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图为:马敏校长为汪金权颁发免费师范生兼职导师聘书。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党波涛
“汪金权的事迹平凡之中见伟大,爱心之中见真情,奉献之中见精神。”昨日,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教授盛赞该校中文系1987届毕业生汪金权:“他就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山区学子的前程之路。他的母校为之骄傲。”
汪金权扎根乡村中学22年、坚持助学的感人事迹,引起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体聚焦,在社会上有着强烈反响,被誉为“大别山师魂”、“社会心灵的引领者”、“为人师表的楷模”、“献身教育的典范”等。许多人在问,汪金权为什么能够20多年扎根基层?华中师大为何能够培养出这样的优秀教师?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尚师德,对于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的教育将有怎样的影响?
华师精神的写照
5月25日,华中师大校领导和教师代表赴蕲春四中看望汪金权,并聘请他担任免费师范生兼职导师。当时,汪金权含泪说道:“范,是古代制陶的工具。模型规范,才能造出理想的器型。母校就像一个陶范,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民教师。母校四年的本科教育,奠定了我成长的坚实基础,给了我坚持工作的不竭动力。母校就像镌刻在我灵魂深处的印记,永生难忘。”
对此,马敏校长认为,汪金权自愿扎根山区中学,爱生助学,还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法,除了他个人的优秀品质外,华中师大这座百年学府“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和深厚的爱心文化积淀,也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身上所体现的不畏艰难、献身教育的崇高精神,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爱生如子、关爱学生的大爱情怀,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做人风范,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都可以在华中师大的文化传统中找到源头与印记。他的动人事迹,也正是“忠诚博雅、朴实刚毅”这一华师精神的真实写照。
桂子山沃土育人
马敏说,在桂子山这片育人沃土上,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像汪金权这样的优秀人民教师,感人事迹不断涌现。比如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班主任”、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的特级教师陈振翠,就是该校数学系1967级学生。这个来自武汉的城市女生,毕业后到贫困山区通山县大畈中学任教,一干就是30年。
该校“80后”毕业生又是怎样呢?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每年都有一大批毕业生奔赴基层和西部地区,谱写奉献与成长的青春之歌。
2007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费宝莉主动请缨到恩施州鹤峰县最偏僻最需要教师的朝阳小学资教。在海拔1600米的山腰上,还是大孩子的费宝莉当上了76个孩子的“妈妈”。资教期满后,这个柔弱女孩毅然选择留任,如今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全县最年轻的小学校长。
2008年,毕业一年后的法律硕士樊盛林选择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带领武汉市东西湖区泾河街永丰大队村民走上了规模种植草莓致富的道路。她被邀请到中南海做客,与温家宝总理面对面交流。
让“红烛”精神导航
“陈振翠、汪金权、费宝莉、樊盛林等是我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杰出代表,也是全校师生尤其是师范生学习的好榜样。”马敏说,目前学校正在开展向校友汪金权学习的活动,师范生也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华中师大是培养免费师范生的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之一。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享受了免费教育的师范生毕业后须到基层任教两年。该校一直在引导、鼓励免费师范生投身基层教育事业。
“我们培养未来的人民教师,应以师德为先。”马敏校长说,该校聘请汪金权担任免费师范生的兼职导师,就是要让他的动人事迹成为师范生教育的生动教材,让这种“红烛”精神为他们的未来人生导航。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