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眼中的父亲 ——走近蕲北山区教师汪金权⑥
发布时间: 2010-06-03 09:40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张孺海 王晶 通讯员黄颂
汪品超,汪金权老师的儿子,受父亲长期的耳濡目染,他也是那么诚实质朴,为人忠厚。他出生于1989年,2009年9月进入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学习,是一名共青团员。
受父亲的教育,汪品超在学校从不主动提及自己家庭困难,总是把补助资助的机会,让给系里、班上更困难的同学。
当父亲的事迹被本报及多家媒体报道后,汪品超显得很平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达了对父亲坚守山区、教书育人的理解和尊重,对父亲爱家人、爱子女、爱学生的感激和钦佩。
父亲爱学生
我的父亲汪金权,在家乡蕲春四中任教已有22个年头。父亲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从未间断,他和许多四中老师一起,多年奋斗在高中教学一线,让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升入大学、走向社会。
父亲对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给予了帮助。20多年里,许多学生有困难来找父亲,他每次都是想尽办法解决。以至于有些毕业后早已成家立业多年的学生,仍对父亲满怀感激,时常探望和电话联系父亲。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有,现在广东一公司任经理的田文忠先生和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计算机的程受棉老师。他们事业有成,但仍然惦记父亲,时常探望父亲。
有人说师徒如父子,我在父亲和他的学生身上见证了这一切!
父亲爱家人
父亲对家十分关心,为了家付出了很多。我老家离父亲所在的学校比较远,父亲不能天天回家。父亲在周末忙完工作后,就会骑着自行车回家来。其实他是惦记着家里做农活的奶奶和妈妈,担心年迈的奶奶身体健康,惦记妈妈的病情,惦记那个简陋贫穷但却有爱的家。父亲回到家帮奶奶种田种地,有好几次见到父亲肩膀因为挑东西压得有些红肿,奶奶看到都心疼不已。
父亲为母亲看病也付出了不少努力。在我幼年时,父亲有一段时间带着母亲到处求医,去过很多地方。记得有一次父亲带母亲去一个医生那里看病,母亲当时病情不稳,走到路口母亲甩开父亲的手就想跑,父亲赶紧抓住母亲的手,不断地劝说、安慰。父亲带着母亲回到家里几乎站不起来了,第二天他的脚就肿了。虽然我那时年幼,但父亲对母亲的关爱,让我记忆深刻。
父亲爱我
父亲精心指导我的学习,为我解惑,教导我做人的道理。我小时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父子俩生活虽然很苦,但是也有快乐。那时我们在学校有一块小土地,我和父亲在周末时会去地里锄草施肥,种上白菜和葱,现在感觉那时的确很惬意。父亲学校分的房间很小,我和父亲就睡在一张板子床上。简陋的房间里墙上挂满了字画,艺术和文化氛围很浓。记得我那时开始还没上学读书,父亲就教我朗读和背诵古诗,我有很多诗歌仍记忆犹新,其中就有程颢的《春日偶成》、苏轼的《春宵》。父亲也教我读《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还买字帖送给我,希望我把字写得漂亮。
读初中时,每次星期天回家,父亲都要亲自为我做好菜。我知道那些鱼、肉、蛋是父亲省吃俭用为我准备的,他希望我有个好身体。当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总是鼓励我。我和他有时不仅探讨语文方面的知识,还会讨论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
父亲爱教学
父亲在校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的工作——教书育人上,在家把自己的爱献给亲人,平时不论是对任何人,他总保持一脸平淡慈祥的神情。
近期许多媒体对我父亲进行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我想父亲受到关注的同时,他是这样想的: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让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也能受到正常的教育,让更多贫困的学生能通过学习的渠道改变他们的家境和命运!
作为父亲的儿子,我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我父亲助学行动的关注和对我家庭的关爱。我父亲为我树立了一个榜样,他的身上有我学不完的东西,尤其是他身上的好品质,我会努力继承。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尽我最大的努力用优异成绩回报母校,回报我的双亲,感恩社会。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高霞)
关键词: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