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图为: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汪金权。
记者 张孺海 王晶
18日,由本报和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蕲春北部山区教师汪金权安守清贫、深山任教22年,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连日来,中央媒体多次聚焦汪金权,其感人事迹已走出湖北,情动神州大地。
27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盛赞汪金权:他是华中师范大学87届的优秀毕业生,分配在名校黄冈中学工作,但是一年后,他毅然回到贫困的大别山区。22年来,他“蜗居”山乡中学,教书育人,任劳任怨,赢得学生的爱戴;22年来,他先后为学生垫付学费10多万元……全国优秀教师汪金权的事迹,感动着荆楚大地,被人们盛赞为“大别山师魂”。
28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了新华社的长篇通讯。
22日,央视新闻联播等三档新闻节目连续播出汪金权的事迹,并配发评论。当日下午3时,央视一套新闻20分栏目播出《22年甘做人梯,安守清贫》报道,长达3分钟。
该片通过对汪金权校友、学生、同事等多人采访,勾画了一名放弃名校、淡泊名利、痴心助学、安于清贫的优秀山乡教师形象。下午4时,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汪金权事迹,时长达7分钟,详细介绍了汪老师22年乐于助学、把一腔心血全部奉献给山乡孩子的动人故事,并特别配发了评论:《山乡教师的守望,山里娃娃的希望》。7时18分,央视新闻联播以2分钟时长播报汪金权事迹。26日,央视新闻频道在14时和16时的正点新闻节目中,再次播出汪金权的感人事迹。
央视评论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群孩子……22年了,汪金权始终过着清贫的日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他却只愿为学生捧出一颗真心。年复一年地操劳,耗尽青丝,他靠自己微薄的薪水,把无数学子送往梦想彼岸,充实着大山深处祖祖辈辈脱贫的希望。我们相信,在许多个乡村,还有许多个汪老师,他们不怕白了双鬓,弯了身躯,在贫瘠的土地上,开拓出一片片沃土,浇灌着一棵棵希望,共同守望着孩子。
22日,《光明日报》刊发通讯《一头连着大山,一头连着象牙塔——记湖北蕲春四中语文教师汪金权》,盛赞汪金权22年甘守清贫、乐当人梯的奉献精神。
该文分“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老师的恩情这辈子都还不了”,“他为学生带来光明和希望”三个部分,介绍了汪金权扎根山乡的历程;深情记述了22年来他拿出大部分工资资助贫困学生、与学生同吃同住、自己却一贫如洗的感人事迹;盛赞他先后将1000多名孩子送进大学,改变了无数山乡孩子的命运,是当之无愧的“大山师魂”。
新华网以《汪金权服务基层:做纯粹师者和社会心灵引领者》为题报道说,汪金权是社会心灵的引领者。社会发展到今天,贫富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汪金权以自己的行动,改变着身边孩子的命运,让他们成人成才,缩小着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值得敬重。对于这样的榜样,我们应在政策层面给予扶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使我们的民众跟随着榜样去行动,这是十分重要的。像汪金权老师这样的给人道义感、给人精神力量的人才,更是我们现在缺少的人才。
凤凰网等多家网络媒体,也刊发了汪金权先进事迹相关报道。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