,时有发生。汪金权对记者说过:“家里的正厅迎面墙上,曾挂有‘天地君亲师’,除却不合理的成分,为‘师’顶礼膜拜,可见师道何其尊严!”为人师即要为人师表,与为人子需要尽孝道,为人父需要爱子女一样,都是人伦,都是操守,都是道德,都是做人的起码常识。汪金权就是一个信守师道尊严的老师,他理应得到社会的认同,人们的尊重。
在文风昌盛的荆楚大地,汪金权是一个科学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榜样,是和谐社会建设之中为人为事的一个典型。他是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全省教育系统涌现出来的师德模范,是人民群众学习的典范。
平凡的汪金权,书写着非凡的人生大书,那般精彩,那般动人。(执笔:曾祥惠)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